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8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方药对恶性肿瘤转移是抑制还是促进及与红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 :选用桂枝茯苓丸、抵当汤、丹参饮 3个代表方 ,观察其对实验动物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结果 :各组动物接种肿瘤细胞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肿瘤转移情况 ,其中以发生红细胞免疫缺陷后接种肿瘤细胞组转移最为严重 ,与正常情况下接种肿瘤细胞组比较均P <0 0 5或P <0 0 1。正常情况下接种肿瘤细胞后服用抵当汤、桂枝茯苓丸、丹参饮均有明显抑制肿瘤转移作用 ,与模型组比较 ,P <0 0 1;但红细胞免疫缺陷后接种肿瘤细胞再服用活血化瘀 3方 ,与模型组比较 ,P >0 0 5 ,各用药组红细胞免疫缺陷后接种肿瘤细胞与正常情况下接种肿瘤细胞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1。结论 :在红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状态下 ,肿瘤的转移会加重。活血化瘀药物对肿瘤转移确实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正常与否  相似文献   
62.
探讨了中医对急黄本质的认识,总结了急黄的治法治则,中医用药规律,归纳了富有特色的中医多途径给药方式,并提出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合理运用中药,同时采取多途径给药方式是目前提高中医治疗急黄临床疗效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益气活血类中药抗肿瘤转移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益气活血类中药抗肿瘤转移的主要机制为抑制肿瘤细胞黏附、运动能力;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血;调节免疫功能;细胞毒作用;诱导癌细胞分化;诱导癌细胞凋亡;影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4.
细胞死亡在近十年来被广泛研究,很多学者认为药物干预可以抑制大量细胞的损失,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长期以来,只有凋亡被认为是可以调控的,而细胞坏死是一种被动的、不可调控的死亡过程.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坏死也是受一系列分子调控的.Degterev等[1]发现了一种小分子物质Nec-1(necrostatin-1),能特异性地阻断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Casepase)依赖的细胞死亡,但不影响凋亡的发生,这种能被Nec-1特异性抑制的细胞死亡方式称为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方药对恶性肿瘤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脾移植肝转移模型并应用活血化瘀代表方抵当汤、桂枝茯苓丸和丹参饮,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肝癌端粒酶、P53、C-erbB-2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动物接种瘤细胞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肿瘤转移情况。抵当汤、桂枝茯苓丸组与对病理对照组端粒酶、P53、C-erbB-2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丹参饮与病理对照组端粒酶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但癌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抵当汤和桂枝茯苓丸对大肠癌肝转移模型端粒酶和癌基因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丹参饮可抑制端粒酶的表达,对癌基因的表达没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活血化瘀方剂抑制肿瘤转移的机制之一,且活血化瘀的力度可能与抑制肿瘤转移的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66.
多因素所致温病湿热证模型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同时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并感染不同的病原微生物等因素对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红细胞酵母菌混合花环法测定大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数(EC3bR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物(EICR)花环数。结果:在多因素作用下,模型大鼠外周血中红细胞C3b受体花环数(EC3bRR)显著降低,而红细胞免疫粘附物(EICR)升高。除去病原微生物作用,大鼠在高脂高糖、高温高湿环境,EC3bRR显著降低和EICR水平均显著降低;将动物给予普通饲料,置于高温高湿环境,EC3bRR显著降低,而EICR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多因素同时作用所致大鼠温病湿热证模型其红细胞免疫功能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7.
抗纤灵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纤灵(KXL)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经对小鼠肝纤维化40天治疗,抗纤灵组肝脏重量为0.53±0.07,肝纤维化程度量化计分为0.71±0.19,胶原蛋白含量14.44±4.41,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为27.83±5.8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1或0.05),病理学检查发现抗纤灵可使病变肝脏质地变软,肿胀减轻,对肝脏胶原蛋白的沉积及胶原纤维组织的增生有明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研究三黄茵赤汤的急性毒性,为临床安全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最大给药量150g/(kg·d)的三黄茵赤汤给小鼠灌胃7天,观察小鼠的毒性反应,记录小鼠的死亡情况。检测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的损伤程度。结果实验小鼠未出现毒性反应,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AST和ALT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给药量相当于60kg体重成人临床推荐剂量的82倍。结论三黄茵赤汤最大给药量对实验小鼠肝脏无毒性,三黄茵赤汤临床剂量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70.
急性肝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病死率很高.以往对急性肝衰竭的研究着重在免疫介导的肝损伤或药物引起的肝细胞坏死方面.作者以肝脏的氧化应激损伤为重点,以细胞抗氧化应激的重要分子APE/ Ref-1为中心,强调氧化应激损伤在肝脏“二次打击”中的重要性.指出急性肝衰竭的机制复杂,可能存在多种衰竭途径,氧化应激有可能是肝脏二次打击的重要因素,从氧化应激损伤角度有可能为急性肝衰竭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中医药具有对其进行调节的可能,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