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在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离小鼠淋巴细胞,经佛波醇乙酯(PMA)、离子霉素、莫能菌素刺激培养6小时后,收获细胞,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h2/Th2比例;另外经刀豆蛋白A(ConA)刺激培养72h后,收集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IL-2、IFN-γ、IL-4、IL-10的水平,同时观察地塞米松对Th1/Th2细胞的影响.结果:在模型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小鼠外周血PBMC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逐渐升高,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逐渐降低,Th1细胞的百分率逐渐升高,Th2细胞的百分率逐渐降低,Th1/Th2的比值逐渐增大,与肝组织损害程度呈现正相关.地塞米松能够抑制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Th1细胞的百分率,恢复Th1/Th2的比例,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P<0.05).结论:Th1/Th2细胞失衡是造成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原因之一,Th1应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2.
左归丸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左归丸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交叉性别骨髓移植模型,雌性BALB/c小鼠接受9.0Gys ^60Co源γ射线照射后,经尾静脉注射输入同种系雄性小鼠骨髓细胞,分左归丸组和模型组,6个月后处死实验动物,取肝组织标本。选用小鼠基因表达谱寡核苷酸芯片,观察实验小鼠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左归丸组小鼠在骨髓移植6个月后肝组织的基因表达谱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不同,差异表达基因有1147条,已知功能基因有533条,其中上调基因264条,下调基因269条。结论:左归丸可能是通过影响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  相似文献   
43.
川芎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骨性关节炎的药理效应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家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川芎嗪药物,观察软骨细胞的增殖及总蛋白的合成,结果川节嗪不影响软骨细胞的活性,8%的川芎嗪可显著提高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4%-16%的川芎嗪对细胞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川芎嗪的有效成分可促进软骨细胞分泌合成代谢因子,刺激细胞分泌合成代谢因子,刺激细胞增殖和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44.
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折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探讨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将40只长耳新西兰种兔造成桡骨骨折模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了组织学、组织形态观察以及力学实验。结果各项观察指标均相一致,服药组动物的骨折愈合时间提早1/3。分析认为,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可能于该药中含有"骨诱导物质"以及其活血化瘀功效有关。  相似文献   
45.
实验设益肝康冲剂大、中、小剂量组、正常组、病理组、齐墩果酸(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益肝康冲剂。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卜半乳糖胺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活性,疗效与齐墩果酸片无差异(P>0.05);肝组织病检表明中、小剂量组几乎与阳性组一致,说明益肝康冲剂具有良好地保护D-半乳糖胺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左归丸药物血清对骨髓间质细胞转化为肝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一些实验已证实骨髓干细胞可以向肝细胞横向分化,观察补肾中药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骨髓间质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1/2004-12在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肝病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动物:选取SPF级纯系Wistar大鼠46只,1只用于骨髓间质细胞的分离及培养,剩余45只用于含药血清的制备。另取2d龄Wistar乳鼠20只,用于肝脏细胞的培养。②实验方法:以体外肝细胞培养上清为诱导条件培养液,采用贴壁分离法纯化大鼠骨髓间质细胞。45只Wistar大鼠依次取15只用生理盐水、中药左归丸(由熟地、淮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川牛膝、鹿角胶、龟版胶组成)浓缩煎剂、中药八珍汤(由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当归15g,川芎10g,白芍15g,熟地15g组成)浓缩煎剂按10mL/kg灌胃,灌胃量以生药10g/kg计算,1次/d。第15天灌胃后2h,腹腔麻醉颈动脉插管取血,分管盛装含药血清,放置备用。大鼠骨髓间质细胞传至6代,分6组诱导培养:常规培养组使用常规培养液(DMEM培养液 体积分数为0.2的胎牛血清 2mmol/L谷氨酸胺)进行培养;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组以常规培养液 25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 10-7mol/L地塞米松进行培养;肝细胞生长因子加左归丸组以常规培养液 25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 10-7mol/L地塞米松 10%左归丸含药血清进行培养;条件培养液加对照血清组以常规培养液 50%条件培养液 10%正常大鼠血清进行培养;条件培养液加八珍汤组以常规培养液 50%条件培养液 10%八珍汤含药血清进行培养;条件培养液加左归丸组以常规培养液 50%条件培养液 10%左归丸含药血清进行培养。③实验评估:诱导28d,每组10个复孔,分别于诱导第0,7,14,21,28天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细胞标志物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8及白蛋白阳性细胞率,PAS染色检测糖原阳性细胞率。结果:①诱导第0天,各组甲胎蛋白、白蛋白阳性细胞呈极少数表达(t=0.44~1.90,P>0.05),细胞角蛋白18及糖原均未见阳性细胞表达。②肝细胞生长因子加左归丸组、条件培养液加左归丸组在诱导第7,14,21,28天白蛋白、细胞角蛋白18、糖原的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其他4组(t=5.42~55.00,P<0.05);甲胎蛋白阳性细胞率于诱导第7天时增高显著(t=55.00,P<0.05),此外各时间点又明显降低。③与肝细胞生长因子加左归丸组比较,条件培养液加左归丸组白蛋白阳性细胞率在诱导第14,21,28天时显著升高(t=4.06~7.49,P<0.05);甲胎蛋白阳性细胞率在诱导第7天时显著升高(t=83.69,P<0.05),至诱导第14,21,28天则明显下降(t=55.53~83.00,P<0.05)。结论:左归丸含药血清能够影响骨髓间质细胞向肝系细胞转化过程中的肝细胞标志物,从而提高骨髓间质细胞向肝细胞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47.
中药抗癌制剂对HL-60细胞的分化诱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 (HL - 60 )为靶细胞 ,运用中药抗癌制剂对其进行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 ,发现剂量在 2 0ul/ml时 ,可显著地抑制HL - 60细胞增殖 ,使原始细胞分化为中幼以下的成熟细胞 ,分化后的细胞具有NBT还原能力和吞噬功能。其形态的改变和吞噬能力与对照组维甲酸和中药苦参相似 (P >0 0 5 ) ;其NBT还原能力与苦参相当 (P >0 0 5 ) ,但稍低于维甲酸 (P <0 0 5 )。上述结果表明该制剂对HL - 60细胞具有较好的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48.
活血化瘀、化痰利湿法对大鼠肥胖相关性脂肪肝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化痰利湿法改善肥胖相关性脂肪肝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和对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影响。方法  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造模组、西药组、中药组 (活血化瘀、化痰利湿 )。第 16周禁食 2 4小时 ,取血、组织匀浆 ,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和脂肪组织中TNF α。结果 中药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和脂肪组织中TNF α水平 (P <0 .0 1)。结论 活血化瘀、化痰利湿法能改善肥胖相关性脂肪肝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 ,达到治疗脂肪肝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蚤莲合剂(由白蚤体、半枝莲、虎杖、姜黄、黄芪、白术、茯苓、玫瑰花等8味中药组成)对肝硬化和肝癌前病变的预防作用。方法: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硬化伴癌前病变为模型,观察内容包括病理形态的生物化学指标。结果: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①肝功能指标ALT、ALB等明显改善(P<0.01);②肝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程度明显降低;③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肝组织匀浆γ-GT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降低(P<0.01);④AFP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蚤莲合剂对DEN所致大鼠肝硬化和肝癌前病变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0.
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折愈合使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将40只长耳新西兰种兔造成桡骨骨折模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了组织学、组织形态观察以及力学实验。结果各项旨标均相一致,服药组动物的骨折愈合时间提早1/3。分析认为,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可能于该药中含有“骨诱导物质”以及其活血化瘀功效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