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多核苷酸重复扩展突变相关疾病是重要的神经遗传病之一,包括亨廷顿舞蹈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脆性X综合征等,多核苷酸重复扩展突变是这类疾病的病因。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这类疾病的疾病谱在不断扩大。尽管此类疾病为罕见疾病,但在临床工作中也经常碰到。文中根据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多核苷酸重复扩展突变相关疾病的定义、分类、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微创接骨板技术对四肢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就诊的5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5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实验组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锻炼时间)、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各项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锻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接骨板技术对四肢骨折的应用价值显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样加快了患者康复速度,损伤小,对于患者四肢功能的恢复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3.
张健  曾胜 《重庆医学》2007,36(12):1200-1201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5月~2006年5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依不同情况采用骨牵引治疗或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对股骨颈骨折,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身体状况、有无合并症,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防止并发症等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4.
肌肉注射内皮抑素基因抑制人大肠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基因治疗大肠癌简便有效的途径.方法构建内皮抑素表达载体,建立BALB/C-nu/n裸鼠大肠癌模型,裸鼠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通过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对照质粒和表达质粒pST-endo,研究内皮抑素对结肠癌生长的影响.结果荷瘤小鼠经肌肉注射内皮抑素质粒DNA后,肿瘤内细胞凋亡率为24.5±7.3,空白质粒和生理盐水肌肉注射组小鼠肿瘤内细胞凋亡率分别是8.9±2.7和10.2±3.6,前者明显高于后两者;肿瘤内微血管密度(21.7±2.8)却大大少于空白质粒(44.6±11.0)和生理盐水(50.8±13.4)注射组;肿瘤体积在各时间段也明显小于对照的后两组.结论肌肉介导的内皮抑素基因转移治疗大肠癌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5.
大肠癌患者腹腔微量游离癌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腹腔渗液中微量癌细胞的敏感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CEA mRNA 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对72例大肠癌患者腹腔渗液进行了癌细胞检测。结果 72例大肠癌患者腹腔渗液中CEA mRNA 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33.3%和18.1%(P<0.05)。大肠癌患者腹腔渗液中CEA mRNA RT-PCR阳性检出与肉眼腹膜播散、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癌侵犯肠管周径显著相关(P<0.05),而免疫组化的阳性检出仅与肉眼腹膜播散和肝转移2项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结论 CEA mRNA RT-PCR检测大肠癌患者腹腔渗液中微量癌细胞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优于免疫组化法,大大提高了大肠癌隐匿性腹膜播散的检出率,帮助建立癌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在尿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例尿道损伤患者,均先对严重的合并伤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尿道损伤的治疗。结果:本组10例均1次置管成功,4例完全断裂者术后1周解除牵引,术后留置导尿管4周,行不定期的尿道扩张。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曾胜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3):116-116
肺纤维性病变是皮肌炎和风湿免疫病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在病变中后期导致肺间质病变加重,出现慢性缺氧,在长期使用非甾类消炎药和激素及免疫抑制荆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采用中药治疗效果甚佳。现将我工作中遇到的1例使用中药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29.
30.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内皮抑素基因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内皮抑素抑制大肠癌肝转移形成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肠癌肝转移的动物模型,从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Ⅰ组)、空白质粒载体(对照Ⅱ组)和质粒-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治疗组),了解各组肝转移瘤情况及动物生存期。结果 治疗组动物肝转移的发生率下降和平均肝转移瘤数减少,其动物的生存期延长,肝转移瘤内的癌细胞凋亡率增高。结论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内皮抑素基因静脉注射有效地控制了肝脏转移瘤的形成,为深入研究内皮抑素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