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采集肺气虚证、肺阴虚证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作为实验血样和对照血样。用Ficoll技术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用分选式流式细胞仪分选并纯化T淋巴细胞,并采用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双链cDNA后,体外转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片断化后,采用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芯片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肺气虚证患者/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关差异表达基因45条,其中上调41条,下调4条;肺阴虚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关差异表达基因32条,其中上调19条,下调13条;肺气虚证组/健康人组和肺阴虚证组/健康人组均高表达的差异基因5条。结论基因芯片技术能有效地研究基因的表达谱,筛查出COPD肺气虚证、肺阴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相关差异基因。  相似文献   
82.
从痰瘀论治哮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痰饮、瘀血皆是哮喘的重要病理因素,且痰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胶结为患,导致哮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故在治疗上应遵循痰瘀同治的法则,宣肺化痰、活血祛瘀,双管齐下,这样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哮喘的复发。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肺气虚证模型大鼠的影像学变化。方法用两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及熏香烟4周的复合刺激法建立肺气虚证模型大鼠,4周后各组摄片,并观察一般状况、呼吸频率、质量改变情况及病理变化。结果呼吸频率两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横膈前肋、横膈后肋积分及肋间隙两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肺气虚证大鼠有明显的肺气肿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84.
目的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相关差异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采集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健康人的外周血作为实验血样和对照血样。采用Ficoll技术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并纯化T淋巴细胞,采用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肺气虚证组/肺阴虚证组和肺气虚证组/健康对照组均高表达的差异基因15条。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能有效地研究中医证的基因表达谱并初步筛查出COPD肺气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化痰降气胶囊对哮喘豚鼠肺组织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机理。方法健康杂色豚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化痰降气胶囊组(C组)、桂龙咳喘宁组(D组)。用卵蛋白成功诱发豚鼠哮喘后,给予化痰降气及桂龙咳喘宁胶囊进行治疗,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与血清中NO、血清与肺组织匀浆中NOS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BALF中NO水平无明显变化,模型组血清中NO、NOS及肺组织匀浆中NOS均显著提高,用药组NO、NOS均较模型组降低,用药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化痰降气胶囊可下调血清、肺组织匀浆中NOS与血清中NO水平,从而降低哮喘气道炎症及高反应性,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化痰降气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确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配合化痰降气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呼气峰流量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各项指标均有差异(P〈0.05)。结论 化痰降气胶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过程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具有肯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7.
张念志为安徽省名中医,从事临床28年余,学验俱丰,尤其擅长诊治呼吸系统疾病。他认为肺部结节病多因肺脏虚弱,气滞血瘀痰凝相互郁结,阻碍肺络导致,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自创补益肺气、软坚散结、行气化痰、活血化瘀的散结方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8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作为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转归,其不同阶段发病机理复杂多变,受多种炎性细胞、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及相关调控细胞影响,单阻断某一环节并不能完全有效干预和逆  相似文献   
89.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大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及传变迅速,有时卫气营血界限殊难分清.我们提出:流感病因为热毒,兼有瘀毒、风毒.毒邪袭肺,卫表不和,为其基本病机[1],治法上提倡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截断扭转”的学术理论,以“清热解毒凉血、疏风散结消瘀”为法,创制热毒清口服液治疗流感,体现了“截断扭转”的治疗思想,逆流挽舟,化险为夷,更体现了《内经》中即有的“上工治未病”之思想.“菌毒并治”理论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王今达教授总结提出的治疗法则.“菌毒并治”既包括清热解毒,还包括清热化痰、益气扶正等治法.基于“菌毒并治”理论,运用热毒清口服液对流感治疗进行深入研究与方法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正韩明向教授1940年冬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1959年毕业于合肥医学专科学校,1965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从医50余年。先后任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安徽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