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9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01.
付璐  彭华胜  袁媛  金艳 《中国药物警戒》2022,(4):369-371,375
目的 基于本草古籍对花椒进行毒性考证,从品种、产地、药性、炮制等角度探寻对花椒毒性的影响,为现代花椒的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方法 基于历代本草古籍梳理花椒的毒性记载,探寻花椒毒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古籍所载花椒可分为药用花椒与食用花椒2类,蜀椒、秦椒等药用花椒品种的毒性高于食用花椒.花椒属火、性热、气味辛烈,久食、多食会...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分析当前中国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现状、中药牡丹皮的原植物来源 ,发现该组中的 6种植物作牡丹皮药用 ,大多数是来源于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的植物 ,其中以凤丹 P.ostii T.Hong et J.X.Zhang为历代药用牡丹皮的主要来源。革质花盘亚组中的其它种类 ,在部分地区也作牡丹皮药用。  相似文献   
103.
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本草考证研究,对经典名方中桂类药材的释名、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变迁进行了考证。经考证可知,桂类药材最早以"箘桂"和"牡桂"之名,分2种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其中箘桂经历"囷桂-箘桂-筒桂-菌桂"的演变,南北朝后增添了一种半卷多脂的"桂",但三者用时罕有分别。桂枝、肉桂之名至唐代才出现,均以嫩枝皮且去外层栓皮为佳,并多以"桂心"之名入药;宋元以来桂的药用部位逐渐分开,肉桂为桂的枝皮或小树干皮,嫩枝皮则为桂枝,再嫩者为柳桂,宋代将前朝称谓统一为"桂枝";明清后肉桂为干皮入药,嫩枝则为桂枝;近代以来《中国药典》规定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嫩枝条,肉桂为其干燥树皮。从历代所记载的植物形态及其附图,结合历代所述的产地分布情况,历代入药主流植物应为肉桂C.cassia,但还有其他肉桂组植物各地亦做桂入药,如浙江桂(浙樟)C.chekiangensis、钝叶桂C.bejolghota、川桂C.wilsonii等,历代多从植物形态与药材性状不同,综合加以区分不同类别。历代产地记载多为今我国广东、广西及越南等地,并奉为道地。桂类药材采收炮制的方法古今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4.
以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为基础,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紫苏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进行了本草考证,厘清古今关系,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历代本草所载紫苏的主流基原为紫苏(原变种)Perilla frutescens var. frutescens(紫色叶型),其次是野生紫苏P. frutescens var. acuta(紫色叶型),均不选用“白苏”这一类型。现代化学成分研究也多表明紫苏和白苏具有明显差异,为历代区分使用色紫气香的“紫苏”和绿色无香的“白苏”提供了科学依据。虽然植物分类上常将二者作一种处理,但经典名方开发过程中建议选用紫苏(原变种)P. frutescens var. frutescens(紫色叶型),避免选用“白苏”。紫苏分布广泛,但历代本草中多不记载紫苏产区,或以“今处处有之”描述其产地。紫苏的入药部位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包括茎、叶、子,明代医家开始重视其叶、梗、子的区分用药。历代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与今接近,紫苏子多“炒研入药”,紫苏梗、紫苏叶主要是简单的净制,在实际生产中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即可。  相似文献   
105.
《本草图经》于1061年编撰成书,可视为我国历史上继《新修本草》之后的第二次全国性中药资源普查的成果结晶,为探究宋代中药资源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史料。《本草图经》中所涉及今江苏区域的州军府地名的药图共50幅,文中考释出涉及今江苏省区域的药图共38幅,其中可以推测到种的药图31幅,可推测到属的药图4幅,可推测到科的药图3幅;待考药图12幅。药图基原绝大部分可考,归功于药图精美及具有较强的写实性,且图经对原动植物性状描述详实,为考证宋代药物提供了精美的本草图文史料。在对《本草图经》药图考证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图文不一致的情况及不同药图可能来源于同一植物的情况,推测可能与苏颂“举凡进呈药物,所记形类,与文献不符者,则并存之;若与文献有联系者,即根据文献加以注释,以条悉其本源。”的整理原则有关。结合《本草图经》中江苏省药材产地分布情况,反映出北宋时期江苏省中药资源的利用与发展侧重于低海拔的山谷地貌及沿海地区。对于涉及今江苏省地名的药图来看,药图数量较多的产地,不论是当时的政治、经济,还是交通都较为发达,使得其药材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6.
