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验证潜血试验对人群大肠癌普查的筛检效果,在对4337例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潜血试验的同时,作了全乙状结肠镜和部分全结肠镜检查。结果表明,肠镜病变检出率在非筛选人群为10.1%,在筛选人群中方13.3%,共查出大肠癌10例(含早期大肠癌5例),腺瘤167例,非腺瘤息肉131例,慢性肠炎171例。1%联苯胺试验阳性率为6.0%,检出60%大肠癌及3.9%腺瘤;免疫双扩试验阳性率为3.4%,检出40%大肠癌及2.0%腺瘤;SPA免疫潜血试验阳性率为14.7%,检出80%大肠癌(包括3例早期癌)及42.2%腺瘤。结果提示,潜血试验确能检出一些包括早期大肠癌在内的肠道肿瘤病变,尤以SPA免疫潜血试验敏感性最强。虽然潜血试验存在一定的漏检率(1%联苯胺为40%,免疫双扩为60%,SPA法为20%),但鉴于该法简易、经济,作为大规模大肠癌普查筛检.仍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42.
1995年5月20日,某厂四万吨聚丙烯车间由于管线、聚合釜下料不畅,决定停车处理。经过置换处理合格后,打开入孔清理堵塞的物料块。当工作一段时间后,其中一大块物料掉落下来,当即发生闪燃,火从人孔处喷出,将正在外面掏料的7名操作工烧伤,严重者面部、前胸及手部Ⅱ度烧伤。堵塞管线和聚合釜的物料是聚丙烯物料,内含少量催化剂(主要成份为三乙基铅)残渣。三乙基铅未完全失活,遇空气后发生闪燃。 总结事故教训:①在决定停车处理前,就应考虑  相似文献   
43.
色素内镜检查法虽早以开展但远未普及和深入。近年来我们采用复方碘反应法色素内镜检查局灶性食道病变84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84例中男性58例,女性26例。年龄26~80岁,平均54岁。临床症状包括进食梗噎感,胸骨后烧灼样疼痛等。病程1个月-2年。平均4个月。常规胃镜检查时发现食道局灶性病变,其范围小于3cm(直径)者为本组研究对象。内镜下即易判断的食道癌和其它弥漫性病变(如霉菌性食道炎等)不列入本组范围。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PET-CT对大肠恶性肿瘤原发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44例经PET-CT检查考虑为大肠恶性肿瘤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结直肠癌27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肠腺瘤性息肉8例、未见异常8例.结论 PET-CT诊断大肠恶性肿瘤灵敏度高、假阴性率低.但由于肠道本身的生理摄取、炎症、息肉等良性病变可致FDG-PET高摄取使之假阳性率较高.因此当肠道出现阳性显像时,不可轻易作出恶性肿瘤的诊断,而应行肠镜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提高长段尿道狭窄/闭锁腔镜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对22例长段尿道狭窄/闭锁患者联合应用纤维膀胱镜、硬性输尿管镜、尿道内切开镜、电切镜多种腔内技术,行尿道内切开手术治疗。结果:22例长段尿道狭窄/闭锁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无尿失禁、尿瘘发生,术后近期内需定期尿道扩张。结论:应用多种腔内技术治疗长段尿道狭窄、闭锁,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盲目性,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创伤小及可重复治疗等优点。  相似文献   
46.
目的:采用药效动力学方法评价复方丹参骨架缓释片(CDSRT)的缓释作用。方法:以市售复方丹参片(CDT)为对照,分别给予正常大鼠CDT、CDSRT(折算生药材2911.14mg/kg),于给药后0.25、0.5、0.75、1、2、4、8、12h制备含药血清,并将含药血清作用于心肌细胞,考察CDT和CDSRT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CDSRT的缓释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DT4、8h的含药血清和CDSRT2、4、8、12h的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均有促增殖作用;CDT和CDSRT的效应半衰期t1/2(ka)分别为2.655和0.719h,效应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5.213和2.957h,效应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4.953和10.166h。与CDT相比,CDSRT效应半衰期和效应达峰时间短,消除速率低。结论:复方丹参骨架缓释片效应消除半衰期长,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药效动力学方法可作为其缓释作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7.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7月-2012年2月我院外科出院的637例I类和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95.45%;涉及8类21种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为头孢替安;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无指征用药、药物选择及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等问题。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48.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剂量阈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研究起步较晚,其理论、方法尚未建立。当病、证、方、药确定后,其方药的"量"是决定"效"的关键因素,并有其最佳的剂量范围。作用复杂的中药复方的量效关系参数可以用剂量阈表述,包括半饱和剂量,或中位剂量([D]0.5),最佳剂量阈范围([D]0.8~[D]0.2),剂量阈([D]0.2)。当病、证、方、药确定后,中药复方药的效仍然是个复杂性问题。中药复方效应有整体效、器官效、分子效等,并有其相应的剂量阈。  相似文献   
49.
陈勇星  徐国良  裴超成  梁淑娴 《新中医》2014,46(10):240-242
<正>中医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以实践为基础,集百家之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理论体系,指导着千百年来的医疗实践活动。笔者认为,中医传统文化教育是开启中医宝库的钥匙,因此在临床教学环境中,要从中医传统文化的视角来正视中医的规律和内涵,从而为当代中医临床教育模式的制定提供参考。1中医文化解读1.1中医文化的内涵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积淀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而中医学  相似文献   
50.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死亡率最高的老年人多发病,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以达到防控心血管内科感染的目的是本文所探讨的重要主题,现报道如下. 心血管疾病与感染的相互关系 心血管疾病易引起心血管患者感染.心血管疾病病情复杂多变,常常突然发生,病情变化迅猛,使得心血管患者接触创伤性治疗机会和次数增加,同时这些人群多为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易合并多种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