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正> 李××,女,55岁。1976年10月30日初诊。患者于9月20日上午外出途中,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随即左侧上下肢体剧烈抽搐,口吐血沫(咬破舌尖所致)。半小时后入院,抽搐频繁发作,神志昏迷。经用多种抗癫瘸药物紧急处理后,至21日下午抽搐方止。22日离院。10月2日,患者因再度频繁抽搐,10~20分钟发作1次,而2次入院。结合脑电图检查(右脑中央区持续高幅尖波),诊为癫癎持续  相似文献   
73.
bFGF聚乳酸纳米微球对兔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聚乳酸纳米微球缓释系统(bFGF—PLA—Ns)对体外培养的兔成骨细胞的增殖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成骨细胞并鉴定,将bFGF—PLA—Ns和成骨细胞一起培养,采用MTr法检测微球对成骨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成骨细胞中表达,并与单纯bFGF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bFGF—PLA—Ns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能显著促进兔成骨细胞的增殖,其效应高于单纯施加bFGF的效应。结论:制备的bFGF—PLA—Ns比单纯的bFGF有更为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在骨创伤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4.
局部封闭治疗灼口综合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双侧舌神经封闭治疗BMS ,取得较好疗效。1.病例选择 :患者 72例 ,年龄 4 2岁~ 76岁 ,男性 14例 ,女性 5 8例。其主要症状均为舌痛症 (glossdynia) ,且不适病史均为 5个月以上 ,大部分表现为舌烧灼样疼痛及口干 ,少部分患者有舌麻木感、刺痛感 ,味觉迟钝 ,钝痛不适等。  相似文献   
75.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附3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头颈部横纹肌肉瘤(RMS)的治疗经验,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年间诊治的31例RMS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诊断、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MS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1.6%、41,9%;Ⅰ期、Ⅱ期5年生存率为52.6%,Ⅲ期5年生存率为37,5%。手术后20%病人发生远处转移,16%颈淋巴结转移,36%局部复发。结论:RMS恶性程度高,预后与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有关,早期诊断及采用手术+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和比较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术后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的影响和毒副作用。方法 将60例大肠癌根治术后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治疗组)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3.3%、10.0%、86.7%,而对照组为43.3%、33.3%、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大肠癌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的肝转移和腹腔局部复发,而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HLFO方案)对肝转移和腹腔局部复发的预防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1病例报告患者男,35岁。3个月前因咽部不适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左侧扁桃体Ⅱ度大,考虑扁桃体炎,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缓解,遂来我院进一步诊治。无畏寒、发热、咽干、咽痛等症状。自诉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可,两便正常,体重无显著下降,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查体:面部左右对称无畸形,双侧颞下颌关节无疼痛、弹响及杂音,关节活动度正常,张口度及张口型正常,口内左侧腭舌弓、腭咽弓之间扁桃体窝可见明显扁桃体Ⅱ度大,且膨  相似文献   
78.
移植肾动脉狭窄1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包括摘取栓塞或切除狭窄段后重新吻合血管,或者利用自身静脉进行肾动脉与髂动脉的搭桥手术,虽然手术技术逐渐改进,但仍有部分病例发生移植肾的丧失.目的:分析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分类、诊治方案的选择及效果.方法:对2002/2010 收治的10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36.9(22~55)岁.发病时间移植后5 d~7年半,其中8例患者为移植后半年内发病.常规超声筛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结果与结论:除1例患者拒绝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及1例开放手术患者,最终有8例接受介入治疗,8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均确诊移植肾动脉狭窄,狭窄程度为60.3%(40%~80%).4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4例支架置入,其中7例均取得显著的效果,5例肌酐降至正常,2例肌酐降至发病前水平,所有患者移植后早期即尿量显著增加、血压降至正常.在之后的长期随访中,也未发现再次狭窄或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但其中1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中出现动脉出血,最终导致移植肾切除.提示对于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应结合发病时间、发病原因以及狭窄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疗效,并将风险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79.
目的:筛选人牙髓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s(miRNAs)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人牙髓干细胞,miRNAs芯片筛选牙髓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并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靶基因,实时定量PCR法对结果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人牙髓干细胞vimentin、nestin、GFAP和I型胶原4种细胞表型均表达;成脂诱导3周后细胞内有油红O染色阳性脂滴出现;成牙本质诱导可见钙结节形成;基因芯片结果显示,牙髓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过程中,发生2倍以上表达变化的miRNAs有6条,其中上调3条,下调3条。通过miRNA靶标预测工具预测靶基因,发现hsa-miR-633和hsa-miR-210有与牙髓干细胞分化相关的靶基因;real time-PCR验证hsa-miR-633和hsa-miR-210表达变化与基因芯片结果相符。结论:人牙髓干细胞经诱导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过程中miRNAs表达谱具有显著变化,为牙髓干细胞分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提示。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神经肽在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方法选用35只中国大白兔,每只做双侧下颌骨骨折模型,一侧离断下牙槽神经 下颌骨骨折(实验侧),另一侧为单纯下颌骨骨折(对照侧),分别于骨折后第7,14,21,28,35天处死,取骨痂标本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试验侧在5个时相点均较对照侧新生骨小梁成熟度低,骨性骨痂在新生骨痂中比例明显偏低;骨痂中VIP着色明显浅于对照组,142、1、28d两组染色都较深,5周后减弱;各个时相点微血管密度也较对照组低。结论感觉神经参与了骨折愈合过程中早期骨组织的修复,神经损伤后影响骨痂内微血管密度的形成以及骨痂形成的质和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