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青娥丸治疗PMO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ETCM、SymMap数据库及文献挖掘获取青娥丸主要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进行成分靶标预测;经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PMO相关靶点,与成分靶点取交集,获得青娥丸治疗PMO的潜在作用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青娥丸治疗PMO的中药-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依据节点度值筛选关键靶点;通过DAVID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以探究青娥丸治疗PMO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出青娥丸活性成分40个,包括飞燕草素、槲皮素、山奈酚等核心成分;青娥丸治疗PMO的潜在作用靶点178个;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分析获取关键靶点68个,包括MAPK1、AKT1、PIK3CA、JAK2等核心靶点;关键靶点基因的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关键靶标主要在质膜、膜筏、细胞核等位置发挥作用,通过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信号转导、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过程,发挥激酶活性、与蛋白质结合、与蛋白激酶结合等功能。关键靶点主要通过参与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以及雌激素、催乳素、甲状腺素类信号通路对PMO进行调控。结论青娥丸中飞燕草素、槲皮素、山奈酚等核心成分,可能通过参与PI3K-Akt、HIF-1、雌激素、催乳素等信号通路,作用于MAPK1、AKT1、PIK3CA、JAK2等基因靶点,调节骨代谢,治疗PMO。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红茴香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32只雄性DBA/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来氟米特组及红茴香注射液组,每组8只.采用尾根部及背部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蛋白乳化剂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来氟米特组以来氟米特(3 mg/kg)灌胃,红茴香注射液组腹腔注射...  相似文献   
2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复方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药物相关靶点,通过国际公认疾病基因数据库筛选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后获得直接靶点并在STRING数据库中进行扩充,后进行网络拓扑分析获得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其治疗颈性眩晕的分子机制。结果:在TSMSP数据库与BATMAN-TCM数据库中共提取出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点350个。在疾病基因数据库中得到与颈性眩晕相关的已知靶点253个。2组靶点映射后得到定眩汤作用于颈性眩晕的直接靶点21个,经STRING数据库扩充后得到199个直接和间接靶点。在Cytoscape中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共筛选出99个关键节点,GO分析结果表明,关键节点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细胞成分主要包括核染色质、细胞外空间等;分子功能主要包括酶结合、DNA结合等。涉及的信号通路有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研究初步探讨了定眩汤作用的关键靶点及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发现其主要作用可能是影响骨平衡、调节骨代谢、促进血管的修复、调控相关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腰椎术后自体血回输引流和单纯引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本院骨科2018年8月~2020年9月住院行腰椎后路开放内固定+融合术的患者为对象,按术后采用的不同引流方式分为自体血回收引流组:从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装置引流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名;单纯引流(对照)组:从术后采用引流袋引流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名。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后实际引流、总显性失血量、总自体血回输量,以及术后d1、d3、d7的贫血指标、感染指标及白蛋白水平。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耗时与手术节段具有可比性(P>0.05),术前Hb、Hct、ALB、WBC、NE%以及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及术后实际引流量相近(P>0.05);术后d1、d3、d7的Hb、Hct、ALB、WBC、NE%、CRP,以及术前与术后的Hb、Hct、ALB差值,术后与术前的WBC、NE%、CRP差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自体血回收引流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引流量(mL)及总显性失血量(mL)分别为554.40±176.82 vs 337.80±102.43,1 048.40±282.87 vs 791.80±277.02(P<0.05)。结论腰椎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引流较单纯引流增加了患者引流量,而对患者贫血、白蛋白及感染等指标的改善不明显;患者腰椎术后不宜常规使用自体血回输装置引流。  相似文献   
25.
