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2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逆灸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子宫结构、子宫内激素和受体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 将128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8组,采用免疫组化、放射免疫、HE染色等方法,观察在10月龄逆灸对随后12、14、16月龄大鼠子宫的组织形态及激素和受体的影响.结果 随增龄,模型对照各组大鼠子宫的结构出现明显退化,同时子宫内激素雌二醇(E2)、孕激素(P)的含量同步下降.而从10月龄介入逆灸关元方法后,各组子宫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情况明显好转;逆灸还可提高子宫内E2及受体表达, E2含量的提高主要在14、16月龄(均P<0.05); 雌激素受体(ER-α)表达的加强则主要在12、14月龄组(P<0.01,P<0.05);逆灸还可调节子宫内P的含量,其效应主要体现在16月龄(P<0.05).结论 逆灸关元穴对更年期大鼠子宫退行性改变具有延缓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逆灸调节子宫局部E2、P及ER-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2.
针灸预处理的研究概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预处理,是指预先采用针灸的方法对机体的某些腧穴进行刺激,激发机体潜在的生命能力,提高抗病与应变能力,并产生阻抑或减轻随后疾病损伤的方法。对近10余年来国内外针灸预处理的研究概况及热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炼、分析与思考,认为针灸预处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证明了针灸作为引起机体适度应激的有效手段,能启动机体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调动各种自我反馈和调节机制以维持内环境稳定,进而产生防病减病的保护作用。并预测随着健康医学的到来,针灸作为既不损伤组织器官又能产生预防或减轻疾病的安全可行的适宜方法,将日益引起关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向针灸机制研究的更多渗透,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与手段揭示针灸预处理的机制将为时不远。  相似文献   
63.
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大鼠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 18只 ,按随机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应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的中等强度刺激造成应激失调模型 ,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变化。采用HE染色、尼氏体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的改变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 ,并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 :慢性应激可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明显受损 ,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数量亦显著减少 ,形态以空泡为主。艾灸大椎穴对此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 :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有良性调节作用 ,并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4.
竹管疗法是刺络法与药罐法的综合运用。它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面神经麻痹等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我们曾报道了竹管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情况,现将竹管疗法治疗25例肩周炎的效果总结如下。一般资料25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7例;年龄平均54岁;病程平均1年;均为门诊患者(其中19例已经过多种疗法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65.
临床巧用七星针拔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所治之病,就其病位而言不外表里内外(包括半表半里)。笔者体会对于病位视之可见,触之可及,范围局限且较表浅,病因病机乃寒湿热毒、瘀血痰饮结聚或留滞于肌腠经筋者,均可根据《内经》:“客者除之”的治疗指导思想,采用七星针配合拔罐方法,直接在其病邪所聚之...  相似文献   
66.
竹管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竹管疗法即刺络药罐法,本文报道采用该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临床控制10例(28%);显效13例(37%);好转8例(23%);无效4例(12%).  相似文献   
67.
天灸属中医外治法。我们曾用此法进行了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天灸在大鼠摘卵巢后不同时期的施用对其骨量、骨钙素、以及骨力学参数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摘卵巢后马上天灸与摘卵巢3个月后天灸均可使血清骨钙素提高;摘卵巢后马上天灸可使股骨横截面积增加明显(p<0.01);摘卵巢后马上天灸比摘卵巢3个月后再天灸更能抑制骨密度的下降,二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摘卵巢后马上天灸与摘卵巢3个月后再天灸均可使股骨最大载荷有所回升(p<0.01~p<0.05),摘卵巢3个月后再天灸对此影响不大(p>0.05)。结果提示:摘卵巢后马上天灸可有效地减少骨量丢失,对抗骨密度的下降,使骨干增粗、承载外力作用加强。摘卵巢3个月后天灸也有一定疗效,但比起早期施灸效果要逊色。说明天灸疗效与治疗时机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
关于刺络,灸络及络脉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络刺,又称刺络。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治病方法。现多称放血疗法。是指用锐利的针具在人体某些特定的部位刺破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激发经气、调整阴阳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的针刺方法。由于本法的实施标志是放出少量血液,从本质上看“刺破浅表脉络”就是指皮表的浅在的动...  相似文献   
69.
"肾虚"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单位骨体积内骨量减少 ,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疏松 ,皮质骨变薄 ,从而产生腰背四肢疼痛、体态改变以致出现“龟背”甚至骨折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伴随年龄增加妇女绝经的骨质疏松症属原发性 ,是由于绝经造成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 ,影响正常的骨代谢 ,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骨量逐渐丢失 ,造成骨质疏松。1 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骨质疏松的临床主证及发病机理当属中医的“肾虚腰痛”、“肾精不足”、“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肾密切相关。肾藏精生髓主骨、主水、主生殖和生长发育。肾藏精 ,精化…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