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病人,男,33岁。2005年7月始出现齿龈少量出血并逐渐加重,但能自止。8月26日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痒,干咳,胸痛,齿龈渗血加重。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8.7℃,皮肤无出血点,齿龈渗血,咽部中度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及其与化疗交替序贯应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复方黄黛片及其与化疗序贯治疗42例APL患者,并采用RT-PCR技术监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①CR后1个月内融合基因转阴率达92.3%(12/13),12个月内达100%(34/34);②长期监测表明86%(31/36)的患者处于持续阴性状态。③治疗过程中融合基因转为阳性的患者加强治疗可再度转为阴性,处于持续的血液学和分子学缓解状态。结论:复方黄黛片治疗APL有很高的分子学缓解率,联合化疗可使86%以上患者处于持续血液学和分子学缓解状态。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及其与化疗交替序贯应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复方黄黛片及其与化疗序贯治疗42例APL患者,并采用RT-PCR技术监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①CR后1个月内融合基因转阴率达92.3%(12/13),12个月内达100%(34/34);②长期监测表明86%(31/36)的患者处于持续阴性状态.③治疗过程中融合基因转为阳性的患者加强治疗可再度转为阴性,处于持续的血液学和分子学缓解状态.结论复方黄黛片治疗APL有很高的分子学缓解率,联合化疗可使86%以上患者处于持续血液学和分子学缓解状态.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abetic retinopathy, DR)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 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LP)测85名中国汉族健康人、经检眼镜检查确诊的62 例合并DR和117例无DR 的中国汉族人2型糖尿病患者MTHFR基因第677位碱基多态性(C677T)。 结果DR患者MTHFR基因变异型纯合子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无DR的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P<0.01)。结论MTHFR基因第677位碱基变异可能是中国汉族人DR发生的一个遗传危险因子。(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98-200)  相似文献   
35.
3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白血病的特殊类型。临床特点为易感染和出血、易诱发和加重DIC,病死率高等。本项研究依据中医对白血病本虚邪实的病理认识,以祛邪扶正为治疗原则,采用解毒清热、益气恬血生血法组方复方黄黛片,治疗API,患者155例,60灭CR率为97.42%,具有毒副作用小、无明显骨髓抑制,不出现严重感染与出血,不诱发或加重DIC以及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高等特点,疗程中的相关病死率为0%;采用以复方黄黛片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74例CR后患者进行了CR后治疗和随访观察,中位CR期48月,复发率仅14.86%,3年、5年、7年及10年生存概率分别为91.22%、83.33%、78.68%和75.38%,疗效优于当今通用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及三氧化二砷。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PSO)加长波紫外线(UVA)光化学疗法(PUVA)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K562、NB4凋亡及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L-60、K562、NB4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PSO加波长为360nm的UVA对人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的细胞凋亡率、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以及细胞FasL在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以及作用途径。结果PSO、UVA照射及PUVA均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PUVA的作用效果最强;电镜下观察经PUVA处理后的白血病细胞超微结构,可见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PSO、UVA照射及PU-VA均可下调FasL在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PUVA的作用显著强于前两者。结论PUVA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作用强于PSO及UVA照射:PUVA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为下调FasL基因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8.
目的:全反式维甲酸、砷剂(三氧化二砷、复方黄黛片)、化疗治疗的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缓解后治疗则进一步提高了长期生存率,但治疗方案及治疗时间仍存在争议,本文对此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CNKI 1992-01/2007-02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治疗、干细胞、移植,leukemia,promyelocytic,acute,therapy,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与急性早幼粒细胞治疗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61篇相关文献,4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20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的文献。资料综合:临床分别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复方黄黛片或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复方黄黛片完全缓解率达60%~98%,联合化疗可提高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缓解率达90%。联合用药进行完全缓解后治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无病生存率,但治疗时间短者,其复发率较高,以采用长程治疗(时间大于6年)者5年无病生存率高达48%,而造血干细胞移植者5年无病生存率更可达100%。结论:全反式维甲酸或砷剂单独应用及其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均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全反式维甲酸或砷剂联合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降低复发率,提高完全缓解率,以长程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总结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复方黄黛片1.25 g,每日3次,饭后服;3 d后逐渐增量至7.5 g/d.结果 193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其中78.8%的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不诱发与加重DIC.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具有CR率高,不抑制骨髓,不诱发与加重DIC,使用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总结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复方黄黛片1.25 g,每日3次,饭后服;3 d后逐渐增量至7.5 g/d.结果 193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其中78.8%的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不诱发与加重DIC.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具有CR率高,不抑制骨髓,不诱发与加重DIC,使用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