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目的:探讨“枳壳甘草汤”治疗脊髓综合征的剂量优化配比方案。方法取108只雄性SD大鼠,利用杠杆原理制备大鼠前脊髓综合征模型。随机分为8组(n=12),即模型组、阳性药(甲基强的松龙)组、中药组方(1、2、3、4、5、6)组;余12只为假手术组。中药组方各组以均匀设计的枳壳甘草汤的配比方灌胃,阳性药组以甲基强的松龙腹腔注射,模型及假手术组以同体积的新鲜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14天,每天1次。于造模后3 h,1、3、7、14 d的时间点分别采用BBB评分、CBS评分方法,对各组试验动物进行运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中药方枳壳甘草汤治疗大鼠前脊髓综合征临床效果满意,其中中药组4 BBB评分及CBS评分高于其余各组。结论中药组4(枳壳20 g,甘草5 g,当归25 g,莪术10 g,大黄30 g,芒硝15 g)为枳壳甘草汤的优化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单纯胸腰段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纯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32例,早期采用椎体复位、功能锻炼及中药内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X线片显示术后1个月骨折椎体完全恢复24例(75.00%),总有效率为90.63%;术后6个月治愈26例(81.2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保守治疗单纯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治疗单纯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中椎间孔成形的适应证。方法:选取经椎间孔入路行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36例患者术中进行了椎间孔成形(椎间孔成形组),50例患者术中未进行椎间孔成形(椎间孔未成形组)。在患者术前的CT图像上测定病变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宽度、椎板角,在术前X线片上测定患者的髂嵴高度,在术前MRI上测定突出椎间盘的下移程度。结果:椎间孔成形组椎间隙高度低于椎间孔未成形组[(5.92±1.22)mm,(6.74±0.92)mm,t=-3.555,P=0.004],突出椎间盘向下重度移位者所占比例高于椎间孔未成形组(P=0.031);2组患者的椎间孔宽度、椎板角及髂嵴高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92±1.03)mm,(7.07±1.20)mm,t=-0.606,P=0.566;99.52°±10.62°,98.23°±8.77°,t=0.616,P=0.739;(33.38±1.06)mm,(32.69±2.24)mm,t=1.713,P=0.164]。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间孔成形组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宽度均小于椎间孔未成形组[(4.13±1.22)mm,(5.19±0.92)mm,t=-3.198,P=0.006;(5.89±1.38)mm,(7.28±1.28)mm,t=-3.387,P=0.002],髂嵴高度大于椎间孔未成形组[(35.26±3.44)mm,(32.78±2.86)mm,t=2.549,P=0.001];2组患者的椎板角、突出椎间盘下移程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6.52°±8.62°,95.23°±6.77°,t=0.542,P=0.173;P=0.476)。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间孔成形组的椎间隙高度小于椎间孔未成形组[(5.66±0.75)mm,(6.93±0.92)mm,t=-3.499,P=0.006],椎板角大于椎间孔未成形组(103.58°±5.32°,92.38°±4.37°,t=5.426,P=0.001);2组患者的椎间孔宽度、髂嵴高度、突出椎间盘下移程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86±1.46)mm,(7.18±1.41)mm,t=-2.152,P=0.472;(33.25±2.01)mm,(34.03±1.63)mm,t=0.289,P=0.775;P=0.455]。结论:病变节段椎间隙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向下移位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髂嵴较高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病变节段椎板角较大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应视为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中椎间孔成形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64.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复方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中有关中药复方治疗腰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四神煎加味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四神煎加味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晨僵时间及膝关节伸屈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7.5%(31/40),对照组总有效率52.5%(21/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VAS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均缩短(P<0.05),膝关节伸屈度均增大(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伸屈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神煎加味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KOA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基于Pfirrmann分级观察枳壳甘草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126例瘀水互结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脱落7例)和治疗组(63例,脱落6例),再结合影像学,对各组患者进行Pfirrmann分级。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每次0.2 g,1次/d;地奥司明片口服,每次0.9 g,2次/d,并嘱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枳壳甘草汤加减口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24个月随访,运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评估临床疗效;通过X线九分法对治疗后24个月的腰椎侧位片进行评分,并结合治疗前的Pfirrmann分级,观察椎间盘退变与疗效间的联系。[结果] 治疗后24个月,所有患者的JOA、VAS评分,ODI,瘀水互结证评分,以及Ⅳ型患者的X线九分法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治疗组患者瘀水互结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分型而言,除JOA评分外,治疗组Ⅳ型患者的其余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Ⅳ型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内Ⅳ型患者的JOA、VAS评分与Ⅰ~Ⅲ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口服西药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采用枳壳甘草汤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能改善腰腿疼痛等症状;对于严重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患者,远期能稳定病情,减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67.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患病率。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中国人群LDH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0日。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449篇文献,通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2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LDH患病率为6%[95%CI(0.05,0.06)]。基于不同纳入文献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男性和女性LDH的患病率均为4%[95%CI(0.02,0.05),95%CI(0.02,0.05)];中国26~40岁人群LDH的患病率为3%[95%CI(-0.01,0.09)],41~60岁人群LDH的患病率为8%[95%CI(-0.01,0.17)],60岁以上人群LDH的患病率为11%[95%CI(0.07,0.15)];中国人群2006—...  相似文献   
68.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颈椎病发病的认识也正在日益深化。近年来 ,我们通过对 4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发现其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了明显改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观察对象 颈椎病组 :颈椎病患者 40例。对照组 :正常成人 30例。所有被观察对象均排除心、肺、肾疾病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受检前 1周内未服可影响血液粘滞性的药物。1 .2 研究方法及指标 方法 :采用组间对照方法。指标 :( 1 )红细胞压积 ;( 2 )全血比粘度 ;( 3)血浆比粘度 ;( 4 )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