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调胃舒颗粒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核转录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调胃舒颗粒剂治疗组、三九胃泰组。每组10只。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调胃舒颗粒剂水溶液,三九胃泰颗粒水溶液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核转录因子平均光密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结果:与三九胃泰治疗比较,TG治疗后的核转录因子平均光密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均显著优于前者(P0.05)。其病理图片与三九胃泰组比较,胞核阳性弱,范围小,阳性区域局限。结论:表明TG对大鼠CAG的治疗中,在病理改变、核转录因子平均光密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改善方面均优于三九胃泰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灵龟八法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脑梗死、脑出血合并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灵龟八法针刺治疗(根据就诊时辰选择开穴,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在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肢体运动功能(FMA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thel指数)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FMA评分、Ba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灵龟八法针刺疗法可改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肩关节疼痛、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比温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热敏灸天枢、关元、大肠腧、命门、足三里等热敏穴的穴区;对照组患者在中脘和关元连线的中点处放置温灸盒施以温灸治疗。2组均7天1个疗程,治疗5天,间隔2天,共4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脱落1例。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提高(P<0.05),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大便性状显著改善(P<0.05),腹部综合症状显著改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优于传统的温灸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伏灸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运用体针结合伏灸法,以灸中脘、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肾俞为主,每日1次,治疗3疗程;对照组32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100mg/次,3次/天,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治疗4周。观察大便性状评分,腹部综合症状等级评分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Bristol评分及腹部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随访2月在改善Bristol评分及腹部症状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观察中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伏灸法能较好的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冬病夏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贴敷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3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将患者贴敷时间分为3组:4h以下组(1组),5h组(2组),6h组(3组),探讨贴敷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缓解期延长,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有效率76.7%。贴敷时间长短与疗效没有明显关系。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确切。贴敷时间长短对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理早期采用麦粒灸"心俞""肾俞"穴对转基因AD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PCR法鉴定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双转基因AD传代小鼠的基因表型,选取1.5月龄雌性转基因阳性Tg6799小鼠17只,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治疗组(8只),同龄、同背景的C57BL/6J野生型雌性小鼠9只作为正常组。治疗组取双侧"心俞""肾俞"穴行麦粒灸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9个疗程。模型组、正常组均给予抓取、固定及放置未燃烧的艾炷等刺激。应用Morris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的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来评价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额叶皮层及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 protein,Aβ1-42)的表达水平。结果:经麦粒灸法治疗后,治疗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均P0.05);治疗组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D小鼠大脑额叶皮层、海马区Aβ1-42表达阳性面积和总光密度明显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脑额叶皮层、海马区Aβ1-42表达阳性面积和总光密度明显减少(P0.01,P0.05)。结论:麦粒灸"心俞""肾俞"穴可显著改善APP/PS1转基因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抑制Aβ1-42的过度表达、聚集。  相似文献   
17.
18.
正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母乳喂养,强调其对增强人类体质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母乳喂养的好处众所周知。母乳成分随产后不同时期而有所改变,可分为初乳、过渡乳、成熟乳和晚乳。初乳一般指产后4~5天内的乳汁,质略稠,色微黄,含脂肪较少而球蛋白较多,微量元素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高肌张力大鼠的肌电H反射,初步探讨平衡针刺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患侧针刺组、平衡针刺组,每组12只,制备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的模型,平衡针刺组治以平衡针刺法,患侧针刺组取患侧肢体施术,治疗20min,连续治疗10天,治疗后对各组大鼠行肌电H反射监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平衡针刺组H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波幅明显下降(P〈0.05);平衡针刺组与患侧针刺组相比较,其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平衡针刺法可以有效抑制亢进的牵张反射,降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脐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日至2021年8月31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武林及丁桥院区针灸康复科门诊的颈源性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脐针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脐针治疗组选取巽、离、坤、乾、坎位,常规针刺组选取太阳、丝竹空透率谷、风池、外关、侠溪、颈夹脊(C1~C3),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计10次。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颈部肌肉的压痛阈,探究脐针治疗对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颈部肌肉的压痛阈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针治疗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颈部肌肉压痛阈(完骨、风池)的改善均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针刺,脐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以及颈部肌肉的压痛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