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2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42.
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明确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不同内固定对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5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关节镜下钢丝、丝线、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判断患肢整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取得了较好的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关节功能良好;关节镜复位内固定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2±2.4)分,术后1 a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5.1±2.7)分;钢丝组、丝线组、螺钉组等内固定之间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钢丝、丝线、螺钉复位内固定是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重要治疗手段,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3.
补阳还五汤对钳伤大鼠坐骨神经轴浆运输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法显示大鼠坐骨神经钳伤后4周时,其L4-5脊髓及脊神经节中HRP标记神经元胞体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可加速实验大鼠坐骨神经的轴浆运输。在引入HRP48小时,补阳还五汤组标记的胞体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其余几组标记的胞体数相近(P>0.05)。提示:本方可加速钳伤神经的轴浆运输,这与其改善损伤局部微循环有关,也可能是临床和实验中,本方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4.
患者,杨某,女性,56岁。1995年7月25日就诊。2年前无诱因出现双手中指和无名指指间关节梭形肿胀、疼痛。3个月前出现右侧头痛、耳鸣,以右侧枕颞部为甚。曾服用消炎痛等药物,疗效不显。检查:颈椎活动受限,C_1和C_2右侧横突部明显压痛,痛向耳后和枕部放射。臂丛神经牵  相似文献   
45.
椎间盘没有神经支配,作者在所有的医学院校都是这样教授的。推拿治疗中绝大多数手法的应用都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实施的。由于有关纤维环,甚至髓核也有感觉的知识,我们对下腰痛的疼痛病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改进了手法治疗。手法的改变是避免在用旋转手法刺激椎间盘纤维环的痛感觉。旋转手法似乎与剧烈的下腰痛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应当避免在急性椎间盘损伤的病人中使用。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有关椎间盘神经支配的文献报导。  相似文献   
46.
能这样治疗狭窄性腱鞘炎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目前文献介绍的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方法 查阅近年来有关小针刀治疗扳机指文献报道中的具体操作过程,是否符合屈指肌腱和腱鞘的解剖及扳机指的病理特点.结果 介绍小针刀治疗扳机指的操作方法多数有误,也不符合扳机指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解剖学规律.结论 目前文献所介绍的小针刀治疗扳机指的操作方法有造成潜在性伤害的可能.  相似文献   
47.
腰椎小关节“肥大”“内聚”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肥大”“内聚”的解剖学实质。方法:对85套腰椎小关节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从L1至L5,上关节面内侧缘间距离(IF)和椎弓根内侧缘间距离(IP)递增,两者百分比,可以衡量小关节突肥大的程度;上位腰椎小关节及其椎板上缘的增生较下位腰椎明显,上下关节突主轴均无明显地向内侧倾斜。结论:所谓的小关节“内聚”等,实质上主要是上关节面内侧缘和椎板上缘向中线侧及内上方增生所致。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跗跖关节韧带的走行和分布。 方法 解剖观察跗跖关节的韧带,测量相关数据。 结果  跗跖关节背侧的韧带扁而薄,相邻骨骼间呈纵行,横行或斜行分布。除第1、2跖骨间无骨间韧带外,相邻跖骨间、楔骨间、外侧楔骨与骰骨间和内侧楔骨与第2跖骨基底部之间均有韧带相连。在跗跖关节的跖侧,胫骨后肌腱向远端延伸的纤维连接3块楔骨和第1~4跖骨基底部,形成一个韧带群;内侧楔骨与第1、2跖骨基底部各有韧带相连;外侧楔骨和骰骨与第3~5跖骨基底部有一横行韧带相连。 结论 跗跖关节的韧带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维持跗跖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  相似文献   
49.
回顾了与氨基双膦酸盐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双膦酸盐类药物有口服与静脉注射两种类型。口服双膦酸盐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静脉注射的双膦酸盐用于肿瘤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两类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副作用在许多方面都不同。  相似文献   
50.
桡骨茎突解剖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测桡骨茎突部骨性结构的特点及分型,为临床局部封闭及针刀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1例成人桡骨茎突部的沟、嵴、掌侧骨嵴最高点至背侧骨嵴最高点的宽度、掌侧骨嵴最高点至桡骨茎突尖的垂直距离进行观测并对桡骨茎突部的骨性形态进行分型。结果双沟型占63.93%(39例),表现为骨沟较深,且中央有细小的纵行骨嵴将其分成两条骨沟;单沟型占27.88%(17例),表现为其中央无骨嵴,而融成一整体较宽的骨沟;平坦型的占8.19%(5例),表现为其间无明显的骨沟,呈平坦状。所有标本的掌侧骨嵴较背侧骨嵴明显凸起。掌侧骨嵴最高点到背侧骨嵴最高点的宽度为(11.48±1.36)mm,掌侧骨嵴最高点到桡骨茎突尖的垂直距离为(17.00±2.02)mm。结论桡骨茎突部的掌侧骨嵴在桡骨茎突部最突出,该骨嵴可作为临床操作的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