王军  谢晓梅  彭华胜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2):1720-1724
目的:阐明苦参中"环状年轮"的结构特征及异常构造的产生,进一步讨论苦参的药用部位问题。方法:对苦参的根系及药材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其根系进行形态观察和发育解剖学研究。结果:北方部分地区生长的苦参存在横走根状茎(文中统称为"根状茎"),其与根在外观和显微特征方面都存在差异;根中的异常结构是由于次生木质部中产生了大量薄壁细胞,其中一些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转化为异常形成层所产生;苦参横切面中的"环状年轮"与生长轮无关,从外向内依次是由韧皮纤维束呈断续的环、形成层环,以及次生木质部中的薄壁细胞环带组成。结论:苦参的入药部位为根;建议苦参饮片中"环状年轮"的描述改为"环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7.
分子生药学是集多学科交叉一门新课程,必须具备遗传学、生物化学、生药学、分子生物学相关知识。本文从我校本科生、研究生中开设分子生药学课程的实践出发,分析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课程建设的思路,以期为中医药院校分子生药学课程的开设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中药材何首乌中40种无机元素的方法,该方法的建立为何首乌药材的质量控制及优质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压力罐消解法对样品进行消解,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何首乌药材中40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40种无机元素检测方法经方法学考察,结果合理有效,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0.95,平均加样回收率在88.9%~119.2%,RSD均12%.测定不同来源的49批何首乌样品,K,Ca,Mg,Al,Fe等5种元素含量最高,均达到100 mg/kg以上;Be,Sc,Ge,Eu,Tb,Ho,Tm,Yb和Lu等8种无机元素的平均含量较低,均0.02 mg/kg;不同产地的何首乌样品表现出一定的聚类性特征。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结果可靠,适用于中药材何首乌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9.
安徽大别山区是茯苓道地产区,此处产的茯苓被称为"安苓"。安徽省金寨县为传统的茯苓产区,也是大别山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中药材产业扶贫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茯苓种植有助于推动大别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由于茯苓为腐生菌类,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需求特殊,因此种植呈现零散、不规则分布,传统的调查方法费时费力且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为助力金寨县进行茯苓种植合理规划,该文根据实地调查,摸底了县域内茯苓种植的区域、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方式,获得适宜茯苓生长的海拔分布区域;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分析生态因子与分布区域的关系,进行金寨县茯苓潜在分布区划研究;结合茯苓种植模式等特点,以资源三号(ZY-3)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最大似然法提取出金寨县可用于茯苓种植的裸地区域,分析人工种植茯苓主要分布于金寨县西部的原因;通过叠加适宜海拔分布区域、MaxEnt分析得到的茯苓潜在分布概率区域和遥感影像提取的裸地区域,获得了金寨县适宜种植茯苓的区域,并进行等级划分,为金寨县的茯苓种植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0.
基于资源三号数据的多花黄精大田种植区域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精为著名的药食同源的大宗药材。安徽省金寨县逐渐开展了黄精的大面积种植,在扩大药用资源量的同时推进了当地精准扶贫的开展。金寨县地处大别山区,是安徽省最大的山区县,地势起伏大且黄精种植分散,传统的中药资源调查不但效率低且准确率不高。该文以金寨县黄精大田种植集中区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技术,以资源三号(ZY-3)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合适足够的训练样本,运用平行六面体、最小距离、马氏距离、最大似然、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6种监督分类方法分别对金寨县黄精种植区域进行提取。为确定分类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通过混淆矩阵的方法来对6种监督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对比分析6种监督分类方法对提取黄精大田种植区域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在6种监督分类方法中,支持向量机法在总体分类精度、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方面都较高,说明在适当的物候期,选取合适的影像时相,支持向量机法比其他方法更有优势提取大田种植的黄精种植信息,为黄精大田种植区域的快速提取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