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目的探讨献血前开展梅毒初筛的重要性,并比较初次与重复献血者梅毒试纸初筛的应用情况。方法献血者献血前应用梅毒试纸初筛后,分析献血者应用梅毒试纸前后梅毒阳性率变化情况。结果献血者梅毒阳性率由0.47%(2014)下降至0.24%(2015);统计2012-2015年血液不合格项分布中,梅毒由第二项降至第三项,使总不合格率由2.46%下降至1.80%;梅毒试纸在初次与重复献血者的应用情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梅毒试纸初筛可以避免选择大部分的梅毒抗体阳性献血者;能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和保证血液质量;对于初次献血者的快速筛查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在Ⅰ~ⅡA期周围型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Ⅰ~ⅡA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扩清术。结果:本组均达到根治性切除,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5年生存率为95%(19/20)。结论:对Ⅰ~ⅡA期周围型肺癌应用全胸腔镜手术可达到根治的目的,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锐器损伤情况及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措施。方法对120名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的次数、锐器种类、锐器损伤发生时间及操作环节,科室、季节分布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调查的护理人员1年内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锐器损伤,发生率为全院护理人员的48.9%,年人均发生锐器损伤2.1次,且大部分被注射针头刺伤占35.6%;发生锐器损伤频率最高的科室为门急诊和儿科,发生率为81.8%;锐器损伤发生月份的次数以4~6月和7-9月最多,为47.3%。结论应加强护理人员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自适应光学视觉仿真系统矫正及叠加球差,探讨球差对人眼视力的影响.方法在暗室内,通过自行研制37单元变形镜的自适应光学人眼视觉仿真系统进行球差的矫正及叠加,该系统具有矫正叠加像差同时测量视力的能力.对6名(6眼)进行6.0 mm瞳孔下保留其他像差矫正球差,及全矫基础上叠加球差,同时测量视力.结果 6名被试者球差RMS值分布于-0.10~0.11 μm,在存在其他像差的同时,矫正球差后视力平均提高2.3%.在全矫基础上叠加不同水平球差,视力逐渐下降.结论本研究中的自适应光学人眼视觉仿真系统可以实现球差的体外矫正及叠加,在人眼动态变化过程中,有其他像差存在时,较小的球差对人眼视力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分析不同的波前像差切削模式对视功能的影响,探索有效可行的个性化屈光手术模式.方法 对照研究.在暗环境下,对6位志愿者的右眼予以5 g/L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充分散瞳后,在6.0 mm瞳孔光路下,先通过光学镜片对其近视和散光进行充分预矫正,然后利用自适应光学系统进行不同波前像差矫正模式下100%对比度视力的检测.结果 8种不同的像差矫正策略均取得了极好的像差矫正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视力测试,结果表明各种矫正策略均较静态矫正获得了视力的提高,矫正高阶像差和全矫像差比仅矫正低阶像差可获得更好的视力.矫正2~3阶像差和4阶球差获得了仅次于全矫像差的效果.结论 对于低度近视患者而言,消除眼高阶像差可以提高视力,矫正2~3阶像差和4阶球差可作为一种可行有效的个性化屈光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56.
草乌属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Reichb.的干燥块根,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能,用于风寒湿痹、心腹冷痛、麻醉止痛等[1]。主要含有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等二萜类生物碱,它们既是其有效成分,也是其毒性成分。本实验采用HPLC方法测定3种生物碱,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1仪器、药品与试剂Shimadzu 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LC—10ATvp溶剂输送泵,SCL—10Av系统控制器,SPD—10Avp紫外-可见检测器,CTO—10Avp柱温箱,DGU—12A在线真空脱气机,Class-up工作站;中船七院二六所超声波清洗机,KL—009袖珍数显…  相似文献   
57.
用单克隆抗体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4例正常人静止型和ADP—活化型血小板表面颗粒蛋白(GMP—140)分子数,结果表明,血小板活化后GMP叫40分子数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野生型p53基因、Rb基因、反义ICF-I基因与大鼠反义AT1N基因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 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病毒载体介导,将上述4种基因分别转导至大鼠球囊损伤的颈动脉再狭窄模型中,21d后 观察并比较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53基因、Rb基因治疗组及反义IGF-I基因治疗组的动脉 血管新生内膜/中层面积比均显著降低(p<0.01);与AdVβ gal组相比,反义AdVAT1B基因组的动脉血管新生内膜/中 层面积比显著降低(P<0.01).而p53基因治疗组、Rb基因治疗组、反义IGF-I基因组及反义AdVAT1B基因组之间无显 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述4种基因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可能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大蒜精油(EGO)对白细胞介素-1α(IL-1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及单核细胞粘附率的影响。方法:胰酶消化法分离HUVEC,用U937单核细胞与之联合培养,分别加入IL-1α和EGO加IL-1α孵育,计算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率,VCAM-1免疫荧光染色,粘附细胞仪(ACAS570)测定平均荧光值。结果:单独培养及联合培养的情况下,EGO均对IL-1α诱导的HUVEC上VCAM-1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下调IL-1α作用下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的粘附。结论:EGO具有抗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98例,根据诱导药物和麻醉维持药物的不同分成E组以及P组,P组患者麻醉诱导药为依次注入咪达唑仑0.03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5 mg/kg、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1 min后给予气管插管。E组患者麻醉诱导药将丙泊酚更换为依托咪酯脂肪乳0.3 mg/kg。比较2组麻醉过程中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皮质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诱导后2组血压及心率均逐渐下降,但E组患者血压及心率均高于P组(P均0.05);切皮时P组患者收缩压升高,2组患者舒张压及心率均升高;术中2组患者舒张压及心率均较手术开始时有所下降;拔管后2组患者舒张压及心率均较诱导后有所升高(P均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术毕苏醒时间及诱导前皮质醇、醛固酮、ACTH的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诱导后E组皮质醇及醛固酮含量明显低于麻醉前,且E组含量明显低于P组,ACTH的浓度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切皮时P组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E组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中二组皮质醇、醛固酮浓度低于P组(P均0.05),手术开始后30min ACTH的浓度高于麻醉前及P组;2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老年患者兼有其他疾病的前提下,麻醉诱导药品使用依托咪酯能起到稳定心血管系统功能和降低麻醉危险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