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268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12篇
中国医学   11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2.
两种微型测定仪在最大呼气流量检测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种微型测定仪在最大呼气流量检测上的差异上海市纺一医院200060孙碧雄,丁灵珠,章志方,李晓峰,陈爱珍,张洪熹近年来最大呼气流量(下简称PEF)已广泛应用于哮喘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成为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严重度的分级和疗效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甘递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应用甘遂90例与标准治疗104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平均住院日数、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中转手术率及病死率均降低。提示:应用甘遂辅助治疗SAP可显著改善其病程及预后。  相似文献   
64.
李晓峰  李晓平 《河北中医》1999,21(4):224-224
急性尿道综合征(acuteurethralsyndrome)又称“无菌性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是指仅有尿频、尿急和(或)尿痛症状,而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属中医淋证范畴。在有泌尿系感染症状的妇女中,约40%~50%患者属此综合征,但需3次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又确实排除了泌尿系结核菌、真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才可诊断。目前认为急性尿道综合征可能为非微生物引起,包括尿道动力学异常、外用避孕药等化学物质的过敏等,也可能是焦虑性神经官能症部分症状。西医应用安定、谷维素等治疗,疗效不理想。我们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D-二聚体检查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地位和意义。方法:对行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在2月以上的患者在门诊检查凝血四项(INR、Fbg、APTT、TT)及D-二聚体262例次,按照INR不同分为三组(I组:INR<1.5;II组:INR1.5~2.5;III组:INR>2.5),分析。结果:各组都有D-二聚体阳性的病例,但是发现大多数检验单集中在I及II组。在I组里的D-二聚体阳性和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II组。I组和I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I组和I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组里出现2例脑栓塞和两例下肢血管栓塞患者;II组无栓塞患者;III组1例患者是在当地抗凝不足导致左下肢血管栓塞,加强抗凝及抗血栓治疗后,按INR的改变分到III组的。结论:D-二聚体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状态检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该在心脏外科医生当中引起重视,特别是在前一次INR<1.5的患者中,应同时检查。在没有检查D-二聚体的情况下发现INR<1.5后应补充检查,以防止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实验采用玻璃化低温保存方法和程序降温方法来研究COC1细胞的低温保存效果。玻璃化低温保存:采用3种玻璃化溶液,①质量浓度为400 g/L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质量浓度为200 g/L蔗糖 +质量浓度为100 g/L甘露醇。②VS55。③质量浓度为300 g/L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质量浓度为200 g/L海藻糖。每种溶液以不同的比例与细胞悬液混合均匀,投入液氮保存。程序降温法:以甘油和二甲基亚砜为低温保护剂,分别以不同的比例添加到含有细胞悬液的冻存管中。然后采用两步降温法,投入液氮保存。结果玻璃化溶液(质量浓度为300 g/L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质量浓度为200 g/L海藻糖)保存COC1细胞可以获得最高细胞存活率,且玻璃化方法取得的存活率高于程序降温法。初步表明,用玻璃化方法长期保存卵巢癌细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前景,使COC1细胞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较好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登革4型病毒5′非编码区SLB元件对病毒复制和翻译的调控作用。方法首先通过mfold3.2软件对登革4型病毒5′端RNA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确定了3个突变位点:SLB1,缺失位于短茎环82-87位5′UAR环化序列,并破坏其保守茎环结构;SLB2,在次环引入突变破坏其环状结构(M77G/C);SLB3,突变仅涉及核苷酸,不破坏该次环二级结构(M77-78AG/GA)。然后在含有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R&#183;luc)报告基因的复制子(DEN-R&#183;luc2A-RP)基础上,利用重叠PCR构建上述突变体。将突变体(包括相关的阳性和阴性对照复制子)分别线性化并体外转录成RNA后,取等量各转录体RNA,以脂质体法分别转染BHK-21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RT-PCR、R.luc报告基因技术和实时定量RT-PCR对突变体的复制和翻译水平进行检测。结果SLB1突变体的翻译水平并未受到显著影响,但其复制水平出现显著下调。SLB2突变体的翻译水平亦未受到显著影响,但其复制水平受到完全抑制;SLB3突变体的复制和翻译水平均受到了完全抑制。结论登革4型病毒5′非编码区SLB元件对基因组RNA复制和翻译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对2006年分离自广州登革热患者血清的4株登革1型病毒(GZ57/06、GZ63/06、GZ69/06和GZ128/06)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同其他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以了解其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可能的传播来源.方法 将登革1型病毒分离株基因组分为9个片段进行RT-PCR扩增,5'与3'末端序列采用RACE法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PCR测序.通过末端重叠序列拼接成全长病毒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测序获得的4株广州登革1型病毒基因组全长均为10 735核苷酸(m),编码3 393个氨基酸.5'和3'端各有一段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94nt和462nt.4株病毒的编码区与非编码区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存在一些差异,其中GZ57/06、GZ63/06和GZ69/06毒株的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而GZ128/06株变异较其他3株大,编码区差异尤其明显.序列比对分析表明,GZ57/06、GZ63/06和GZ69/06毒株均与泰国2001年分离毒株ThD1/0049/01和ThD1/0102/01同源性最高,而GZ128/06毒株与缅甸1998年分离毒株D1.Myanrmr.31987/98同源性最高.这些新分离毒株与东南亚毒株属于同一基因型.结论 新分离毒株可能来自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同毒株表型差异可能与其基因组特征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比较改良的拍背手法和传统的拍背手法的排痰效果.方法 将60例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的拍背手法为病人拍背排痰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拍背手法为病人拍背排痰.两组病人拍背后均给予机械吸痰,观察两组患者排痰前后肺部啰音、指脉氧、背部皮肤的变化,每次吸痰量.结果 观察组在减少肺部啰音及改善指脉氧方面优于对照组 对局部皮肤的影响小于对照组 每次吸痰量多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的拍背手法拍背排痰效果,优于传统的拍背手法,患者的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和传统切除重建手术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诊治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01月—2020年06月期间南京明基医院因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造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而行PTA治疗或切除重建手术共263例患者临床与随访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手术方式解除内瘘狭窄的效果。结果:患者中PTA组(研究组)205例次,切除重建组(对照组)58例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内瘘狭窄类型、狭窄数量、内瘘功能不良表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患者的初级通畅率在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均低于切除重建手术患者(P<0.05)。PTA组患者的次级通畅率在术后24个月高于切除重建手术患者(P<0.05)。Ⅰ+Ⅱ+Ⅳ型狭窄、3处及以上狭窄是初级通畅的危险因素,Ⅰ+Ⅱ+Ⅳ型狭窄、3处及以上狭窄也是次级通畅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