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中国药典》规定,升麻药材是毛茛科植物升麻、兴安升麻、大三叶升麻的干燥根茎.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为毛茛科金莲花亚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北升麻、窟窿牙根、苦老菜根[1-2],主产于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兴安升麻幼苗可食,通常根茎入药.研究发现,兴安升麻地上部分富含三萜皂苷成分,抗炎、抗病毒等药理作用明显[3-5],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由于同属植物众多,为有效区分兴安升麻,本研究对兴安升麻地上部分茎、叶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以期为兴安升麻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 tralCatheter,简称PICC) ,自 1992年德国一名医生在X线辅助定位下成功完成第 1例导管置管以来 ,PICC迅速发展为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1] ,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外临床护理工作中 ,于 1997年传入北京、广州、西安等地的医院。我院于 2 0 0 1年应用于临床护理 ,此操作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护理难度小、感染率低 ,应用范围广 ,而且能输注高浓度静脉营养液及化疗药物。我院经过 18例的临床应用 ,未出现并发症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  相似文献   
105.
暴发型脑—心肌炎四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6.
护理人员用注射器针头穿刺橡胶瓶塞抽吸液体配制粉剂输液时 ,不可避免地产生橡胶碎屑而污染输液 ,现就穿刺针头的型号 ,穿刺角度、针口方向对产生橡胶屑污染输液程度作了实验观察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择 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号的氧哌嗪青霉素90 0瓶 ,3 0ml,16号针尖锋利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并且操作由 1人单独完成。1.2 方法 用启瓶器将氧哌嗪青霉素的中间直径 1cm的圆形铝盖部分撬开 ,碘酒、洒精清毒橡胶瓶塞 ,操作者的左手拇指、食指捏住玻璃瓶身 ,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下与瓶塞成 90°角、斜面向上与瓶塞成 9…  相似文献   
107.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5 8岁。 2 0 0 1年 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腹痛 ,经外院对症治疗 1周后症状好转。此后每月不定期有数小时牙痛 ,继则出现发热、腹痛、疲乏等症状 ,反复查外周血白细胞>12× 10 9L- 1 。 2次骨穿均显示粒系增生明显活跃 ,占骨髓有核细胞的 74 8% ,并有NAP增高 ,经抗生素治疗、抗痨治疗无明显效果。 2 0 0 2年 8月 13日因高热、腹痛入住我科。体格检查 :体温 40℃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平坦 ,无肌紧张 ,右下腹轻压痛 ,肠鸣音活跃。外周血白细胞 2 4 9× 10 9L- 1 ,中性粒细胞 96% ;血沉 47mL h ;抗ANA抗体 1:4…  相似文献   
108.
患者女性,60岁,病历号:95167。七年前因怕热、多汗、心悸、乏力而在某医院诊断为“甲亢”,住院治疗一个月余,疾状缓  相似文献   
10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形态与聚集性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形态及聚集性的改变,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无伴随疾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正常成年人10例为对照组,采取空腹静脉血,制成电镜标本,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拍照,记数,测试比表面积。结果:扫描电镜下,原发性高血压组的双凹圆盘形红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嵴形、口形、类球形红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升高(P<0.05)。透射电镜下,高血压组哑铃形红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降低(P<0.01),比表面积减少(P<0.01)。并且两种电镜下均发现高血压组呈聚集状态的红细胞显著增多,9例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的红细胞聚集现象更加明显。结论:高血压病存在红细胞形态改变,表现为异常形态红细胞显著增多和红细胞聚集性增高,比表面积减少,提示高血压病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可能是其变形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常侵犯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国内文献报道误诊率达57.4%~78.8%。我院1990~2005年收治32例MM,结合有关文献对误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对MM的警惕性,减少误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