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题目A型题(第1题~第25题)请从A、B、C、D、E中选出一个最佳的答案。1.关于羊水栓塞,下列哪项说法错误?A.羊水栓塞是产科1种发生率低、病死率高的综合征;B.羊水栓塞待诊断明确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C.羊水栓塞是一种类过敏样综合征;D.正压吸氧是治疗羊水栓塞的有效手段之一;E.羊水栓塞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呼吸循环衰竭、肺动脉高压。2.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产后出血的治疗包括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子宫切除、介入栓塞、结扎动脉血管;B.产后出血的治疗除对症治疗外,还要病因治疗;C.产后出血治疗还须抗感染治疗;D.产后出血治疗不及时…  相似文献   
62.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BCG)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早已作为常规方法应用于临床。但在普种过程中少数新生儿及婴幼儿可出现异常反应,本院于1997~2003年间共收治18例BCG接种后所致腋窝淋巴结结核患儿,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并接受过B超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铁蛋白(Ferritin,FER)检测诊断胸腰椎体结核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疑诊脊柱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行MRI及血清CEA、FER检测,比较三者单独及其联合诊断胸腰椎结核感染的价值。结果 71例脊柱结核时间-信号曲线:持续增强型31例占43.66%,平台型39例占54.93%,速降型1例占1.41%;27例脊柱转移瘤时间-信号曲线:速降型16例占59.26%,平台型8例占29.63%,持续增强型3例占11.11%。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信号曲线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转移瘤Ktrans、Vp、Kep高于脊柱结核患者,Ve低于脊柱结核(P<0.05);脊柱结核患者血清CEA、FER水平均低于脊柱转移瘤患者(P<0.05);单独监测中,CEA诊断脊柱结核效能最高,cut-off值≤45.66μg/L时诊断脊柱结核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100.00%、92.59%;三者联合诊断脊柱结核敏感度、特异性优于单独诊断,分别为97.18%、100.00%。结论 MRI联合血清学CEA、FER筛查可检出常规MRI无法检出脊柱结核感染,对鉴别脊柱结核感染与脊柱转移瘤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5.
马健华  贾幼珍  范泽辉  杨建波 《河北医药》2011,33(20):3164-316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大多数血站进行血液采集前对无偿献m者进行筛查的项目之一,也是造成血液复检报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血液资源浪费,节省材料成本,降低咀液复检报废率,降低血源误淘汰率,笔者针对献血者转氨酶初筛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长度约20~24nt的小分子非编码RNA。microRNA通过转录后调节基因的表达,在细胞,器官和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microRNA在牙齿发育中的表达、对牙釉质与牙本质发育的影响以及微调控作用和进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初步阐述microRNA在牙齿发育和进化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牙齿的发育和进化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7.
张丽丽  刘涛  马欢  杨建波  罗玉君 《西部医学》2020,32(7):999-1002+1006
【摘要】目的 探究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23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对照组,109例)及恩替卡韦治疗组(观察组,129例)。记录两组治疗24、48周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阴转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耐药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肝功能(Child Pugh评分)、肝纤维程度[瞬时弹性测定检测肝脏硬度值(LSM)、超声量化评分]及血清学指标(CTGF、PDGF)。结果 治疗24、48周时,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耐药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两组Child Pugh评分,肝纤维程度(LSM、超声量化评分),血清学指标(CTGF、PDGF)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优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作用更佳,能使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改善,安全性也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80例CH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痰瘀互阻、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泛五型,检测其血清BNP含量,并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CHF患者中医不同证型BNP含量、LVEF分布水平。结果:CHF患者各中医证型组中从痰瘀互阻、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泛各组BNP含量呈依次升高趋势,LVEF分布水平呈依次降低趋势,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BNP、LVEF可作为判定CHF严重程度的指标,并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k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ymMa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 数据库筛选新疆阿魏的成分和靶点信息。利用 Genecards 数据库输入“cancer”关键词检索疾病的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并借助STRING平台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 AutoDock软件对筛选出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其结合活性。结果 获取新疆阿魏化学成分34个,对应靶点537个,通过筛选获得癌症靶点1 155个,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134个。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取331条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BP)249条,细胞组成(CC)31条,分子功能(MF)51条。KEGG通路 133条,并建立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子对接实验表明活性物质阿魏酸、法尼斯淝醇 A、法尼斯淝醇 C、柠檬烯和 β -蒎烯与关键靶点 CCND1、JUN、CXCL8、PIK3CA 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 力 。 结论 新疆阿魏中阿魏酸、法尼斯淝醇 A、法尼斯淝醇 C、柠檬烯和 β-蒎烯等化学物质,通过 CCND1、JUN、CXCL8和PIK3CA等靶点,调节PDL-1表达和PD-1免疫检查点通路、IL-17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70.
袁炜  高增平  杨建波  王爱国 《中草药》2017,48(4):631-634
目的研究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M-8型)、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柱色谱和液相制备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何首乌提取物55%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hunberginol C 6-O-β-D-glucopyranoside(1)、对羟基苯甲醛(2)、反式-N-咖啡酰酪胺(3)、(Z)-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4)、(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5)、白藜芦醇-3-O-β-D-(2″-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6)、(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3″-没食子酰)-葡萄糖苷(7)、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8)、torachrysone-8-O-β-D-glucoside(9)、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何首乌丁素。化合物3和8为首次从何首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