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辨证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6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辨证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61例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61031)王树庆,李建华,赵世琴,张圣明,刘捷,李义清,刘素娟,王桂荣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辩证施治;中医药疗法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AA),属中医血证、虚劳、亡血等范畴。自1990年至1994年我们...  相似文献   
102.
愈障汤为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愈障汤为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治疗组 6 8例用愈障汤加西药治疗 ,对照组 6 0例单用西药治疗 ,并采用新型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于治疗前后检测骨髓细胞内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 (SDH)、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AP)含量。结果基本治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治疗前患者 CCO、SDH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 ,NAP含量异常高于健康人 (P<0 .0 1) ,治疗后治疗组 CCO、SDH、NAP三项指标含量接近正常 ,而对照组与健康人比较仍有一定差距。愈障汤为主治疗 CA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骨髓细胞内生物氧化酶系列 ,阻抑了造血细胞的过度凋亡 ,促进其增殖与分化 ,进而使骨髓造血得以重建。  相似文献   
103.
中药露蜂房蛋白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中药露蜂房蛋白(NVP)抗白血病的作用,为中药露蜂房治疗白血病和开发新的抗白血病药物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NVP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形态结构的影响;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NVP对K562细胞凋亡相关信号转导蛋白NF-k Bp65、β-catenin及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1.NVP处理组K562细胞生长饱和密度降低,表示细胞增殖减弱。2.透射电镜下发现,NVP处理组K562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3.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光密度值(A值)显示,NVP处理组K562细胞中NF—k Bp65、β-catenin细胞核内转导减少,iNOS表达减弱。结论NVP有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信号传导因子NF—k Bp65、β-catenin及iNOS的表达,从而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4.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4+细胞bcl-2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l 2是调节细胞凋亡的原癌基因 ,可抑制细胞凋亡 ,延长细胞寿命。我们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及正常骨髓CD3 4 细胞中bcl 2蛋白的表达 ,以期从bcl 2的表达情况了解再障的发生。病例和方法1 临床资料  30例再障患者 (再障组 )均为我院附属医院1997~ 1999年住院患者 ,诊断均符合 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8~ 6 4岁 ,平均年龄 36岁。初治 9例 ,复治 2 1例 ;原发 2 2例 ,继发 8例 ;慢性再障 2 4例 ,病程 3~ 2 2 0个月 ,平均 36个月…  相似文献   
105.
美多巴联合坎离饮治疗帕金森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运动迟缓、肌肉强直及震颤,早期服用美多巴有效,但长期服用出现不良反应。现将近年来我们用美多巴加自拟坎离饮治疗帕金森病30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脐血源性T淋巴细胞在小鼠体内的存活、浸润情况,以及对红白血病(EL)小鼠的治疗作用,为探讨脐血源性T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白血病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分离制备脐血源性T淋巴细胞,对其标记后经尾静脉或腹腔移植入红白血病BALB/c小鼠体内,采用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脐血源性T淋巴细胞在小鼠体内的存活时间、浸润状况及其对白血病小鼠脾脏结构的影响.结果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s)经植物血凝集素(PHA)诱导后,绝大多数细胞为CD3+ T淋巴细胞,阳性率可达(83.42±1.26)%;移植后第3、7天均可在小鼠外周血和肝、脾组织中检测到人CD3+细胞和Brdu+细胞;两实验组(EG)小鼠肝、脾组织内均见CD25+细胞散在浸润;两实验组EL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27.25±7.06)d和(24.74±2.93)d,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显示,在荧光显微镜下见对照组细胞核荧光均匀,凋亡细胞较少;实验组部分白血病细胞呈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染色质高度凝聚,致密浓染,或裂解成碎块状,边缘光滑清晰;透射电镜下见对照组小鼠脾内白血病细胞广泛浸润,实验组小鼠部分白血病细胞呈现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核染色质浓缩、边集;核碎裂,可见凋亡小体,粗面内质网(RER)扩张,线粒体(Mi)呈现空泡样变及髓样变.结论脐血源性T淋巴细胞能在白血病小鼠体内存活并趋化至白血病细胞浸润部位,发挥其相应的功能,对白血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静脉高压对大隐静脉和脾静脉管壁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曲张大隐静脉(20例)、门静脉高压性脾静脉管壁(14例)、正常大隐静脉(8例)和正常脾静脉(6例)标本,制作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果电镜下曲张性大隐静脉和高压性脾静脉管壁均出现内皮细胞线粒体变性,平滑肌细胞胞浆内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增多,肌丝减少等改变。结论静脉高压影响曲张性大隐静脉和高压性脾静脉管壁细胞形态学的重塑,二者的改变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含血栓的曲张静脉管壁细胞学重塑特征.方法 收集单纯曲张大隐静脉管壁标本27例,含血栓的曲张大隐静脉管壁标本23例,另设13例正常大隐静脉管壁标本作对照,制作切片在电镜下观察.结果 血栓组内皮细胞内有"棒状小体"(11/23)、"圆形颗粒"(10/23);平滑肌细胞核型不规则(17/23),部分线粒体嵴模糊、空泡变、髓样变(19/23),肌丝基本消失(20/23);曲张组平滑肌细胞核型不规则(5/27),线粒体有嵴断裂、空泡变、髓样变(6/27),细胞质中肌丝少;对照组内皮细胞细胞质内见大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平滑肌细胞呈梭形,细胞质内含有大量肌丝,细胞器很少.结论 血栓组管壁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微观结构改变比曲张组更明显,推测可能与静脉高压和缺氧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红细胞膜蛋白组分的异常改变,用SDS-PAG电泳法分析了CAA患者和健康人各20例,实验性溶血性贫血(HA)兔,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兔和正常兔各20只的红细胞膜蛋白的生化组分。结果显示CAA患者的膜蛋区带Ⅲ和区带Ⅳ均明显短于正常人,其中有8例所有区带均缩短,有12例带Ⅰ-Ⅶ缩短。经光密度计扫描计算各区带蛋白质百分含量显示,CAA患者的带Ⅰ-Ⅶ低于健康人,带Ⅷ高于健康人,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所有模型兔与正常兔比较带Ⅳ缩短比带Ⅲ更明显,其它谱带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些结果表明CAA患者红细胞膜蛋白组分有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10.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30例,经治疗缓解的20例。健康对照30例。 二、方法 1.RBC寿命的测定方法参见文献。 2.RBC冷冻蚀刻样品制备方法参见文献。电镜下拍照RBC质膜膜内颗粒照片(放大120000倍),测量其颗粒数/cm~2、颗粒直径(mm)和颗粒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