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智慧化护理流程在肺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4月80例肺癌围术期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21年5~9月101例同类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搭载人工智能输液监测系统(包括患者端输液监测器、护理端输液监测手表、病区输液监测大屏)、移动护理站建设、智能手环关护系统、物流机器人、智能解答机器人及病区人机交互体感模拟系统等,实施智慧化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静脉治疗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未观察到智慧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在护理质量评价方面,智慧护理流程在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患者日呼叫次数、护理三级质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智慧化护理流程对于肺癌围术期患者安全有效,有助于提升患者住院安全性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在散发性左、右半肠癌中分别分析错配修复蛋白功能缺失(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经病理证实为腺癌的1 92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在散发性左、右半肠癌中分析dMMR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民族、血型、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pT分期、pN分期、淋巴结检出数目、远处转移、(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UICC分期、脉管侵犯、神经侵犯的关联。  结果  共有1922例散发性肠癌符合纳入标准,散发性右半肠癌患者占23.99%(461/1922),散发性左半肠癌患者占76.01%(1461/1922)。所有散发性肠癌患者dMMR率为23.47%(451/1922),散发性右半肠癌dMMR率38.83%(179/461);散发性左半肠癌dMMR率18.62%(272/1461)。与既往研究一致的是,所有散发性肠癌的dMMR更多见于年龄 < 62岁(OR = 1.551,P < 0.001)、右半肠癌(OR = 2.603,P < 0.001)、肿瘤直径≥4 cm(OR = 1.362,P = 0.009)、病理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OR = 1.538,P = 0.046)、低分化(OR = 2.124,P = 0.013)及未分化(OR = 1.850,P = 0.045)、UICC分期I~II期(OR = 1.340,P = 0.014)、无神经侵犯者(OR = 1.407,P = 0.004)。在散发性右半肠癌中,dMMR多见于年龄 < 62岁(OR = 1.888,P = 0.001),pT1~T2(OR = 3.778,P = < 0.001)以及肿瘤直径≥4 cm者(OR = 1.856,P = 0.012);在散发性左半肠癌中,dMMR多见于年龄 < 62岁(OR = 1.525,P = 0.002),肿瘤直径≥4 cm(OR = 1.391,P = 0.016),无神经侵犯(OR = 1.454,P = 0.009)。  结论  不论肠道肿瘤原发部位如何,dMMR均多见于年龄 < 62岁,肿瘤直径≥4 cm者,而无神经侵犯及pT1~T2分别多见于散发性左半及右半肠癌。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可切除性小肝癌的近期疗效和可行性。目的采用冷循环电极对可手术切除的小肝癌患者进行RFA治疗,本组共治疗小肝癌患者15例,17个病灶,肿瘤直径1.2-5cm,平均3.5cm,其中12例行经皮途径,3例行开腹射频,均在B超引导下治疗,治疗前对AFP阴性者行细针肝穿活检,治疗前、后查肝功、AFP、增强CT扫描、彩超,观察RFA治疗的并发症、复发率和肿瘤完全坏死率,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15例患者共行RFA治疗20次,每次治疗时间为12—15分钟,RFA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包括高热1例(6.7%),疼痛1例(6.7%),总的发生率为13.3%;肝功能1周后恢复正常,AFP阳性的9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内转阴,RFA治疗后6个月以上的CT复查,肿瘤完全坏死率为100%,随访6—20个月,患者全部存活。结论RFA对可切除性小肝癌的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4.
目的 通过测量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过程中患者周围剂量当量率及住院期间胸前体表的累积剂量,探讨加强131I治疗过程中辐射防护问题。方法 在某开展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的医院,选取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78名,用γ辐射巡测仪测量患者服用131I药物后10 min、1、2、5 d共5个时间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测量距离分别为体表5、0.5和1 m处;测量方向为患者前后左右4个方向。用光激发光剂量计测量患者胸前位置住院期间(6 d)接受的累积吸收剂量。结果 服药后10 min患者胸前体表5 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可达4.81 mSv/h,患者出院前胸前体表5 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范围在2.6~64.1 μSv/h,住院期间患者胸前体表的累积剂量在15.9~58.8 mGy之间。服药10 min后3.7 GBq药剂量组与5.55 GBq药剂量组患者体表5 cm处剂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P<0.05),服药10 min后男性与女性患者体表5 cm处剂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P<0.05),其他组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过程中,患者周围具有较高的辐射水平,应加强对患者的防护及管理,减少周围公众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75.
为了加强乡镇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工人身体健康。我区于1998~1999年连续两年对20家乡镇企业的生产环境、职业性有害因素、劳动条件、卫生防护设施、职防、领导重视程度、工人自我保护意识、健康状况及对社会影响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探讨。并阐明如不加强乡镇企业职防工作,今后乡镇企业可能进入职业病高发阶段,严重损害工人身体健康、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表达水平及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泌尿外科确诊为膀胱癌并行TURBT术的患者90例,术后采用吡柔比星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根据TopoⅡα表达情况将90例膀胱癌患者分为TopoⅡα高表达组和TopoⅡα低表达组,比较TopoⅡα的表达情况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TopoⅡα的表达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预后分析。结果:90例膀胱癌患者中有57例TopoⅡα 高表达,高表达率为63.33%;膀胱癌患者TopoⅡα 高表达率与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和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参数显著相关(P<0.05)。TopoⅡα高表达组患者1、2、3年复发率(8.77%、14.04%、17.54%)明显低于TopoⅡα低表达组(27.27%、39.39%、51.52%),TopoⅡα高表达组平均复发时间显著高于TopoⅡα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多发、肿瘤大小>2 cm、病理分级和TopoⅡα低表达等4个因素为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opoⅡα表达与膀胱癌患者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和病理分级等显著相关,在TURBT术后对TopoⅡα高表达患者给予吡柔比星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77.
医用超声耦合剂自应用开始,一直在进行技术革新,从提炼合成技术到耦合剂的配方开发,越来越多的耦合剂可供选择和使用。本文就超声耦合剂目前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讨论,综述了抗菌型医用超声耦合剂的发展和分类,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8.
正多重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s,MPC)是指同一患者的单个或多个器官组织发生2个以上的原发癌。MPC主要发生于上消化道、呼吸道、头颈部及泌尿生殖道,发生率为2%~10%[1-2]。我院收治1例甲状腺癌、胆囊癌、横纹肌肉瘤异时三重癌病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2006年7月因"左颈部肿物、声嘶、吞咽困难及持续性右上腹疼痛1年加重10日"入住本院。患者曾于2000年5月因"甲状腺左叶滤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直肌前鞘子宫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方法 就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5月2例Ⅲ度子宫脱垂患者行腹腔镜下腹直肌前鞘子宫固定术及曼氏手术(Manchester operation)+腹腔镜下腹直肌前鞘子宫固定术.结果 术后患者宫颈距处女膜6 cm以上,而后随诊6月、9月无改变.结论 腹腔镜下腹直肌前鞘子宫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0.
腔内超声最早用于检测前列腺结节。随着超声显像技术在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腔内超声已广泛应用三享学肿塑的术前分期、浸润深度的判断,直肠癌的位置和范围的评估以及术后随访等方面,成为肛门直肠疾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尤其对直肠癌的术前诊断,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