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院于2012年5月3日一次同时收治5例急性毒蕈集体中毒患者,经积极救治4例治愈,1例死亡。现将救治的经验及教训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①5例患者均为直系亲戚关系,有同食用毒蘑菇史,其中56岁女性患者食用量最多;②5例患者先后发病时间为0.5~1.6h;③患者年龄分别为15岁(男)、17岁(女)、21岁(女)、38岁(男)和56岁(女);④首发症状均为恶心、频繁呕吐,伴腹泻、大汗淋漓、乏力。  相似文献   
92.
以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使多种消化道肿瘤如胃癌、直肠癌、肝癌等能够获得持续缓解和生存获益,尤其是对有转移或者复发的患者获益更多。但并非所有胃肠道肿瘤的患者对抗PD-1和抗PD-L1的治疗均有较好的反应。因此亟需其他生物标志物来识别对治疗有效和无效的患者,以更好地预测其临床疗效。PD-L1的表达已逐渐成为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仅依靠PD-L1不足以对患者可能的临床结果进行分类。其他生物分子,如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及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等也在进一步探索中。但由于这些分子自身的局限性,目前在消化系统肿瘤免疫治疗中尚缺乏较好的生物标志物来实现患者识别和筛选,尤其是肝癌。本文将对已发现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探索其他新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3.
患者女性,78岁,因反复胸闷、气促2年,加重3d入院.3年前曾在某医院行DDD永久起搏器植入,2年前在同一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不详.入院后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QRS时间200ms.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左心房内径43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65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82mm,左心室射血分数41%,左心室下壁活动减退,右心房、  相似文献   
94.
无张力修补术对中老年人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益坤  杨彪  陈壮锋  张栢瑞  王旻昊  李声 《医学综述》2011,17(23):3651-3652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中老年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中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术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术可明显降低腹股沟斜疝治疗后复发以及感染,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5.
高明  杨彪  蒋莎莎 《实用全科医学》2011,9(5):783-783,824
目的了解企业员工对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需求,为有效开展企业员工社区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园区内200名企业员工现场拦截调查,并现场收回问卷。结果企业员工最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前三位是:外伤急救知识与技能、职业病的防护知识、常见病的预防知识,说明企业员工在选择健康教育内容时,更多的注重自身工作与生活的健康安全以及健康知识的实用性与指导性。最受欢迎的健康教育形式前三位是健康知识讲座(咨询)、现场操作演示、网络媒体,说明我们的健康教育形式要与时俱进,开展健康教育时应根据受教育人群的需要和接受能力来选择使用哪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结论对企业员工开展健康教育应结合企业员工的实际需要,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性别、文化程度,选择不同健康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以达到最佳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IL- 12的小鼠Lewis肺癌瘤苗LLC/mIL-12;评估尾静脉注射131I- 1E2(131I 标记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E2)抑瘤效果及LLC/mIL-12对131I- 1E2 靶向治疗增效作用。方法:制备LLC/mIL-12;Na131I 标记1E2;建立C57BL/6 小鼠移植瘤模型,比较单纯尾静脉注射131I- 1E2 或联合瘤内注射LLC/mIL-12时131I- 1E2 在小鼠体内分布。成瘤小鼠随机分组,为GT、LLC/mIL-12)、RIT(Radioimmunotherapy,放射免疫治疗)、PBS 和GT+RIT组,治疗后测量肿瘤体积及重量,计算抑瘤率,检测CTL 和NK活性。结果:131I- 1E2 能有效靶向肿瘤组织,尤其联合LLC/mIL-12。与单用GT或RIT 比较,GT+RIT能有效地上调IL- 12表达、抑制肿瘤生长,GT及联合组有大量CD4+、CD8+淋巴细胞浸润,NK和CTL 细胞活性增强。联合组131I- 1E2 更多积聚在肿瘤组织。结论:131I- 1E2 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可能成为新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磷酸化ERK1/2、JNK和p38MAPK与其上游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下游转录因子Elk-1在光线性角化病(AK)和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 方法 收集确诊为AK和高、中、低分化SCC患者各30例的病变组织,同时收集30例非癌患者正常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p-EGFR、p-ERK1/2、p-JNK、p-p38MAPK及p-Elk-1蛋白在AK和不同分化程度SCC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p-EGFR在SCC组中的表达高于AK组及正常对照组(P < 0.05),AK组与正常对照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RK1/2、p-JNK、p-p38MAPK及p-Elk-1在SCC的表达均高于AK组及正常对照组(P < 0.05),且在AK中的表达又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除p-EGFR和p-Elk-1在高分化和中分化SCC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RK1/2、p-JNK、p-p38MAPK随着SCC分化程度的降低,其表达逐渐增高(P <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SCC中p-EGFR的表达与p-ERK1/2、p-JNK、p-p38MAPK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 = 0.843、0.819、0.902,均P < 0.01),且p-Elk-1的表达与p-ERK1/2、p-JNK、p-p38MAPK的表达强度亦呈正相关(r = 0.874、0.843、0.893,均P < 0.01);在AK中p-EGFR的表达仅与p-p38MAPK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 =0.707,P = 0.022)。 结论 p-EGFR、p-ERK1/2、p-JNK、p-p38MAPK及p- Elk-1蛋白在皮肤SCC中的表达与其病理分级有关。磷酸化EGFR→ERK1/2、JNK、p38MAPK→Elk-1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在AK和SCC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8.
张宁  高霞  周宇  耿婷  杨彪  王雪  黄文哲  肖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8,(22):4439-4449
应用UPLC-Q-TOF-MS/MS对杏贝止咳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液相条件: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和0.08%甲酸水溶液(含0.1%甲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柱温30℃;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精确质荷比、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信息结合对照品的比对和文献数据进行化合物解析,结果共鉴定和推测出87个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及皂苷类等,其中23个化合物经对照品验证。该结果为阐明杏贝止咳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并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池菊芳  郭航远  彭放  杨彪 《浙江医学》2008,30(2):184-185,F0003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一过性、痉挛性收缩,使冠脉血流量下降,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心肌坏死。多发生于休息或日常活动时,尤以午夜至清晨多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后果。在原有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70%-80%时。痉挛的发生率最高,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失调有关。本文报道的是1例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反复晕厥发作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0.
杨彪 《四川医学》2002,23(2):196-196
1996~ 2 0 0 0年我院诊治了肺蘑菇菌病 8例 ,按循证医学中的证据 :四级[1]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2 1~63岁 ,平均 4 6 6岁。均为农民 ,6例嗜烟 ,其中 2例嗜烟达 30多年。 1例男 4 5岁 ,患慢性乙肝 5~ 8年。 2例老年男性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自购抗生素、止咳药服。1 1 2 临床表现 :①高热型 :该型 2例 ,T39℃~4 0℃ ,并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 ,咳嗽、痰多、白色粘液性痰 ,1例痰中带血丝 ,气喘、胸闷、胸痛 ,鼻咽、气管部发痒感 ,全身酸痛无力、汗多。胸片 :双肺有细丝和细网状纹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