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乙肝六号是本所七五国家重点医学攻关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实验研究证明具有抗病毒(HBV)、保护肝功能、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临床应用能促进乙肝标志物转阴。使肝功能恢复正常,改善症状和体症。本试验从细胞水平研究乙肝六号抗肝损伤的作用机理。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邪毒致鸭肝血瘀阻证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较为实用的邪毒致肝血瘀阻证的动物模型。方法:将80只1日龄武汉麻鸭,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病理造模组、秋水仙碱防治组、解毒软肝汤小剂量及大剂量防治组。后4组用DHBV阳性血清攻击雏鸭造模,每周1次,剂量0.1ml/只,从第10周起剂量加大为0.2ml/只,且后3组第11日分别用秋水仙碱、解毒软肝汤小剂量及大剂量灌胃,至第112  相似文献   
33.
人胚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胚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培养体系,研究神经元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方法 取妊娠30余周合法流产死亡4h以内的胎儿之大脑皮层额部组织,用胰蛋白酶消化为单细胞悬液。以2×10~6/ml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24h后加入DNA抑制剂阿糖胞苷,培养1~12d,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生长情况。并以尼氏体染色鉴定神经元,以台盼蓝拒染法细胞计数估算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神经细胞生长良好,胞体折光性强,神经突起明显,细胞形态清晰。第5天形成较稠密的网络联系;细胞存活率逐步下降,第3至第5天显著下降。由92.3%降至76.9%,以后趋于稳定。第7天为74.26%。尼氏小体染色第7天阳性率为88.25%。结论 体外培养3~5d的神经细胞属发育期;第5天细胞稳定生长;第6天神经细胞基本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索慢性肝炎转化为重症肝炎的早期预测。方法:实验研究采用D-半乳糖胺大鼠肝损伤模型,动态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F蛋白(FP)、血清胆红素(SB)、凝血酶元时间(P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的变化。肝脏病理组织变化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与上述各指标利用计算机软件作多元线性相关、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初步探索其间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搏癌丸对人肝癌细胞HepG2周期及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血清和细胞药理学方法:①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搏癌丸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②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搏癌丸3个有效药物血清浓度对bax、bcl-2、p53基因表达的调控.结果:①10%搏癌丸药物血清作用HepG2细胞48小时后,FCA检测的细胞凋亡率为25.34%,均显著高于相应无药血清对照组的3.54%,P<0.05.②能上调HeG2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ax、p53的表达,与无药血清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搏癌丸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上调促凋亡基因bax和p53的表达.  相似文献   
36.
左归丸对同种异性骨髓移植小鼠肝组织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同种异性骨髓移植小鼠肝组织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同种异性骨髓移植小鼠模型,随机分为补肾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分别给予左归丸汤剂和生理盐水灌胃,给药6个月后处死小鼠,取小鼠肝组织,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同种异性骨髓移植小鼠肝组织基因表达谱,采用WesternBlot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补肾组相对于对照组小鼠肝组织Wnt信号通路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Wntl、分泌型Frz相关蛋白(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sequence protein,sfrp)1、sfrp5,下调表达的基因有Gsk3b、Wnt10a、Rac1、Mapk9、Prkcc、Frat1、Nfatc4、Csnk2b、Ppard等。补肾组比对照组小鼠肝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左归丸可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经典途径,游离β-catenin蛋白积累并进入细胞核激活下游靶基因,这可能是“补肾生髓成肝”调控肝再生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7.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左归丸含药血清可促进骨髓干细胞转化肝细胞,虽能排除骨髓干细胞与肝细胞的融合,但无法模拟体内骨髓干细胞与肝细胞的相互作用。 目的:观察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骨髓干细胞转化肝细胞的影响。 方法:利用透过性支持物(聚酯Transwell®透明嵌套)建立骨髓干细胞与肝组织细胞共培养体系,实验分为空白血清组和左归丸含药血清组,前者在培养体系中加入10%正常大鼠血清,后者在培养体系中加入10%左归丸含药大鼠血清,骨髓干细胞与肝组织细胞共培养7,14,21,28,35 d时分别取透过性支持物中的骨髓干细胞爬片用PAS法检测糖元,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细胞标志物甲胎蛋白、CK18、ALB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10%含药血清组与空白血清组相比,在相同时间点糖原阳性细胞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共培养7 d时,甲胎蛋白阳性细胞率显著增高(P < 0.01);共培养14,21,28,35 d时,甲胎蛋白阳性细胞率显著下降(P < 0.05~0.01);相同时间点CK18、ALB阳性细胞率显著增高(P < 0.05)。提示在骨髓干细胞与肝细胞共培养体系中使用左归丸含药血清是促进骨髓干细胞转化为肝细胞、并维持其肝细胞功能的较好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38.
海珠益肝胶囊对2215细胞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 2 2 15细胞株作为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模型 ,研究益肝胶囊对乙肝病毒抗原(HBeAg)、表面抗原 (HBsAg)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细胞毒性实验以确定对细胞无毒性作用的最高药物浓度 ,直接加药物到细胞培养液中 ,分别采取第 4天、第 8天的细胞培养上清 ,用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HB sAg、HBeAg含量。结果 :海珠益肝胶囊最大无毒浓度TCD <1.2 5mg/ml,海珠益肝胶囊有明显抑制HBsAg、HBeAg的作用 ,各浓度间存在量效关系 ,其中对HBeAg的作用优于对HBsAg的作用。结论 :海珠乙肝胶囊对 2 2 15细胞HBV标志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海珠益肝胶囊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神经肽SP、VIP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应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离小鼠淋巴细胞,经佛波醇乙酯(PMA)、离子霉素、莫能菌素刺激培养6h后,收获细胞,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比例: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和脑垂体中SP、VIP含量。结果:在模型组,外周血和脑垂体中SP含量较正常组逐渐增加,VIP含量较正常组逐渐降低,第18天、25天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h1细胞的百分率逐渐升高,Th2细胞的百分率逐渐降低,Th1/Th2的比值增大,与肝组织损害程度呈现正相关:海珠益肝胶囊能够降低外周血和脑垂体中SP含量,增加V lP含量,与模型组第25天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能够恢复SP与V lP的平衡;降低Th1细胞的百分率,恢复Th1/Th2的比例,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P<0.05)。结论:在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过程中,存在SP与VIP的分泌紊乱及Th1/Th2细胞失衡,海珠益肝胶囊能够恢复SP/VIP、Th1/Th2细胞的平衡,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利改善作用,可能是其免疫约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海珠益肝胶囊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内分泌激素物质PRL、ACTH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应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离小鼠淋巴细胞,经佛波醇乙酯(PMA)、离子霉素、莫能菌素刺激培养6 h后,收获细胞,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比例;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和脑垂体中PRL、ACTH含量。结果:模型组外周血和脑垂体中PRL含量较正常组逐渐增加,ACTH含量较正常组逐渐降低,第18天、25天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h1细胞的百分率逐渐升高,Th2细胞的百分率逐渐降低,Th1/Th2的比值增大,与肝组织损害程度呈现正相关;海珠益肝胶囊能够降低外周血和脑垂体中PRL含量,增加ACTH含量,与模型组第25天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能够恢复PRL与ACTH的平衡;能降低Th1细胞的百分率,恢复Th1/Th2的比例,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P<0.05)。结论:在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过程中,存在PRL与ACTH的分泌紊乱及Th1/Th2细胞失衡,海珠益肝胶囊能够恢复PRL/ACTH、Th1/Th2细胞的平衡,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可能是其免疫药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