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2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建立附子理中丸GC/MS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GC/MS对附子理中丸及其组方中干姜、白术、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别研究,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结果 在附子理中丸总离子流图中,共检出17个分别归属于干姜和白术的挥发油特征性化学成分.结论 GC/MS应用于附子理中丸的鉴别能有效控制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利用HPLC—DAD法建立苦碟子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GCOP)、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GCRP)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AGCRP)的测定方法。方法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0.05%甲酸-乙腈);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nm;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在选定色谱条件下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100.1%、100.8%,RSD值分别为O.4%、0.3%、0.7%。结论该分析方法能简便、快速地测定苦碟子中黄酮类成分,可为评价不同产地、药用部位及采收期的药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RRLC-Q-TOF/MS分析金银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快速液相-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对金银花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别.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乙腈(含0.1%甲酸)和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1,进样量为5μL,检测器为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离子源,质量数扫描范围m/z100~1500.结果 根据正、负离子模式下获得的各色谱峰的质谱数据,共检测到33个化学成分,其中6个咖啡酰奎尼酸类、7个黄酮类和7个环烯醚苷类成分通过与文献对照或根据质谱裂解规律得到进一步确认.结论此方法灵敏准确,有利于化合物结构鉴别,可作为中药金银花的咖啡酰奎尼酸类、黄酮类和环烯醚苷类成分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4.
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的:对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 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硅胶柱及薄层色谱分离,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金丝桃苷(hyperoside,Ⅰ) ,淫羊藿苷(icariin ,Ⅱ) ,朝藿定B(epimedinB ,Ⅲ) ,朝藿定C(epimedinC ,Ⅳ) ,肌醇(inositol,Ⅴ)结论:其中Ⅰ,Ⅲ,Ⅳ,Ⅴ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 建立乌头碱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并外推至中国健康成年男性,预测乌头碱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查阅文献获取乌头碱理化、生化参数以及药动学数据,采用GastroPlus软件构建并验证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比较预测与观测的药时曲线及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一步外推至中国健康成年男性。结果 构建的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AUC0~inf预测值与观测值之比均在0.5~2倍误差范围内,且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折叠误差以及绝对平均折叠误差均可接受范围内,并利用已构建成功的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外推至中国健康成年男性预测其药动学行为。结论 成功构建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外推至人,预测人体药动学行为,为临床上高效安全使用乌头碱提供依据,同时为含乌头碱类中药的风险评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中药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中药毒性研究更是中药研究的重点。因此,寻找高效的技术辅助中药毒性研究尤为关键。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具有高效、便捷等优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技术理论已经趋于成熟,且在多个领域已被成功应用。通过对分子对接、机器学习、毒效团和分子相似性方法 4种主要的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进行综述,并分析它们在中药毒性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前景,为从事中药毒性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利用HPLC-DAD法建立苦碟子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GCOP)、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GCRP)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AGCRP)的测定方法。方法 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0.05%甲酸–乙腈);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在选定色谱条件下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100.1%、100.8%,RSD值分别为0.4%、0.3%、0.7%。结论该分析方法能简便、快速地测定苦碟子中黄酮类成分,可为评价不同产地、药用部位及采收期的药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靶细胞萃取联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川芎中药效成分的方法。方法:选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靶细胞,萃取川芎中的药效成分。在细胞对数生长期加入川芎供试品溶液,孵育2 h收集细胞并用液氮迅速冷冻,反复冻融使细胞破碎,离心得到萃取药物后的细胞样品。采用UPLC/Q-TOF-MS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川芎化学成分中与细胞结合的物质,即川芎中与细胞结合进一步发挥药效的可能有效成分。结果:从川芎中筛选到2个可能的药效成分,分别为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通过化合物与细胞中靶点(受体、通道、酶等)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筛选出川芎中药效活性成分,从而为药物活性成分的筛选以及药物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同时推动了中药安全性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0.
手性是生物分子所具有的一个普遍特征,随着"反应停"事件的发生,手性在化学药领域的重要性被广泛知晓并不断掀起研究的热潮。中药中也存在着许多含有手性中心的有效成分,但由于成分复杂、含量差异大等原因,并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而这些成分很有可能因手性的不同在药理、药动学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对中药中手性成分有更好地研究,首先需要对对映体分离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手性化合物的对映体分离技术主要包括非色谱法和色谱法,主要围绕这两类方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