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6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21.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简称治疗组,23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标准心肺复苏,治疗组除了进行标准心肺复苏外,还使用了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心肺复苏成功和存活情况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60.9%)、自主呼吸恢复率(47.8%)、心肺复苏成功率(34.8%)和存活率(26.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9%、28.6%、19.0%、14.3%);而且治疗组的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乌司他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2.
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_3共88例,其中肝硬化合并肝癌组20例,肝硬化组2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发现,补体C_3含量肝硬化合并肝癌组(0.972±0.329g/L)与肝硬化组(0.604±0.177g/L)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血清补体C_3含量以0.99g/L为界限,则补体C_3对肝硬化合并肝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4.6%、74.2%、77.08%,当补体C_3与AFP联合检测时则分别上升为94.4%、90.0%、91.6%,且较r—GT与AFP联合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癌的价值有所提高,进一步证实血清补体C_3可以作为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癌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23.
24.
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依靠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核素等影像学检查和心电图进行诊断,由于诊断方法的不同其检出率3.5%~38%不等.  相似文献   
25.
咽腔封闭治疗慢性咽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年来我院共采用咽腔封闭治疗慢性咽炎569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治疗病人共计569例,其中男性188例,女性381例,年龄16—54岁,平均年龄29岁,病程最短的为7天,最长为15年。2.治疗方法2·1 1%地卡因行咽部表面麻醉三次。2·2 药物 2%利多卡因3ml,氟美松5mg,庆大霉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心动过缓伴ST段压低的现象进行讨论,评估其在病窦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患者行窦房结功能评估、踏车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和药物试验。结果:26例完成全部研究,其中,11例判定为病窦综合征,15例窦房结功能正常。两组踏车试验中均有部分患者出现心率反应不良,其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为病变均涉及右冠和/或回旋支,而心率反应正常者多为单纯前降支病变;后者进入药物试验,均观察到慢频率依赖性sT段压低。结论:心动过缓与ST段压低可互为因果,并对窦房结功能是否可逆、病因是否属缺血性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心脏标测中单极和双极心内电图的异同。方法:12例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接受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多导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窦性心律下体表心电图和冠状静脉窦(cs)单极、双极心内电图(分剐为CS1、CS2和CS12、CS23),比较振幅、时限和局部激动时间的异同。结果: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的心房A波振幅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单极电图的心室(V)波振幅高于双极电图的V波振幅(P〈0.05)。单极电图的A波和V波的时限均明显大于双极电图的A波时限(P〈0.05)。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中局部激动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脏标测中双极和单极电图的振幅和时限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的联合应用能够提供关于局部激动和远场电位的互相补充的信息。  相似文献   
28.
神经阻滞和偏振红外光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近期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单纯外周神经阻滞加偏振红外光照射患侧颈胸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近期效果,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特征。方法 38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n=20)用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维生素B120.5mg+生理盐水至10ml单纯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间隔一两天重复1次,5次为1个疗程。B组(n=18)在上述阻滞后加偏振红外光照射患侧颈胸神经节,偏振红外光治疗功率60%~80%设置模式2:3,治疗时间10min。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0~15min对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VAS为7.6&;#177;2.2,B组患者治疗前VAS为7.6&;#177;1.1。组间无明显差别(t=0.01,P&;gt;0.05)。每次阻滞前后疼痛明显减轻(t=15.48~43.71,P&;lt;0.001)。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经过5次治疗后,A组VAS评分降为2.6&;#177;2.4,疼痛缓解率平均达到64%。B组VAS评分降为3.5&;#177;1.8,疼痛缓解率平均达到51%。每次治疗前后VAS的变化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三叉神经阻滞配伍同侧颈胸神经节偏振红外光照射没有显示出优越的近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9.
射频消融术前后血清心肌酶学变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对心肌损伤程度及血清cTnI、CK-MB、MYO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RFCA术治疗前、后12小时,24小时的血清cTnI、CK-MB、MYO.结果消融后各观察时间点中,20例患者中有3例(15%)MYO超过正常值(P>0.05),5例(25%)CK-MB超过正常值(P<0.05),4例(20%)cTnI超过正常值(P<0.05),其中CK-MB、cTnI均超过正常值3例(15%)(P<0.05).左侧较右侧消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肌损伤程度与消融部位(心肌是否直接受损)关系最为密切,与放电时间、消融功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一. ACS伴新发右束支阻滞:死亡率为什么更高AMI合并新发生的RBBB的发生率为3.0%~29.0%不等,高于LBBB发生率(0.5%~9.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曲秀芬教授指出虽然AMI诊断标准及最新定义未把AMI合并RBBB列入需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