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32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即日本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主要分布于亚洲和东南亚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学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在发病后4~7d,几乎在所有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液中都可检出特异性IgM抗体。近年来,广泛的疫苗接种以及防治措施的进步,使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但在农村及条件相对差的地区,仍有发病。重症病例的病死率可高达38.5%~60%,  相似文献   
12.
1988年11月1日止,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已达124114人,美洲大陆占88233人。美国已有500多名儿童死于艾滋病,约有五分之三的艾滋病患儿不到3岁就死亡,其中绝大部分由母婴传播所致。本文就人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的有关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对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导向治疗具有靶向性较强、特异性较好的特点。交联物的结构纯度在99%以上,结构清楚,水溶性强,稳定性好,以平板滤膜超滤除热原获得成功,建立了超滤法分离纯化的工艺,快速方便,分离纯度高,回收率好,适合批量生产。交联物所用原料为人血清白蛋白及抗病毒药单磷酸阿糖腺苷,已广为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细胞移植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肝病治疗方法。它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使肝衰竭患者等到供者肝脏。而且,可部分纠正遗传性肝脏代谢性疾病患者的代谢缺陷。本文对肝细胞移植的技术方法、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联合PPI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经胃镜及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①荆花胃康组(30例):用药同慢性胃炎组。②四联对照组(30例):用药同慢性胃炎组。③标准三联组(30例):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7d。各组入选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HP根除治疗1周之后继续兰索拉唑(按30mg qd)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后7、14、21及49d以上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并进行积分评估。疗程结束后4周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荆花胃康组HP根除率与四联对照组、三联组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治疗后7d疼痛、烧灼感、嗳气及腹胀等症状缓解方面荆花胃康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荆花胃康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HP根除率方面可与传统四联相比美,在治疗后7d疼痛、烧灼感、嗳气及腹胀等症状缓解方面荆花胃康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确认了1100多起具有全球影响的传染病事件,其中超过70%的是人畜(禽)共患传染病,经证实的新、老人畜(禽)共患传染病达二百余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抽取65例AMI患者(AMI组)和5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静脉血标本,测定其血小板参数和hs-CRP并进行对比。结果:患者的hs-CRP、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压积(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AMI患者血小板参数和hs-CRP的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和病情的了解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中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B型和C型特异性CTL表位的序列特点。方法以国外文献报道的13个HBV的CTL表位氨基酸序列为参考序列,分析其与GenBank下载的45条及作者从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扩增的另外5条B型或C型CTL表位氨基酸序列的差别。结果与参考序列相比,本研究分析的B型和C型HBV特异性CTL表位氨基酸序列变异发生频率较高。在本研究分析的13个表位中,变异发生率超过70%的表位在B型HBV有4个,分别是表位FLLTRILTI(A^*0201,S183—191)、VLQAGFFLL(A^*0201,S188-196)、ILSPFLPLL(A^*0201,S382—390)和FLPSDFFPSV(A^*0201,C18-27),C型HBV有2个,分别是表位ILSPFLPLL(A^*0201,S382—390)和FLPSDFFPSV(A^*0201,C18-27)。其中文献中研究最多的HBcAg表位18—27(FLPSDFFPSV),在我国流行的B型和C型HBV中表位的变异率分别高达71%和97%。结论中国人群流行的B型和C型HBV特异性CTL表位与国外文献报道的CTL表位相比在大多数位点上都出现变异,并且不同表位的变异率差异很大,在检测CTL数量和功能时应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反式激活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HCV NS5A)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克隆HCV NS5A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以HCV NS5A表达质粒pcDNA3.1(-)-NS5A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I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文库扩增后得到121个阳性克隆,经菌落PCR分析,得到115个200-1000bp的插入片段,对其中的90个片段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31种在基因编码蛋白和15种未知功能基因序列,包括一些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信号传导及肿瘤发生等细胞生长调节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可能是NS5A反式激活靶基因。结果提示,成功构建了HCV NS5A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该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阐明HCV NS5A反式调节的靶基因及致肝细胞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HBeAg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HBeAg有相互作用的蛋白的基因。将HBeAg编码基因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 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 ,转化酵母细胞AH10 9并在其内表达 ,然后与转化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 ,双重筛选阳性菌落 ,提取质粒并测序。结果 通过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现其中有 1个未知基因 ,命名为E 36。结论 根据GenBank中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 ,从HepG2细胞中扩增出E 36新基因的完整序列并克隆到另一酵母表达载体pGADT7中 ,并用体外免疫共沉淀方法再次验证了HBeAg与E 36新蛋白之间有结合作用 ,为HBeAg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