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4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最有效法方法之一 ,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并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但是 15 %~ 30 %患者可出现远期再狭窄。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应用可明显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然而相对于普通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选用较长且最好一次性释放 ,因此可能出现病变严重处支架扩张不全。本研究旨在通过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随访观察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扩张不良对预后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一、病例资料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7月因冠心病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且于术后 8个月行血管造影及血管内超声 (IVUS)随访患者 1…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估经导管封堵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老年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房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于我院行房缺封堵术的34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5例老年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继发孔房缺患者作为肺动脉高压组。全部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d、1、3、6和12个月行经胸心动超声图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在透视及经胸心动超声图引导下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闭合房缺。结果所有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肺动脉高压组与非肺动脉高压组年龄分别为(67±5)岁和(24±9)岁,(P<0.01),心功能分级分别为2.8±0.7和1.7±0.7,(P<0.01),房缺直径分别为(30.5±3.2)mm和(14.2±4.0)mm(P<0.01),封堵器直径分别为(35.3±4.5)mm和(18.2±4.4)mm(P<0.01),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65.2±11.2)mmHg和(29.5±3.3)mmHg(P<0.01)肺动脉平均压分别为(31.0±4.4)mmHg和(17.9±1.1)mmHg(P<0.01),封堵后,肺动脉高压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为(36.6±11.4)mmHg,肺动脉平均压为(21.6±4.3)mmHg,均有明显下降,两者与术前比较P均<0.01,心功能有明显提高(从术前2.8±0.7增加到1.8±0.8,P<0.01)。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老年继发孔房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评估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支持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的作用。方法  16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作血流动力学支持 ,记录临床、介入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存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多支冠脉病变、高冠脉危险评分等高危因素。完全血运重建 12例。术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平均时间为 (3 1± 17)min ,主动脉舒张压和平均压显著升高 ,分别由 (69± 11)mmHg升至 (13 1± 15 )mmHg和 (82± 13 )mmHg升至 (111± 7)mmHg ,(P <0 .0 0 1)。平均随访 2年 ,1例死于心力衰竭 ,其余 15例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 ,无严重心脏事件存活率为 75 %。结论 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时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安全可行 ,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原发病变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 研究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 (Firebird)在原发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32例患者接受Firebird或普通支架置入术 ,其中Firebird组 6 0例 ,Cypher支架组5 2例 ,裸支架 (Mustang)组 2 0例。比较各组支架术即刻及近期结果。结果  3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3%、10 0 .0 %和 10 0 .0 % ,随访率为 88.3%、92 .3%和 85 .0 % ,硝酸脂药物停用率为 32 .1%、33.3%和2 9 .4 % ,再住院率为 5 .6 %、8.3%和 11.7% ,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但Mustang组较Firebird组心脏事件、再狭窄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升高 (术后 3种不良事件发生率都是 17.6 %和 0 % ) (P均<0 .0 1) ;而Cypher组与Firebird组比较 ,则无差异。结论 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较裸支架有效降低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的发生率。同时提供与Cypher药物洗脱支架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在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正常参考血管直径≤ 2 .7mm为小血管标准。应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 2 2例患者的 2 5处病变。结果  2 5处病变中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治疗 2 1处 (84% ) ,其中 7处因严重狭窄而予直径 1.5mm的常规球囊预扩张。2处因发生严重撕裂影响血流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 ;1处对角支开口病变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 ,但在前降支植入支架后残余狭窄增加至 70 % ,尝试再次通过导引钢丝失败 ;1处因近段血管严重扭曲切割球囊未能通过。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平均随访 (7.3± 3.0 )个月 (3~ 12个月 ) ,5例患者复发心绞痛 ,3例行冠脉造影复查 :1例为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再次予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 ;1例对角支开口病变因前降支支架再狭窄而完全闭塞 ;1例为其他冠脉新发病变。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安全可靠 ,为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及出院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入选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初发A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二尖瓣无返流组、轻度、轻-中度、中-重度返流组,随访患者的远期预后.结果:在448例AMI患者中,急性期院内死亡者24例.