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2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椎间盘炎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椎间盘炎分为原发性椎间盘炎和继发性椎间盘炎,原发性椎间盘炎比较少见。继发性椎间盘炎多继发于涉及椎间盘的脊柱手术,主要发生在腰骶部。按有无病原菌,椎间盘炎又分为细菌性和无菌性两种。由于潜伏期长,早期诊断很困难。术后椎间盘炎是引起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01%到3%。对987例椎间盘突出手术切除突出椎间盘后随访,其中335%为40多岁患者,术后失败率54%。最主要的是椎间盘炎(19%)。椎间盘炎预后良好,且有自愈性,但易遗留有慢性腰痛、椎体真空现象、脊柱活动受限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82.
髂嵴最高点连线与椎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髂嵴最高点连线与椎节的关系。方法 对500例腰椎X线平片进行观察,以年龄、性别和症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并非所有髂嵴最高点连线均通过L4棘突,年龄和性别对此连线有影响,而腰腿痛对其无明显影响。结论:手术前应确定好手术节段,手术中仅凭左右侧髂嵴最高点连线来确定椎节,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383.
目的:研究骶骨副耳状面的发生率、形态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按所观测标本的性别对96具成人干燥骶骨标本副耳状面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径线及伴有副耳状面骶骨标本的大致解剖学特征进行观测。结果:96具标本中有14.58%(14具)出现副耳状面,其中男性有13具,女性1具。副耳状面多为双侧,位于骶髂关节的后下部,与耳状面有一定的角度。发生副耳状面的骶骨有较多的变异。结论:副耳状面的发生与人体的负重和性别有关。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及影像学观测时,要考虑到副耳状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384.
随着生物力学测试技术的发展,生物力学参数在中医推拿手法的量化检测和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胸椎掌按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脊柱推拿手法,但与颈椎和腰椎手法相比,目前针对胸椎掌按法的生物力学参数研究较少。本文从胸椎掌按法不同施力阶段的生物力学参数,胸椎掌按法成功的标志及其与手法生物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施力方向、按法形式、施力部位和应用位置对胸椎掌按法发力的影响,床垫硬度和患者呼吸状态对胸椎掌按法反作用力的影响,胸椎掌按法生物力学参数对推拿后生理学指标的影响5个方面,对胸椎掌按法生物力学参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手法的量化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5.
目的 观察膏摩疗法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修复过程中炎症、氧化应激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膏摩疗法治疗骨骼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膏摩组(18只)、模型组(18只),膏摩组和模型组均采用自制打击器建立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膏摩组和模型组按造模后时间分为第1天、第3天和第7天三个亚组,每亚组6只大鼠。膏摩组于造模2 h后开始膏摩治疗,由专人在损伤局部涂抹消炎止痛膏,并运用食指摩法,推拿手法均匀和缓,每次5 min,每日2次(间隔12 h)。模型组和对照组不予处理。分别于造模后第1、3、7天时间点取材,对各组大鼠进行腹主动脉采血后取损伤侧腓肠肌,检测和分析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荧光(CD34)染色,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HE染色显示,各时间点模型组腓肠肌肌纤维均较对照组肿胀变形,崩塌溶解,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各时间点膏摩组较模型组恢复更佳,新生成肌细胞较多,炎症浸润减轻,形态更趋正常。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模型组与膏摩组各时间点较对照组的红色荧光(CD34)更较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膏摩组各取材时间点则更明显。模型组和膏摩组各时间点的SOD和MDA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第1天和第3天膏摩组的SOD含量较同时间点模型组明显升高(Z1=-2.882,P1=0.004;Z3=-2.882,P3=0.004),第7天膏摩组SOD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7=-1.992,P7=0.55);而膏摩组各时间点的MDA含量均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Z1=-2.887,P1=0.004;Z3=-2.089,P3=0.037;Z7=-2.722,P7=0.006)。 结论 膏摩疗法可有效减轻骨骼肌损伤后的局部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损害,加快局部血管生成,进而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386.
目的 探讨四组穴位注射常用配伍药物(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利多卡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利多卡因+复方当归注射液、利多卡因+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周围神经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大鼠在委中穴中胫神经神经外膜下注射和神经外膜外注射四组配伍药物中的1种或生理盐水,于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周取胫神经进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显微镜观察,并对术后第2周胫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行定量分析。结果 相同配伍药物对胫神经的神经外膜下注射与神经外膜外注射所引起的神经损伤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配伍药物在相同部位注射引起的神经损伤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第2周所有实验组大鼠的胫神经均可观察到神经再生。结论 四组穴位注射常用配伍药物到大鼠委中穴中胫神经的两个部位均可造成神经损伤,但神经外膜下注射造成的神经损伤更严重,且神经损伤的程度与注射的配伍药物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