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229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7篇
  1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脑小血管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小血管病变引起的一大类病理、影像、临床综合征,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及脑萎缩。脑小血管病不仅能够通过破坏吞咽的神经传导通路,而且其所致的认知及精神情感障碍,自主运动能力下降等均可造成吞咽障碍,尤其在老年人,易引起误吸、营养不良、消瘦,甚至窒息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本文就近期的研究进展,对脑小血管病、吞咽障碍及其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结直肠癌手术围手术期中应用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至2010年在我院收治的251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31例,采用术后联合使用抗生素方法;B组120例,采用术前30min内及术后单一使用抗生素方法。观察两组术后发热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有无、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水平、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等情况。结果术前使用抗生素及单一用药较术后联合用药者术后发热时间短,切口感染几率低(P<0.01),与术前白细胞(P=0.42)、术后白细胞(P=0.426)、术前中性粒细胞(P=0.53)、术后中性粒细胞(P=0.915)、术后首次排气(P=0.882)、术后首次排便(P=0.463)病理因素均无关,吻合口漏(P>0.05)、吻合口出血(P>0.05)、肠梗阻(P>0.05)、盆腹腔感染(P>0.05)等各类并发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使用抗生素及单一用药较联合用药经济,安全且减少了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气胸的诱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及X线影像。【结果】60例患儿治愈54例,死亡4例,放弃2例。12例患儿保守治疗自行吸收;34例患儿经18号静脉留置针单次抽气或闭式引流治疗后预后良好;其余14例行胸腔持续闭式引流,其中治愈8例,放弃2例,死亡4例。【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控好肺部原发病,正确的心肺复苏和合理的机械通气是预防新生儿气胸的关键,熟悉新生儿气胸的X线胸片的特征对于临床新生儿气胸的诊断及治疗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610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oV,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B型(IVA,IV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和腺病毒(ADV)。结果共检出HBoV感染378例(6.19%,378/6108),其中HBoV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73例(19.31%,73/378)。与HBoV混合感染的前三位病原体分别为RSV(64.38%,47/73),PIV-3(16.44%,12/73),MP(12.33%,9/73)。HBoV感染阳性率在夏秋季分别为9.06%和11.35%,而在冬春季3.52%和2.37%,夏秋和冬春各季之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HBoV感染在7~12月和1~3岁儿童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14%和10.40%,而在0~6月组、3~5岁组、5~6岁组和≥6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3%、4.29%、3.11%和1.97%,7月~3岁患儿与其它年龄组间HBoV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44.26,P<0.01)。结论人博卡病毒是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苏州全年均存在HBoV感染,以夏秋季高发。HBoV易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RSV。HBoV感染在7月~3岁儿童中高发。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西藏高原地区与山东菏泽平原地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为高原组,同期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0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相关血液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原组脑出血患者发病年龄、HDL-C水平和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 0.01),高血压(71.0%vs 51.0%,P=0.004)、脑出血伴发破入脑室比例(29.0%vs 9.0%,P=0.000)和血红蛋白水平[(167.00±32.00)g/L vs (148.00±21.00)g/L,P=0.000]以及病死率明显升高(26.0%vs 10.0%,P=0.003)。发病年龄、饮酒、高血压、HDL-C是2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红蛋白是高原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西藏高原地区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平原地区有所不同,并且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测慢性脑灌注不足(CVI)大鼠海马区早老素-1(PS-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动态表达,以探讨脑缺血对PS-1表达的影响。方法110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CVI组,每组55只。根据手术后不同时间再将大鼠分为术后3、6、12 h,1、2、3、7、14 d和1、2、4个月组,每组5只。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CVI模型,于术后规定时间取脑组织,行原位杂交及W estern印迹检测PS-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结果PS-1 mRNA阳性细胞主要是神经元,在大脑皮质Ⅲ、Ⅴ层锥体细胞染色最强;海马CA3、齿状回的表达比CA1区更强。与对照组相比,CVI组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阳性细胞数量减少,结构欠清晰,呈固缩或均匀着色,但明显的细胞坏死改变较少见;组织明显疏松。半定量分析表明,与对照组比较,CVI组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从第12小时开始升高(7 423±1 609对6 889±2 296),至第3天达高峰(13 356±3 503对7 201±2 239,P<0.01),之后逐渐下降至接近或略低于对照组水平。在缺血时间更长的CVI组中,齿状回PS-1mRNA阳性神经元数量较CA1区保留更多。W estern印迹结果与PS-1 mRNA的变化近似,与对照组积分光密度(183±36)比较,PS-1蛋白含量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后第12小时轻度升高(249±57),第3天达高峰(966±178),第14天下降至对照组水平,1个月后略低于对照组(103±25)。结论脑缺血可以通过影响PS-1的表达促进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加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挫裂伤所致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挫裂伤所致脑水肿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及甘油果糖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78/8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58/8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七叶皂苷钠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挫裂伤所致脑水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之一,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1].超早期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有可能较大幅度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国际上关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研究有很多.2008年发表的欧洲合作组急性脑卒中研究Ⅲ(ECASS-3)[2]将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由原先的3h提高到4.5h.但是,由于担心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尤其是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致使国内相当多的基层医院,甚至部分地区级医院尚未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因此溶栓治疗前对可能导致出血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溶栓后出血风险进行预测,即能充分考虑溶栓后出血高危人群的治疗策略,同时又会更积极地把出血风险小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rt-PA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假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6例脓毒症患者的血清及临床资料,并从正常人群中随机抽取20例志愿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分别定量检测血清VWF和ADAMTS13水平.把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sepsis,S)组、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SS)组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组,与正常对照(C)组比较,观察血清VWF、ADAMTS13水平变化与脓毒症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S组、SS组和MODS组血清VWF、ADAMTS13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SS组血清VWF水平显著高于C组,MODS组VWF水平较S组和SS组显著增高,ADAMTS13水平在脓毒症各组均显著低于C组.结论 VWF、ADAMTS13从脓毒症发病早期即开始参与,患者血清VWF水平的变化在预测脓毒症预后较ADAMTS13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