住院期间心超结果发现二尖瓣返流发生率为67.2%,其中轻度返流为51.1%、轻-中度为9.4%、中一重度为6.7%.门诊或电话随访到患者268例(59.8%),平均随访(33.8±19.6)月,共发生死亡37例(13.8%),其中心源性死亡19例(7.1%),非心源性死亡18例(6.8%).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死亡与二尖瓣返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R=1.504,95%CI:1.002~2.256,P=0.049),心源性死亡与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显著正相关(RR=3.088,95%CI:1.767~5.395,P<0.001),均独立于入院时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及有无靶血管重建. 结论: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在初发AMI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对预测AMI患者的远期死亡有意义,建议纳入AMI预后的危险分层,指导今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方法比较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Firebird^TM)与紫杉醇洗脱支架(Taxus^TM)对冠心病患者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7年6月,203例冠心病患者(283处病变)行药物洗脱支架术并在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其中136例患者(185处病变)置入Firebird^TM支架(Firebird组),67例患者(98处病变)置入TaxusTM支架(Taxus组)。结果203例患者(283处病变)中168例患者(236处病变)接受了一年随访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其中Firebird组108例患者(147处病变),Taxus组60例患者(89处病变)。两组患者基础临床情况及造影特征相似。Firebird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0.17±0.29mm比0.43±0.51mm,P〈0.0001)和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0.18±0.36mm比0.38±0.33mm,P=0.003)明显小于Taxus组,而两组近端参考血管晚期管腔丢失(0.11±0.27mm比0.15±0.32mm,P=0.321)和远端参考血管晚期管腔丢失(0.08±0.10mm比0.09±0.16mm,P=0.483)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IVUS分析显示,两组间平均支架面积、平均管腔面积、最小支架面积、平均支架体积、平均管腔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Firebird组平均内膜增生面积(0.35±0.58mm^2比1.29±1.26mm^2,P〈0.0001)、平均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数(5.45%±9.26%比17.38%±13.75%,P〈0.0001)、内膜增生最大面积百分数(9.41%±14.15%比31.56%±20.99%,P〈0.0001)、平均内膜增生容积(2.09±5.46mm^3比13.43±18.59mm^3,P〈0.0001)和平均内膜增生容积百分数(1.68%±5.84%比8.62%±9.90%,P〈0.0001)较Taxus组均明显减少。结论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Firebird^TM)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低,与TaxusTM支架相比,抑制内膜增生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狭窄和肾动脉狭窄患者同一住院期间内行经皮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急性期疗效.方法 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的冠状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根据造影剂用量和术前.肾功能情况,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即刻、7 d内和7 d后行肾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102例患者共有148处冠状动脉狭窄和113处肾动脉病变植入支架,即刻手术均成功.术后30 d随访,l例患者于术后15 d因自行停止服用氯吡格雷后出现心肌梗死,其余患者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65例高血压患者中,7例(10.7%)血压恢复正常,11例(16.9%)抗高血压药物减量,其余47例(72.3%)患者的血压无变化.2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术前血肌酐水平为(158±57)μmol/L,术后为(142±71)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和肾动脉狭窄患者同一住院期间内行经皮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估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8月 ,共纳入 84 7例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即刻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患者 ,分析肾动脉造影情况、肾动脉狭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并随机抽取 15 5例患者测定术前术后血清肌酐变化以评估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的安全性。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成功率高 (99.6 % ) ;造影前后血清肌酐无明显变化 [术前 :(77± 11) μmol/L ,术后 :(78± 5 ) μmol/L ,P >0 .0 5 ];肾动脉狭窄总体发生率为 19% (16 1/ 84 7) ,明显狭窄 (>5 0 % )占 7.1% (6 0 / 84 7) ,双侧肾动脉明显狭窄发生率为 3.9% (33/ 84 7) ;多因素分析显示肾动脉明显狭窄与年龄 (>70岁 )、高血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显著相关。结论 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 ,对准确发现肾动脉狭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同一住院期内用药物洗脱支架完全血运重建术的安全性及2年临床疗效。方法153例A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92例于同一住院期内接受除梗死相关动脉(IRA)外的其他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A组),61例仅接受IRA治疗(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介入治疗、住院期和术后2年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再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数、IRA分布及直接PCI成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平均(9.2±2.2)d后接受再次PCI。A组植入支架数为(3.0±0.9)枚,显著多于B组的(1.1±0.2)枚(P<0.01)。A组的住院天数为(17.4±5.1)d,显著长于B组的(11.5±4.9)d(P<0.01)。住院期间,A组死亡2例,B组死亡3例,A组发生支架血栓形成1例,A组总MACE发生率为4.3%,B组为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临床随访中,A组的再入院率为28.3%,显著低于B组的67.7%(P<0.01),但两组间病死率(6.5%比8.2%)、再梗死发生率(3.3%比3.3%)、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3.3%比6.6%)、MACE发生率(10.9%比14.8%)、明确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率(1.1%比1.6%)及2年无MACE生存率(89.1%比85.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同一住院期内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术是安全的,且能显著降低再次入院率,远期MACE发生率也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