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目的观察益肾清热化湿方治疗脾肾两虚兼湿热证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脾肾两虚兼湿热证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1~2期患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益肾清热化湿方,对照组加服氯沙坦钾片50 mg,每日1次,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不同时间点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等指标变化,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SCr、BUN及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6%(66/85)、82.4%(70/85)和89.4%(76/85),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7.2%(17/36)、55.6%(20/36)和61.1%(22/36),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高于治疗2个月后(χ~2=4.28,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2、4、6个月后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0.87、9.53、13.16,均PO.01)。结论益肾清热化湿方可以降低脾肾两虚兼湿热证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蛋白尿,提高其临床疗效,从而为从湿热论治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5/6肾切除大鼠经黄芪多糖干预后的肾功能变化,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造模4周后根据血肌酐值随机分为肾衰模型组、假手术组及黄芪多糖干预组。黄芪多糖干预组予黄芪多糖水溶剂灌胃(1000mg·kg-1·d-1),其余2组灌服饮用水。8周后检测3组大鼠肾功能、血脂及肾组织中SOD、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肾衰模型组大鼠尿素氮(BUN)、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丙二醛(MDA)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明显降低。与肾衰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干预组大鼠BUN、SCr、TC和LDL含量均显著降低,而HDL含量明显升高,肾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增加,MDA含量则明显降低。结论:黄芪多糖能显著改善肾衰大鼠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和抗氧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33.
老年人安全用药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芹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6):154-155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 ,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亦在增加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 ,慢性疾病的迁延积累等因素 ,常同时患有多个器官的多种疾病 ,服用药物的次数、种类相对增加。老年人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及其伴随而来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改变 ,使老年人往往比青年人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因此 ,老年人的安全用药问题应引起更多的重视。1 老年人应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1.1 药物的吸收 :老年人胃粘膜逐渐萎缩及胃液 PH值增高 ,胃肠道血液量减少 ,肠粘膜表面具吸收功能的细胞数减少 ,从而影响药物的吸…  相似文献   
34.
人性化护理在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一个重要的急诊抢救措施,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界同行在气道管理及病人的护理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97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通过对19例意识清楚的气管切开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真切地感受到气管切开病人的心理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通过细致人微的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L3-4和L2-3间隙行穿刺置管术,向椎管内腰骶方向置入引流管5—6cm,通过调节引流管开关及引流瓶位置高低控制引流量和流速。若合并颅内血肿,入院后急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行脑室外引流术。结果:在43例患者中,26例恢复起好,6例偏瘫失语,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使脑脊液自然循环加速,利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清除,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减轻脑水肿,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6.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治疗后,残肾功能逐渐降低,尿量逐渐减少。残肾功能的丧失是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总体死亡率均有影响。研究表明,各种远期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感染及透析性骨病、淀粉样变等与残肾功能的丧失密切相关,而每保存1ml/min的肾小球滤过率可相当于每年减少25%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残肾功能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多样,本研究仅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残余尿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不同残余肾功能状态及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按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HD)组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检测透析前后血清β2-MG值,比较组内透析前后的差异及透前组间的差异;按透析间歇期平均尿量以300 ml/24 h为界,分为残余肾功能(RRF)阳性组和RRF阴性组,比较组间β2-MG的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HDF组透前β2-MG浓度为(10.4±2.98)μg/ml,透后为(7.6±1.78)μg/ml,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HD组透前β2-MG为(11.8±2.49)μg/ml,透析后为(10.1±3.14),透析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透析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RF阳性组β2-MG浓度(9.78±3.4)μg/ml,RRF阴性组β2-MG浓度(12.27±2.7)μ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对β2-MG的清除差,血液透析滤过对β2-MG的清除效果良好,但是透析前HDF患者血清β2-MG水平与HD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行HDF治疗的时间不足有关。残余肾功能不同对透析患者β2-MG的血清水平差异明显,提示残余肾可有效清除β2-MG,残余肾的作用是任何透析方式均无法完全替代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温肾化痰方治疗5/6肾大部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痰”的本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组及假手术组。复方组予温肾化痰方加减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均予蒸馏水灌胃。2月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肾功能及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明显下降(P〈0.05);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基质阳性面积比亦明显下降(P〈0.01)。结论:温肾化痰方能明显改善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并减轻其肾脏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39.
戴芹 《哈尔滨医药》2001,21(2):80-81
山莨菪碱为M-胆硷受体阻断剂,其主要作用为松驰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尤其是微血管),改善微循环,同时具有镇痛作用等。既往临床主要用于感染性休克,平滑肌痉挛等疾病。近年来,治疗范围逐渐扩大,应用于各种临床疾病的报道日趋增多,现综述如下。1 支气管哮喘 山莨菪碱的止喘作用是通过拮抗支气管平滑肌或肥大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CEBPs各亚型在慢性肾损伤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EBPs在慢性肾脏疾病中可能作用机制,为阻断或延缓慢性肾损伤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ADR)模型,制作各时间点肾组织切片及留取肾组织标本。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CEBPs亚型(CEBP-β/CEBP-δ)在ADR肾病模型中表达情况。结果:(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发现CEBP-β转录因子主要表达在肾小球及肾间质细胞核中,在ADR模型中阳性部位随着慢性肾损伤加重表达量逐渐下降。(2)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EBP-β在ADR模型的4周和8周组较正常组相比表达量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磷酸化的CEBP-β(p-CEBP-β)在ADR模型的4周和8周组较正常组相比表达量升高,与CEBP-β表达趋势相反。(4)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EBP-δ在ADR模型4周组和8周组较正常组相比表达量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NF-κBp65在ADR肾病模型4周组及8周组表达升高,较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F-κBp65表达趋势与CEBP-δ表达趋势相同,与CEBP-β表达趋势相反。结论:(1)CEBP-β/CEBP-δ可作为肾损伤的生物学标记物,参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2)CEBP-β参与肾损伤机制可能与其磷酸化激活下游因子相关。(3)阻断CEBP-β/CEBP-δ转录因子的激活可能缓解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反应的发生。(4)CEBP-β/CEBP-δ转录因子信号通路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存在相互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