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遗传性胰腺炎是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癌变风险高,同时也是儿童胰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遗传性胰腺炎的近期研究进展,包括诊断、致病基因及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等方面,旨在为遗传性胰腺炎的诊治以及基础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与溶血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标准为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24 h补液总量不超过2 000 ml的患者;排除非膝关节骨关节炎、有血液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有活动性感染灶、有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以及病历资料不完整的患者。共有93例骨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3例,女50例;年龄58~79岁,平均(67±9)岁。分别记录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1、3 d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结合珠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膝关节上、下周径。同时,根据Gross方程计算围术期总失血量,比较术后引流量;显微镜下观察术前与术后外周血涂片的变化(Wright染色),根据术后第5天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判断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记录患者术后皮下瘀斑发生率。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 结果9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平均(1.6±0.8)个月。研究结果发现:术后1、3 d HB值及HCT值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4、2.681、0.305、0.429,P均<0.05);术后结合珠蛋白呈上升趋势,术后3 d相比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t=9.284,P<0.05);术后1、3 d直接胆红素相比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7、2.316,P均<0.05),但是间接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49、2.514,P均>0.05);术后1、3 d膝上、下周径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82、1.937、2.362、2.294,P<0.05)。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为(979±192)ml,引流量为(165±41)ml;显微镜下观察术后外周血涂片的红细胞形态及大小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破碎的红细胞发生较少。术后有8例肌间静脉血栓,无深静脉血栓发生。17例发生皮下瘀斑。 结论术后隐性失血的原因主要与围手术期血液大量进入组织间隙以及积留在关节腔内有关,因溶血方面所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3.
目的从补骨脂中提取出多糖,并对其免疫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补骨脂多糖,Sevage法除蛋白,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用绵羊红细胞(SRBC)为抗原给小鼠注射后,将补骨脂多糖灌服小鼠7d,加强免疫后,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生成水平,评价其免疫活性.结果补骨脂多糖的含量为3.84%,平均回收率97.31%,RSD为1.90%,线性范围为5~40μg·ml-1.实验组的IFN-γ和IL-2激发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骨脂多糖对正常小鼠机体免疫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4.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和痴呆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房颤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通过对房颤患者进行抗凝、节律控制能改善认知功能和降低痴呆风险。该文就房颤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可能机制,通过对房颤的干预降低痴呆风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不同阶段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血管紧张素受体1(angiotensin receptor 1,AT1R)和AT2R的表达差异。方法以2018年1月-12月因创伤行膝上截肢术、骨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2例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根据Kellgren-Lawrence(K-L)X线分级标准分为正常滑膜组(A组,9例)、中度骨关节炎滑膜组(B组,11例,K-L 3级)及晚期骨关节炎滑膜组(C组,12例,K-L 4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滑膜组织中Renin、ACE、AT1R、AT2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B、C组Renin、ACE、AT1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C组ACE、AT1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R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而B、C组AT2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A组,C组低于B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增加,关节滑膜组织中Renin、ACE、AT1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AT2R表达量呈下降趋势,提示上述指标与骨关节炎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6.
背景:脑创伤一定程度上可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而黄体酮可改善脑创伤后学习记忆功能,黄体酮可能通过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促进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观察黄体酮对弥漫性脑创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新乡医学院。材料: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四五个月龄,体质量280~330g。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2在新乡医学院完成。采用Marmarou弥漫性脑创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①假手术组,仅切开头皮后缝合。②脑创伤组,建立脑创伤动物模型。③二甲基亚砜组,脑创伤后1h及以后每天腹腔注射与黄体酮组等容量的二甲基亚砜。④黄体酮组,脑创伤后1h及以后每天腹腔注射黄体酮4mg/kg。于假手术或脑创伤手术后3,6d处死动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和齿状回巢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元组织形态学观察;海马和齿状回巢蛋白表达检测。结果:①假手术组大鼠皮质无神经元损伤,脑创伤3d组和6d组大鼠皮质显示明显的神经元损伤,有神经元缺失,黄体酮3d组和6d组所显示的神经元损伤均明显轻于脑创伤组。②假手术组齿状回巢蛋白呈低水平或少量表达,海马CA4区偶见巢蛋白表达。脑创伤组海马CA4区和齿状回巢蛋白表达则明显增多(P<0.05),黄体酮组大鼠海马CA4区和齿状回巢蛋白的表达与脑创伤组比较明显增多(P<0.05)。③脑创伤组和二甲基亚砜组在神经元损伤和巢蛋白表达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黄体酮减轻脑创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对视神经萎缩因子1(optic atrophy 1,OPA1)介导的线粒体动力学在骨骼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近年关于OPA1介导的线粒体动力学相关文献,总结治疗骨骼系统疾病的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物,为治疗骨关节炎提供新的思路。结果 OPA1是参与线粒体动力学和能量学及维持线粒体基因组稳定的关键因子,越来越多证据表明OPA1介导的线粒体动力学在调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骨肉瘤等骨骼系统疾病方面有重要意义。结论 OPA1介导的线粒体动力学在防治骨骼系统疾病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李明阳  李文平  王沛坚 《重庆医学》2023,(4):600-605+612
对高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是被相关专科医师熟知并应用于临床的实践操作。然而,部分患者存在如高龄,合并有急性缺血性卒中、与口服抗凝药物相关的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等特殊情况,此时进行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有争议。作者就结合上述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的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探讨其预测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疑似冠心病的绝经后女性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脉造影结果。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2.333,P0.01;-1.234,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及血脂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检测对预测评估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评价放大色素结肠镜结合Kudo分型检查大肠癌未后吻合口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9年8月~12月来我院内镜随诊的104例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检查,先于吻合口行常规结肠镜观察,然后用0.25%靛胭脂染色后放大观察,计算检出病变个数,并对病变进行镜下诊断,最后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在104例患者中共计检出病变118个,常规结肠镜检出病变99个,其中平坦型病变12个(12/118,10.2%),放大色素结肠镜检出病变118个,其中平坦型病变31个(31/118,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结肠镜对肿瘤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4.1%、81.7%、74.7%,放大色素结肠镜对肿瘤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5%、97.4%、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大色素结肠镜对大肠吻合口平坦型病变、肿瘤性病变的检出及诊断明显优于常规结肠镜,可以作为一种大肠癌术后内镜随访的检查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