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椎板间入路(PEID)和经椎间孔入路(PETD)行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行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114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PEID手术56例,PETD手术58例),对比两种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ID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PE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PEID组优良率为85.7%,PETD组优良率为8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出现3例硬脊膜撕裂(无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损伤(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6例短暂性下肢症状加重,2例术后复发; PETD组未出现硬脊膜撕裂,2例神经根损伤(1例经保守治疗后恢复,1例永久性损伤),3例出现短暂的下肢症状加重,3例术后复发。结论 PEID与PETD均可以用于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二者相互补充,其中PEID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但硬脊膜和神经根损伤风险较PETD高。临床应用中应根据解剖特点,并结合操作者的熟练程度选择手术合适的入路。  相似文献   
22.
寰椎椎动脉沟变异与椎弓根置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中国人寰椎椎动脉沟解剖变异发生率,对发生变异的椎动脉沟进行解剖学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是否能胜任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选取国人干燥寰椎骨标本160例,统计沟环变异发生率并分类,用国产游标卡尺对出现变异的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了解发生变异的侧别能否胜任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160例标本中存在沟环者共26例,其中全环型9例,半环型20例.椎动脉沟钉道处骨内最低高度在后环变异侧为(2.95±0.22)mm,侧环变异侧为(2.94±0.32)mm,上突变异侧为(4.72±1.04)mm,下突变异侧为(3.18±0.40)mm,吻突变异侧为(4.09±0.72)mm.结论:寰椎椎动脉沟变异对椎弓根置钉有明显影响,发生椎动脉沟全环变异及下突变异侧别不适合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发生椎动脉沟上突或者吻突变异时,宜进行个体化钉道设计.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内镜下腰椎融合术(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P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纳入2019年7月~2021年3月行腰椎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行机器人辅助下Endo-PLIF手术24例(Endo-PLIF组),PLIF手术26例(PLIF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 Endo-PLIF组的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PLIF组,但Endo-PLIF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其中,Endo-PLIF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PLIF手术比较,机器人辅助下Endo-PLIF手术显著减少了患者术中失血量,缩短了住院时间,加速了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估山东省33家餐饮单位菜品的食盐含量水平及比较高校食堂、单位食堂、大型饭店和中型饭店畜禽肉类菜品和蔬菜类菜品食盐含量水平,为餐饮单位制定减盐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8-9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选择高校食堂、单位食堂、大型饭店和中型饭店共33家餐饮单位,选取消费者食用次数较多的畅销菜品共158份,采用国家标准 GB/T 5009.91-2003《食品中钠、钾的测定方法》测定菜品的食盐含量。结果 畜禽肉类、蔬菜类菜品食盐含量分别为825mg/100g、548mg/100g,二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95,P<0.05);不同类型餐饮单位禽畜肉类菜品的食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校食堂蔬菜类菜品的食盐含量高于其他食堂(H=8.777,P=0.032);25.0%的畅销菜品食盐含量大于1000mg/100g。结论 山东省不同类型餐饮单位菜品食盐含量较高,畜禽肉类菜品食盐含量明显高于蔬菜类菜品,高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大型饭店和中型饭店等不同类型餐饮单位畜禽肉类菜品的食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校食堂蔬菜类菜品的食盐含量高于其他类型食堂。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单一后路手术进行减压、复位并行椎体前-中柱支撑重建.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来评判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通过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测量患者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以此来评估骨折复位及脊柱前-中柱的重建及维持情况.结果 术中无重要血管以及医源性神经损害发生,亦无死亡病例.术后有2例合并腰背部皮肤挫伤的患者并发切口浅表感染,经扩创换药后愈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除了6例A级的无恢复外,其他患者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分别为33.6、57.9、56.2、54.8 mm;后凸Cobb角分别为20.1°、4.3°、4.6°、5.1°.患者术后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有效恢复和维持椎体间的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观察老年与中年病人应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选择65岁以上与45岁以下两组开胸或上腹手术病人各20例,手术后用0.125%布比卡因与芬太尼(5μg/ml)混合液PCEA镇痛,单次给药剂量4ml,镇定时间15min。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无差异;老年组的注药次数和用药总量显着低于中年组;老年组的镇静评分高于中年组。结论:施行PCEA术后镇痛时应考虑年龄因素,对药物浓度和给药剂量宜作相应的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8.
异丙酚与恶心呕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异丙酚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能够降低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本文对异丙酚抗吐作用的临床,实验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及如何合理应用异丙酚的抗吐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9.
重度烧伤麻醉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度烧伤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和死亡,近年随着对烧伤病理生理本质的认识、早期的积极处理以及专业队伍的精心培养,重度烧伤死亡率有所下降。本文不重度烧伤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液体治疗、呼吸道管理、药代变化、切痂相干皮术的麻醉和烧伤镇痛等方面的进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治疗C1-2不稳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18例C1-2不稳患者施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取髂骨植骨,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7~62岁,平均37.7岁;病程3 d~30个月,平均10.6个月.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区疼痛和(或)四肢感觉、运动障碍,影像学均提示存在寰枢椎脱位和(或)不稳,JOA评分8~15分,平均11.4分;术后门诊随访,定期复查X线、CT和MRI,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并记录JOA评分.结果:18例患者72枚螺钉成功置入,寰枢椎复位及固定满意,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脊髓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末次随访JOA评分12~17分,平均14.5分;患者在3~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无螺钉松动,断钉及寰枢椎不稳现象.结论:对C1-2不稳的患者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具有固定牢固、融合率高的优点,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但不推荐对存在寰椎椎动脉沟、后弓变异患者使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