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中国医学   7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王晓群  张国骏 《天津中医药》2013,30(11):667-668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被尊为“方书之祖”,其立方之法奇妙深奥,舍性取用之法甚是如此。将舍性取用之法与寒热并用之法进行对比,并对运用舍性取用的经方进行分析。运用这种立方方法,可扩大药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2.
刘玉玲  张国骏 《环球中医药》2020,13(9):1614-1616
中医常变思维是中医学习和临床上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即在掌握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拥有知常达变的思维和能力,防止以常赅变导致失治、误治。而消谷善饥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病机为胃热炽盛,笔者通过翻阅有关文献发现消谷善饥证型寒热虚实各不相同,病位在胃而不止于胃。故笔者运用常变思维分析消谷善饥,总结出消谷善饥的证型从虚实角度讲实证为常,虚证为变;从实证角度讲胃热炽盛为常,湿邪、痰浊、瘀血与胃热相合致消谷善饥为变,从虚证角度讲阴虚燥热为常,脾胃气虚为变;从病位上讲消谷善饥是脾胃的一种症状,故病在脾胃属常,病在脾胃而兼夹其他脏腑的病变和病理产物为变。  相似文献   
23.
24.
《伤寒论》230条居于阳明病篇,然方用小柴胡汤论治。众多医家对此条文解释不一,有从阳明立论而谈,有从少阳立论而谈。笔者从原文病理机制等分析,试探讨《伤寒论》230条所带来的疑惑问题。  相似文献   
25.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充盛,则神明灵通变化,筋脉运动便利,而百病不生.若阳气去,则神明乱,筋脉硬,为危为病,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生理功能的完成更离不开阳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伤寒论》少阴篇304条所论临床意义深远,必须以原文的整体结构作为背景,契合临床实际才能分析透彻。故着重就《伤寒论》304条与305条进行解析,另从304条灸法的运用,以及附子汤中芍药的作用等多个方面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27.
临床中咳嗽为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以兼见咳痰者为众。痰咳者往往咳之不利,而又终之于痰尽咳愈。故将咳嗽中抽取痰咳一证,浅析痰咳之机由、援引历代医家方论以资博证。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不孕不育呈增长趋势,中医治疗不孕症具有一定优势和较好疗效。张国骏教授运用补肾疏肝法治疗不孕症疗效显著。笔者仅就其中1例简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29.
论阳明病热证与实证之兼夹与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伤寒论》相关原文为依据 ,围绕阳明胃肠燥热“充斥”与“结聚”是形成热证与实证之关键病机 ,结合病史、治疗及其他内外因素 ,从疾病动态发展角度探究阳明病篇存在的某些不典型证候。结论 :阳明病热证与实证之兼夹证候确实存在 ,且证候间可动态转化。由于患者燥热程度、就诊迟早、津液耗损等诸多因素的差异 ,临证所见又可有热证初转实之偏热型、热证转实之并重型、热证转实之偏实型、典型热证转实型等  相似文献   
30.
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邪入阳明,正邪相争剧烈,邪热盛极的阶段,其性质多属里、热、实证。阳明热证多见于感染性疾患,内毒素作为感染后细胞因子"瀑布反应"的诱导因子在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