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的实质是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聚积。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对 ECM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有研究表明 ,肝素能抑制 ECM的生成 [1 ] 。为此我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两种 ECM成分 ,层粘蛋白 (L N)、纤连蛋白 (FN )的表达与TGF- β1的关系 ,以及肝素对其表达的调控 ,以进一步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及肝素是否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2月龄 Wistar雄性大鼠 (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30只 ,体重 15 0~ 2 0 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  相似文献   
42.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非骨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资料按标准选出48例地氟病患者,经临床系统观测地氟病非骨损害,其临床表现是多系统损害综合征。表现为:氟化物直接神经细胞损害、肘部关节的早期畸形,肺内异常钙化,胸廓畸形,氟性胃炎,肾小球肾小管部分功能异常以及心脏电生理和泵功能改变、这些可能是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骨外系统损害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3.
对 2 0 0 0~ 2 0 0 2年住院的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 (DCG)、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EET)、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以评价有创与无创检查在心绞痛诊断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 5 0例患者 ,根据 1979年WHO推荐的冠心病 (CHD)诊断标准诊断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4例 ,年龄 5 2~ 77岁 ,平均年龄 64岁。1.2 方法CAG :采用Judkins法作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 (冠脉 )直径减少≥ 5 0 %者判定为阳性。用数字减影记录资料 ,5 0 %…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SD大鼠心肌醛固酮及其核受体的变化.方法 将SD大鼠抽签随机分为心力衰竭组(9只)和对照组(10只),心力衰竭组皮下注射ISO,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心功能采用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检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醛固酮水平,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盐皮质激素核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38.8±4.0)%与(79.4±4.6)%;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分别为(7164.4±502.6)mm Hg(1 mm Hg=0.133 kPa)/s与(10199.5±462.9)mm Hg/s(均P<0.01).血浆及心肌组织醛固酮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0.63±0.06)μg/L与(0.30±0.07)μg/L、(0.41±0.05)μg/kg与(0.08±0.01)μg/kg(均P<0.01),左心室心肌醛固酮核受体蛋白表达增高(P<0.01).结论 ISO可诱导SD大鼠出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慢性心力衰竭表现,在这种心力衰竭模型中其循环和左心室心肌醛固酮水平明显升高,心肌醛固酮核受体表达上调,可能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cardiac aldosterone and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MR) in Sprague-dawley (SD) ra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induced by isoproterenol (ISO). Methods Th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HF group (n=9) and normal control(NC) group (n=10). The experimental CHF group was induc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ISO, and the NC group received same dose injection of sodium chloride. The heart function was evaluated with both echocardiography and hemodynamics. The contents of aldosterone in both plasma and heart were assessed by radioimmunoassay. The expression of MR was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Results Compared with NC group, the heart function was decreased in CHF group,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as (38.8%±4.0%) in CHF and(79. 4%±4.6%), in NC group. The maximal rate of increase of ventricular pressure (+dp/dtmax) was (7164.4±502.6) mm Hg(1 mm Hg=0.133 kPa)/s in CHF and (10199.5±462.9) mm Hg/s in NC group (both P<0. 01 ). The contents of aldosterone both in plasma and heart were higher in CHF group than in NC group [(0.63±0.06)μg/L vs. (0.3±0.07) μg/L, (0.41±0.05) μg/kgvs. (0.08±0.01)μg/kg, both P<0. 01]. The MR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in CHF group versus in NC group (P<0.01). Conclusions The heart function is decreased in rats with CHF induced by ISO, which is similar to dilated cardiomyopathy. The higher levels of aldosterone both in circulation and in heart as and well as MR expression upregulation in heart ma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F induced by ISO.  相似文献   
45.
李元红 《中医研究》2006,19(6):57-58
蛇串疮在临床上颇为常见,西医称为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任何部位,如治疗不当,部分病人往往遗留病变区域皮肤神经疼痛,有的多年不能消失,患者非常痛苦。2002-2004年,我科采用点刺放血阿是穴治疗串疮4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就诊病人40例,男24例,女  相似文献   
46.
16例严重心动过缓病人均在120救护车上紧急穿刺右颈内静脉,采用心电监护下直接推送预先塑成L型电极行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即刻穿刺及心内膜起搏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院前急救中对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直接推送预成形电极临时心内膜起搏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 入选2001~2008年恩施土家族地区AMI患者女性154例,男性46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体质量指数(BMI)、阳性家族史、抑郁、典型胸痛症状、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AMI患者中年龄、高脂血症、BMI>25 kg/m2、抑郁、不典型胸痛症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有效治疗率明显低于男性,女性AMI患者预后明显差于男性(P<0.05,P<0.01);女性AMI患者中吸烟,典型缺血性胸痛症状明显低于男性(P<0.01);高血压病,阳性家族史,糖尿病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恩施土家族地区女性AMI危险因素是高脂血症、BMI、抑郁;临床症状不典型,就诊时间延误没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
<正>抗体筛查是检测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是输血前检测的常规项目之一,通过该试验可以了解患者体内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以及抗体的强弱,从而及时有效地为患者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避免含有不规则抗体的受血者因为输注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而出现红细胞输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98—2011年收治的PSVT患者1520例,所有患者均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PSVT类型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1520例PSVT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912例(60.0%),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78例(38.0%),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25例(1.6%),AVNRT与AVRT并存5例(0.3%)。射频消融术后复发35例(2.3%),再次手术成功20例,无效15例(均为房速),总成功率99.0%。术后发生不可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行永久起搏器植入4例,发生假性动脉瘤6例、动静脉瘘1例、穿刺侧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气胸1例,并发症发生率1.1%。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PSVT的安全有效方法,并发症和复发率与电生理类型和解剖特点、消融靶点的位置等有关。  相似文献   
50.
为了调查土家族正常人群QT离散度正常值范围 ,采集 94 7例土家族健康体格检查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 16例、女 4 31例 ,年龄 4 4 .9± 16 .1(11~ 78)岁。整体年龄近似正态分布。同步记录标准 12导心电图 ,按常规标准方法测量并计算QT离散度 (QTd)及校正QTd(QTcd)。用正态分布法 ( x± 1.96s)和百分位数法 (P2 .5~P97.5)确定其95 %正常值范围。结果 :QTd及QTcd均近似正态分布。方差分析表明QTd、QTcd的性别、按年龄分组 (A组 ,<35岁 ;B组 ,35~ 6 5岁 ;C组 ,>6 5岁 )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QTcd的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年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QTd与QTcd未见性别与年龄间存在交互效应 (P >0 .0 5 )。用正态分布法确定的QTd、QTcd 95 %的正常值范围A、B、C三组分别为 10~ 5 6 ,10~ 5 6 ,11~ 5 4ms ;2~ 4 6 ,5~ 5 0 ,2~ 5 3ms。结论 :从临床应用看 ,土家族 95 %的正常值范围 ,QTd可采用同一值 ,建议为 10~ 5ms;QTcd ,<35岁者为 5~ 4 5ms,35岁及以上者为 5~ 5 5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