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7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化浊软坚汤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浊软坚汤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阳性对照组(C组)和治疗组(D组),B、C、D三组大鼠造模,C组造模同时灌服复方鳖甲软肝片,D组造模同时灌服化浊软坚汤。实验结束取大鼠肝组织行TGF-β1免疫组化。结果:D组大鼠肝组织可见散在的阳性细胞表达,阳性细胞记数明显降低,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浊软坚汤能够减少转化生长因子在纤维化大鼠肝脏的表达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患,男,46岁,主因胸骨后灼痛,异物感伴上腹饱胀,频频呃逆,食入则吐10d入院,入院上消化道造影所见。食道内有食糜滞留,其下段呈向心性狭窄,扩张不良,胃及十二指肠诸段无异常。门诊遂以“食道癌”收入院,人院胃镜所见:食管进镜20cm处至贲门上段有条状及片状出血、水肿、糜烂,上附白厚苔物,管腔未见狭窄,胃窦、胃体部粘膜条状充血改变,十二指肠未见异常,胃镜诊断:①食管炎;②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软肝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口服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化浊解毒软肝方(基本方:田基黄、茵陈、虎杖、绞股蓝、黄连、黄柏、鳖甲、山甲珠、当归、白芍、红景天)治疗,观察化浊解毒软肝方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观察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生化指标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软肝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生化指标可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6种证型胃镜像和病理学表现,探讨其与浊毒的相关性.方法 将入选的311例CAG患者辨证分为6个证型:浊毒内蕴证(62例)、肝胃不和证(84例)、脾胃虚弱证(37例)、脾胃湿热证(75例)、胃络瘀阻证(23例)、胃阴不足证(30例).由专职医师进行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记录其内镜下形态学表现,比较不同证型胃镜像与病理学表现.结果 浊毒内蕴证与其他5种证型胃镜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浊毒内蕴证比较,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络瘀阻证病理学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病理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各证型在胃镜像形态学、病理组织学的变化存在着特异性,浊毒内蕴证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隆起结节、糜烂、黏膜粗糙,病理多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05.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常用的中药外治法有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穴位贴敷疗法、穴位埋线疗法、耳穴压豆疗法、推拿疗法、中药塌渍、热敷疗法、脐疗疗法等,外治法能够辅助传统中药汤剂,提高临床疗效。但目前关于中医外治疗法的临床疗效尚缺乏统一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研究中所使用的统计学方法有待规范,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针灸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多,但其他中医外治疗法作用机制研究较少,且研究进展滞后。今后应统一中医外治法的临床疗效标准,规范统计学方法,进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加强各种外治法的作用机制研究,从而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06.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讨名老中医药专家辨证论治京津冀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提取已构建的名老中医药专家脾胃病数据库中京津冀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279例,运用孔明灯3.1.2软件分别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和药物的隐结构模型,进行隐类诠释。运用SAS 10.0软件对药-药、药-症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体质特点为"浊毒内蕴兼伤阴",常见证型为浊毒内蕴证、胃阴不足证、肝胃郁热证、肝胃气滞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弱证。常用药物为半边莲、半枝莲、豆蔻、砂仁、茯苓、板蓝根、茵陈、全蝎、黄连、百合、乌药、芦根、麦冬、藿香、佩兰、厚朴、枳实。常用方剂为百合乌药散、当归芍药散、逍遥丸、香苏散、大承气汤、左金丸、清中汤、枳实导滞丸等。结果表明应用隐结构模型与关联分析进行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研究,符合现代中医"中医药学+X"的研究方向。所得结论有效挖掘了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为青年中医医师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了数据化、可视化的临床参考与组方配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Ito)的影响.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3组,其中1组采用结扎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其它2组为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1周后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左心室梗死边缘区3层心肌细胞瞬间Ito的改变.并记录胺碘酮对Ito电流影响.结果 正常对照组左室三层细胞的Ito存在跨壁异质性,+70 mV时心外膜层细胞(epicardial,Epi)的电流密度明显大于中层心窀肌细胞及心内膜细胞(endocardium,Endo)(P<0.05);假手术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3层细胞Ito电流密度均降低,Epi与中层心室肌细胞、Endo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胺碘酮显著降低3层细胞Ito电流密度.结论 左室心肌细胞的Ito存在跨壁异质性;心肌梗死对Ito的跨壁异质性有明显影响;胺碘酮减弱心肌梗死对Ito的跨壁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8.
1浊毒的概念 对于"浊"的认识,《黄帝内经》为其渊源,其分为生理之浊与病理之浊,生理之浊指浓浊的饮食精微物质和体内排出的污浊之物,如《灵枢.阴阳清浊》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在此即指饮食精微物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及《灵枢.小针解》曰"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应用浊毒理论为指导对消渴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消渴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中医辨证护理组50例在常规护理组护理基础上应用浊毒理论指导辨证护理。结果中医辨证护理组总有效率96%,常规护理组总有效率7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护理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2组护理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中医辨证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应用浊毒理论对消渴患者进行辨证护理,能有效改善消渴症状,排除体内浊毒,从而能够平稳控制血糖,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退行性胃黏膜病变,主要的特征性变化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和固有腺体的萎缩,伴胃黏膜上皮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胃黏膜上皮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被称为癌前病变。近年来,中医在这一领域显现出独特优势,李佃贵教授提出了浊毒学说[1],并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