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与白三烯(leukotriene,LT)是一组强烈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们在炎症,过敏以及机体的很多功能与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PG与LT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2.
为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晚期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理,本文测定了兔红细胞裂解产物(EBP)和血小板对牛离体基底动脉的收缩效应。结果表明,EBP和血小板均有强烈的缩血管效应;温育5~10天后EBP的效应减弱而血小板的效应则有所增强;加热100℃10分钟,EBP的缩血管效应消失,而血小板及对照5—HT、组胺和NE的效应均不减弱;血小板的缩血管效应能被酚(艹卡)明阻断,为阿斯匹林减弱;EBP能诱导血小板聚集,促进其TXA_2合成。这些结果提示:EBP和血小板在晚期CVS发病中都可能有重要作用;血小板的缩血管效应与血管活性胺和前列腺素类物质有关;EBP一方面可直接引起血管收缩,另一方面则可能通过激活血小板而加重CVS。  相似文献   
83.
探讨应用多样本临床试验荟萃分析进行药物和治疗方案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基本分析,一种非参数方法,评价临床试验结果的重现率,用于对充血性心脏衰竭(CHF),CHF伴心性死亡,CHF伴其他原因死亡病例,对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治疗组和给安慰剂组各自的相对率和超常率的分析.结果:三组试验最后的结果分别为69%,74%,76%,P<0.01,与给安慰剂组比较,ACE治疗组减少30/(1000人·年),CHF伴心性死亡组减少40/(1000人·年),P<0.01.结论:荟萃分析法是分析临床试验结果重现率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结扎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继之重灌流,结果表明,荞麦花粉水溶性黄酮组分对沙土鼠急性脑缺血45分钟后重灌流6小时的卒中指数,及24小时的死亡率均有明显的保护效应,并与清除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比较,提示荞麦花粉水溶性黄酮组分对沙土鼠脑缺血重灌流损伤的保护效应,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5.
以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45分钟造成急性前脑缺血,开夹再灌流24小时,观测三七总皂甙(200mg/kg,ip)对缺血再灌6小时内卒中指数及24小时后死亡率的影响,为探索三七皂甙的作用机理,另设SOD(4500U/  相似文献   
86.
尖吻蝮蛇毒去纤酶对大鼠实验性DIC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凝血酶及PAMBA诱发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模型.iv去纤维酶后2h,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率从对照组的59%下降为26%(P<0.01);血小板数减少明显,给药组(7.94±1.17)与对照组(3.1±1.4O)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相似文献   
87.
88.
近30年来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虽有所减少,但仍是一种严重的常见多发病,故预防脑缺血意外的发作是当前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1 血小板在脑缺血意外发病中的作用许多临床及病理学研究表明血小板在脑缺血意外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人,基底动脉颅外部分或颈内动脉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溃疡性病灶,血小板可粘附于其上并发生聚集,从而形成血小板性微血栓栓  相似文献   
89.
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 CA_1区产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ND),但是对海马 CA_1区DND 发生机制仍有争议。本实验目的是为了阐明兴奋性氨基酸、Ca~(2+)和乳酸在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 DND 发生机制中的作用。首先,通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共用威斯特大鼠40只,以闭塞大脑中动脉(MCA)的方法复制局部脑缺血的实验模型。本文描述了闭塞MCA的手术方法,并对MCA闭塞后脑组织病理学,梗塞面积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结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方法复制的局部脑缺血模型死亡率低,重复性高。脑缺血后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有神经细胞水肿、线粒体固缩、细胞器崩解,核膜破裂,细胞坏死等,而小胶质细胞的噬节细胞现象和大量格子细胞的形成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MCA闭塞后脑梗塞的面积轻恒定,但CT扫描未见缺血性改变,由于该研究用小啮齿动物,采源便宜、手术操作较简便,且术后存活卒高;可供临床研究脑缺血时形态、机能及代谢的改变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