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新鲜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新鲜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病人采用了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结合软支架外固定。结果:寰枢椎全部骨性愈合,脊髓损伤恢复优良率为72.7%,结论:新鲜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术结合软支架外固定,方法简单、固定可靠,能使病人早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52.
为探索颈椎前路手术在多间隙减压植骨术的方法,通过40侧尸体解剖,对胸锁乳突肌及锁骨进行了观察,发现以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为蒂的半片锁骨瓣具备转移条件,临床成功地为32例颈椎前路融合术实施了这种方法,均获成功,随访1~3年,植骨处均愈合,效果满意。本法有植骨具有融合快,简化手术,供区无后遗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3.
背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早期,腱-骨连接处是整个移植物-骨隧道复合体的薄弱环节,所以腱-骨愈合的情况是关系韧带移植重建成败的关键。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凝胶对自体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9/2008-06在潍坊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透明质酸钠混合制成混悬凝胶注射剂。48只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24只48膝。 方法:实验组随机选取一侧于胫骨隧道入口处注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透明质酸钠凝胶(透明质酸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亚组),另一侧仅做重建后骨道不予处理(未处理亚组);对照组随机选取一侧于胫骨骨道入口处仅注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亚组),另一侧仅注入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亚组)。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8,12周大体观察肌腱移植物生长情况及在胫骨隧道内的愈合情况,生物力学拉伸试验测定其生物力学的性能。 结果:透明质酸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亚组在术后2周隧道内见稀疏软骨样组织,4~8周时隧道内见沿骨隧道排列的软骨样组织,双股肌腱之间形成稳定组织连接。l2周时出现部分骨样组织包裹肌腱。其他亚组术后2周时隧道内仅为瘢痕组织,到术后12周隧道内肌腱与骨道壁之间仍充满瘢痕组织,未见稳定组织连接形成。4,8和12周透明质酸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亚组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亚组肌腱移植物部分断裂和完全断裂平均载荷高于未处理亚组与透明质酸钠亚组(P < 0.05),同时,透明质酸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亚组高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亚组 (P < 0.05)。 结论:注入透明质酸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肌腱移植物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能促进肌腱移植物在骨隧道内的早期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54.
尺动脉腕上支皮瓣由于不牺牲主要血管 ,深受临床欢迎 ,该法首先由张高孟等 [1 ]报道 ,该法需切断尺侧腕屈肌才能完成手术。我们在尸解中发现 ,手术时剥离腱周组织而不切断尺侧腕屈肌 ,能达到手术目的 ,从而减少了损伤 ,简化了手术。自1993~ 2 0 0 0年 ,应用该法修复手部创面 8例均获成功。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2例。年龄 12~ 5 9岁。火枪爆炸伤 1例 ,鞭炮炸伤致手掌及虎口瘢痕挛缩 1例 ,机器挤压伤 6例。清创后创面面积最小 5 cm× 6cm,最大 8cm× 8cm。 8例均采用不切断尺侧腕屈肌的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 ,均获成功 ,修复后的手部外形…  相似文献   
55.
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单端固定法重建膝交叉韧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单端固定法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探讨其优缺点。方法应用双股半腱肌腱,单端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38例,后交叉韧带24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由术前43分提高到术后93分。结论双股半腱肌腱,单侧固定法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是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6.
腰椎管减压术后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张益民1李汉秀1徐兆万1姜鑫1格林-巴利综合征亦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是损害脊神经根及神经末梢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关于腰椎管减压术后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文献报导不多。本文报导1例腰椎管减压迪克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57.
患者,男,42岁,司机.驾车行驶时与迎面开来的卡车相撞,伤及左侧上、下肢,出现疼痛、出血、不能活动,急诊入院.查体:BP16/10kPa,左面部、左胸、左前臂、左环指、左小指有多处皮肤裂伤,左膝前有一6cm裂口,可见髌骨及损伤的髌韧带,骨盆挤压分离征(+),左髋部肿胀,压痛,左下肢呈半屈曲内旋位,被动活动时疼痛剧烈.X线摄片示:左侧髋关节后脱位,左髋臼横形粉碎性骨折.诊断为:左髋臼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结合微骨折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16膝),均造成股骨髁间窝3.5mm全层软骨缺损并在缺损区造成微骨折.实验组软骨缺损区注入20μg BMP-2和0.1 ml纤维蛋白胶.对照组软骨缺损区注入0.1 ml纤维蛋白胶.术后8、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每次每组4只(8膝),大体观察膝关节活动度及修复组织与周边组织的结合情况,苏木素一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修复组织的形态.根据Wakitani评分测定各组不同时间点标本光镜组织学评分.结果 术后8、12周大体观察与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关节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形态发生蛋白对软骨再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9.
跟腱损伤后,因感染或组织缺损未修复,多数形成跟腿粘连影响踝关节活动。为了重建跟腱腱周组织,我们应用跟外侧动脉为蒂的足外侧皮瓣,在切取上进行了改进,有效的达到重建腱周组织的目的。自1991年至今共修复8例,均获成功。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0~50岁。自发性跟腱断裂修复后因感染皮肤缺损跟腱外露2例,锐器伤致跟腱断裂,修复后感染形成瘢痕粘连4例,局部皮肤撕脱伤2例。皮肤缺损创面最大为5cm×6cm,最小为3cm×4cm。跟腱粘连者,术中充分松解粘连,以踝关节被动活动达到正常范围为准,其中2例合并跟腱挛缩,给予同时行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