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8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340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2篇
  2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切开复位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髋臼骨折的首选方法,但由于髋臼部位深在,术中暴露困难,判断螺钉是否误入髋臼比较困难。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术中投照骨盆侧位 X 线片,但当遇到螺钉被髋臼前后壁遮挡的情况则难以判断。有学者报道螺钉轴位可以具有与 CT 相似的判断能力,而对于螺钉方向指向髋臼且没有穿入髋臼的情况则不能判断。为此,我们通过研究髋臼的空间结构,总结出90°旋转透视法来确定螺钉是否进入髋臼,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近年来逐年增多.髋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1].由于临床医生缺乏有效的术中测量肢体长度的方法,只能依靠经验进行手术,使得术后双下肢很难做到等长,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功能康复.为此,笔者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常规方法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肢体长度进行了统计,并探究肢体不等长的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24.
据预测,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20.2亿,我国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5%,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中国2012年约20万患者行膝关节置换术[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因不明,且国内尚无大样本相关调查[3]。为此,本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中老年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这是在我国首次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率综合性调查。结合我国地形地势、气候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原则抽取3万人,使纳入人群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研究将首次建立并完善“中国中老年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的权威数据库,旨在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学术界及社会公众提供宝贵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5.
随着我国交通、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交通伤、建筑伤和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快速增加。然而,作为人口大国,我国一直没有自己的骨折流行病学相关数据,发表论文、撰写教科书主要引用国外数据。因此,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居民骨折/脱位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并完善我国骨折/脱位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的权威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医疗、预防以及交通、建筑等行业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数据。本课题组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骨折/脱位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我国地形、气候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统一设计、培训、实施。该调查将覆盖我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除外),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51万人,使纳入人群具有良好代表性,目前已完成24万人。现简要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6.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1],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治疗相对棘手[2]。近年来,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接受。但是,手术带来的术后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有文献报道跟骨外侧切口的皮瓣坏死率达10%50%[3]。为了避免术后软组织并发症,我科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和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4年2月我  相似文献   
27.
28.
创伤诱导免疫细胞在损伤部位浸润,并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调节局部损伤的清除和修复。随着创伤免疫学的发展,免疫系统在骨愈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得到深入研究。骨折时,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先后到达骨折区并参与骨折吸收与修复若骨创伤微环境免疫失调.将导致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协调作用紊乱,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因此,深入系统地探讨骨创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与免疫细胞、成骨或破骨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机制相当重要。笔者就骨创伤后死骨的清除与骨修复过程中的免疫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骨创伤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第3腓骨肌(the peroneus tertius,PT)的止点形态并测量相关数据,为PT用于韧带重建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34例离体踝关节标本进行测量,记录PT止点至肌腱交界处长度(D1)、止点至伸肌下支持带远端长度(D2)、止点附着处肌肉和肌腱宽度、厚度,并根据止点形态进行分类。 结果 PT止点形态分为4种类型,出现率分别为17.65%、35.29%、41.18%和5.88%。测得D2为(58.12±6.82)mm;D1为(68.22±6.76)mm;PT止点宽度为(32.59±10.61)mm;PT肌腱联合处宽度为(3.91±0.73)mm;PT厚度为(1.12±0.18)mm。PT各形态D2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5.645,P<0.05)。PT各形态D1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5.027,P<0.05)。PT各形态止点宽度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8.098,P<0.05)。PT各形态肌腱交界处宽度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7.919,P<0.05)。PT各形态厚度俱无统计学差异(H=1.638,P>0.05)。 结论 Ⅲ型止点出现率最高,IV型出现率最低。长度、宽度与体侧、性别无明显差异,但与止点类型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可为临床韧带重建术等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成人浮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性别、合并骨折及骨折类型构成的差异,为此类骨折的诊治、预防等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成人(≥16岁)浮膝损伤患者资料,排除陈旧骨折、病理骨折及假体周围骨折等。所有影像资料由经过培训的4名本院骨科住院医师进行整理分型,并由本院2名骨科主任医师及1名放射科主任医师进行监督检验,统计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合并骨折等数据。≤45岁患者为青年组,>45岁患者为中老年组。结果5年间共诊治成人浮膝损伤204例208侧,占成人全身骨折的0.40%(204/52225),占成人股骨骨折的3.93%(204/5196),占成人胫腓骨骨折2.49%(204/8199)。其中男173例,女31例;年龄16~85岁;青年组153例,中老年组51例。青年患者和中老年患者中均以男性为主,分别占90.20%(138/153)和68.63%(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808,P<0.01)。浮膝损伤患者中13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占浮膝损伤患者的64.22%(131/204),主要为合并足部骨折37例,尺桡骨骨折33例,骨盆-髋臼骨折31例,股骨近端骨折25例,对侧股骨骨折25例等;其中青年组合并其他部位骨折95例,中老年组3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202,P>0.05)。 FraserⅠ型骨折87侧,Ⅱ型骨折121侧,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患者Fraser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分别是70、40、16、30侧和17、12、5、18侧,两组各型骨折构成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字2=5.502,P>0.05);Ⅱ型骨折中Ⅱb型骨折最少(21侧),Ⅱa、Ⅱc型骨折所占比例相近,但青年患者Ⅱa型(46.51%,40/86)骨折多于Ⅱc型(34.88%,30/86)骨折,中老年患者中Ⅱc型(51.43%,18/35)骨折较Ⅱa型(34.29%,12/35)骨折更多。结论青年男性为浮膝损伤的高危人群,常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胫骨平台较股骨髁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且骨折风险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