颈椎扳法在推拿治疗颈椎病中被经常应用,其治疗症状较轻的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但由于医师手法应用的不规范、不正确,使严重的脊髓损伤时有发生.我院收治了 1例因颈椎扳法致颈椎骨折的患者,并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文题释义: 免打结倒刺缝线:为一种新型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采用带倒刺的缝合材料制成,一端连有手术缝针,其主要成分为聚对二氧环己酮,其分子式为(C4H6O3)X。聚对二氧环己酮经证实不具有抗原性、致热性,且在吸收期间只引起轻微的组织反应。由于该缝线带倒刺,故无需打结即可缝合组织,适用于可使用可吸收缝线的软组织缝合。 腰椎融合: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发展,在椎间盘结构应力分析等理论的支持下,腰椎融合在重建腰椎稳定性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适应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不稳、腰椎结核、腰椎肿瘤、腰椎骨折及腰椎翻修手术。在内固定技术进步的支持下,使得腰椎融合手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是目前脊柱外科临床广泛采用的手术方式,堪称为腰椎手术的金标准。 背景:免打结倒刺缝线应用于腰椎后路融合术,能否缩短缝合时间,降低切口并发症,临床尚无明确结论。 目的:探索免打结倒刺缝线用于腰椎后路短节段融合术中在缩短缝合时间、降低切口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优势。 方法:选择2018年1至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2例,均进行腰椎后路短节段开放融合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3)与对照组(n=29),试验组采用免打结倒刺缝线缝合腰深筋膜层,对照组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腰深筋膜层。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深筋膜和皮下皮肤缝合时间,利用渗漏试验分析缝合质量;定期观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记录相关并发症;术前及术后2周、6周、3个月,对比两组目测类比评分与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情况。试验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DZMEC-KY-2018-11。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切口长度与皮下皮肤缝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试验组深筋膜缝合时间少于对照组[(8.0±0.9),(11.6±1.7) min,P < 0.05],渗漏试验阳性例数少于对照组(P < 0.05);②试验组切口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 < 0.05);③两组术后2周、6周、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逐渐下降(P < 0.05);两组间术后2周、6周、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使用免打结倒刺缝线能够在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术后减少深筋膜缝合时间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ORCID: 0000-0001-8009-3996(孙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共30例采用中医针法治疗4周,对照组共30例采用塞来昔布口服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周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颈椎功能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颈椎前凸角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NPQ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颈椎前凸角无明显差异。治疗结束后2周,治疗组NPQ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颈椎前凸角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有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轴性症状和颈椎生理前凸角,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术后针刺联合鸡尾酒疗法辅助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筛选2012年01月至2014年0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1科收治68例Kellgren &Lawrence( K-L) 1、2级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其中,A组采用"(200 mg罗哌卡因、5 mg肾上腺素,1 mg倍他米松由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鸡尾酒"灌洗液辅助关节镜有限清理术结合术后针刺治疗;B组采用单纯关节镜有限清理术结合术后针刺治疗;C组采用鸡尾酒灌洗液辅助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D组采用单纯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每组17例。分别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4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4组术后症状缓解效果和关节功能改善状况。4组组间评分数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4组患者在手术前后VAS评分、SF-36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术后1、3、6、12个月的各组间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手术后1个月随访时,A组与B组比较,VAS评分(t=3.728)、SF-36评分(t=5.409)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t=5.385)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与C组比较,VAS评分(t=2.812)、SF-36评分(t=10.653)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t=12.160)分均明显改善,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A组患者与D组比较,VAS评分(t=6.603)、SF-36评分(t=17.04)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t=23.835)均明显改善,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术后针刺联合鸡尾酒疗法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治疗KOA,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其他3组,有利于增加患者满意度,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是值得推荐的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KOA的疗法。  相似文献   
29.
表观遗传学修饰是指在DNA序列未变化情况下发生可遗传的基因表达的变化,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s、染色质修饰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女性激素水平改变等原因致使骨代谢失衡,骨微结构破坏,骨量减少。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表观遗传学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本文将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s这三个方面综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表观遗传学方面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取身痛逐瘀汤中各味中药的相关化学成分,于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实现活性成分靶点预测;分别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数据库检索LDH疾病靶点;将中药成分靶点与LDH靶点取交集,即身痛逐瘀汤治疗LDH的潜在作用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身痛逐瘀汤治疗LDH的中药-化学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完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及关键靶点的筛选,运用Cytoscape构建网络图;通过DAVID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以髓核细胞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分为单纯压力组与中药组(加入身痛逐瘀汤中药血清干预),置于静水压加载装置,1 MPa加压干预下作用2、4、6 h,应用凋亡试剂盒检测髓核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髓核细胞核因子κB p65、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胱天蛋白酶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得到身痛逐瘀汤121个活性成分和871个作用靶点,LDH疾病相关靶点438个,身痛逐瘀汤治疗LDH的潜在作用靶点75个,关键作用靶点69个;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关键靶点主要通过参与癌症通路、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对LDH进行调控。身痛逐瘀汤可降低髓核细胞凋亡,降低核因子κB p65、MMP-13、胱天蛋白酶3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LDH,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分解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