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痞、胃痛范畴,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1].细胞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细胞脱落离体或裂解为若干凋亡小体,被其他细胞裂解.近年来随着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细胞凋亡是胃肠道上皮细胞丢失的主要途径,胃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异常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2].  相似文献   
72.
张玉峰  党中勤  李鲜 《光明中医》2008,23(5):557-559
目的:慢性胃炎细胞凋亡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91例,其中肝胃不和型41例,脾胃湿热型50例,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胃黏膜组织幽门螺杆菌、细胞凋亡基因Fas和Bcl-2表达情况以及凋亡指数。结果:脾胃湿热组和肝胃不和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脾胃湿热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肝胃不和组,肝胃不和组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脾胃湿热组。结论:除了HP感染的因素之外,机体气机阻滞也会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加强。  相似文献   
73.
慢性胃炎细胞凋亡基因表达与中医证型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部分中医证型与Hp感染、胃黏膜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相关性,从基因分子水平揭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的实质,初步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候分子水平的辨证指标体系.方法 电子胃镜下取胃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同证型胃窦黏膜组织Hp感染及凋亡基因Fas、bcl-2的表达情况,并设10名正常成人为对照组,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脾胃湿热组、肝胃不和组的Hp阳性率分别为52%、22%,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0.05).脾胃湿热组、肝胃不和组的bel-2表达率分别为76%和24.2%,前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胃湿热组Fas表达率46%,与肝胃不和组(70.7%)、对照组(70%)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肝胃不和组、脾胃湿热组的凋亡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肝胃不和型相比,脾胃湿热型Hp、bel-2呈较高的表达率,Fas呈较低表达率.Hp、bcl-2表达率越高,诊断脾胃湿热型的可能性越大、诊断为肝胃不和型的可能性越小;Fas表达率越高,诊断脾胃湿热型的可能性越小、诊断肝胃不和型的可能性越大.Hp、bel-2和Fas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辨证分型可能有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方内服治疗。2组均30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6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胆固醇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胭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较治疗前增大(P〈0.01),峰值流速较治疗前减慢(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化瘀方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粘度有关。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探讨中药热疗眼罩治疗轻\中度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白内障患者42例50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中药热疗眼罩,对照组仅给予白内停每日6次滴眼。结果治疗组25眼,有效率96%,平均治疗时间30d,对照组25眼,有效率73%,平均治疗时间30d,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热疗眼罩治疗轻\中度白内障具有明显疗效,可大大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7.
<正>当面部受到直接打击时,眶内侧壁、上颌骨、鼻骨和筛骨可同时发生骨折,称为鼻颌筛(naso-maxilla-ethmoid,NME)复合体骨折。NME复合体骨折属于复合性眼眶骨折的一个类型,在治疗上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的面部畸形和视功能障碍。对NME复合体骨折笔者在鼻内镜引导下采用美容整复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至今,共收治NME复合体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50例50眼,女10例10眼;左眼21眼,右眼39眼;年龄17~24岁,平均21.25岁。病程为伤后0.5~15 d。外伤原因分别为军事训练伤43例,执行军事任务枪击伤10  相似文献   
78.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当中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从而提高了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保肾治疗肾错构瘤方法。方法选取2012—03~2013—11间我院收治的15例肾错构瘤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方法行肾部分切除术,切除肾错构瘤,保肾治疗。结果肾错构瘤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0d,患者术后绝对卧床7d后下床活动,15例患者未发生术后迟发出血,无腹膜后漏尿及肾周感染,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无感染。结论肾错构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保肾治疗的关键是早期治疗,开放手术虽然是一种创伤较大的手术方式,但其缝合肾脏确切,手术热缺血时间短,是治疗肾错构瘤一种比较适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0.
诱导成体人牙周韧带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从成体人牙周组织中分离培养牙周韧带干细胞,研究其分化为软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15岁的年轻患者因正畸拔除的健康牙齿,刮取根中1/3的牙周膜,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得到牙周韧带细胞,待细胞达一定量后用有限元稀释法进行单细胞克隆,筛选牙周韧带干细胞(PDLSC),体外采用离心管聚集体诱导法进行软骨化诱导培养,光镜下观察诱导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RT-PCR等方法检测胶原和糖蛋白的体外表达情况。结果体外离心管聚集体诱导培养3周后,实验组呈白色半透明状,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在外周区域有大量软骨基质成分沉积,组织学显示有较为明显的软骨陷窝。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到Ⅱ型胶原表达,Ⅱ型胶原染色呈强阳性。对照组细胞团块逐渐收缩、崩解,组织学检测无软骨陷窝结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阴性。结论从成体人牙周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出干细胞,在体外能有效增殖且保持低分化状态,具有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可能,也为牙周组织工程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