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中国医学   7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1.
浅谈阳明腑实证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明腑实证属于《伤寒论》的六经病证,在腹部疾患中,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等的不同时期均可出现阳明腑实证表现,在不同时期又有其特殊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点。我们的前期工作提示阳明腑实证的发生发展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进一步明确阳明腑实证的病理机制,对于理解《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阳明腑实证患者内毒素、炎症介质变化情况,探讨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阳明腑实证患者25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大承气汤作为中药组,检测入院时及治疗后3d血浆内毒素(ET)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阳明腑实证患者经治疗后血浆ET及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降低,尤以中药治疗组降低更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对阳明腑实证患者血浆ET及血清TNF-α、IL-6、IL-10具有调节作用,阳明腑实证患者血清TNF-α、IL-6、IL-10变化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3.
石琢莹教授善用经方且疗效显著,临床强调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两年,感想颇多,试将石老应用乌梅丸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1泄泻例1患者,女,69岁,2002年11月16日就诊。主诉腹泻近5 a,时轻时重。直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溃疡型结肠炎。诸药不效,现症:形弱体羸,面色少华  相似文献   
64.
刘昉为宋代著名的儿科学家.所著<幼幼新书>40卷,设667门,计一百数十余万言,是中国古代儿科学中一部巨著.内容包括儿科总论、病源形色、胎教、调理、摄护、初生疾病、先天疾病、内科杂病.其学术贡献首次全面收集整理儿科文献不仅搜罗广博,而且对所征引儿科古籍文献进行了校注,并保存了大量古医籍佚文.构建儿科学学术体系.荟萃儿科学术精华不管是先贤古论,还是近世方论,甚至民间秘诀,凡是儿科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试验,<幼幼新书>无不兼收并蓄,诸家并存.  相似文献   
65.
石琢莹教授善用经方且疗效显著,临床强调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两年,感想颇多,试将石老应用乌梅丸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6.
《伤寒论》一书文字艰深,难于理解.笔者在学习和讲授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以下简称《教材》)第104条原文:"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相似文献   
67.
《伤寒论》第131条争议颇多,笔者认为病发于阳可以理解为发热重恶寒轻的太阳病,病发于阴可以理解为恶寒重无发热的太阳病;"痞"字不能理解为心下痞,当理解为藏结;结胸证中的水饮是下法伤脾产生的。  相似文献   
68.
从《伤寒论》探讨问诊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锟  徐玲  张国骏 《天津中医》2012,(5):452-453
诊断过程中势必要进行鉴别,而问诊在鉴别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结合《伤寒论》,从问诊以鉴别主症、兼症、同症、病性四方面论述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9.
张涛  杨瑾  张国骏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45-1146
通脉养心丸是以心悸、心律不齐为主要表现的心系疾病治疗的常用中成药.在寒温统一论的指导下,发现通脉养心丸以《伤寒论》炙甘草汤通阳复脉治法为基础,结合《温病条辨》甘润养阴治法,并通过方证相应、药效探讨,得出其典型证候为心中悸动、心痛、脉律不齐,兼见口燥咽干、神倦欲眠、舌赤苔老等.  相似文献   
70.
以"左肝右肺"理论治疗肠鸣泄泻,探讨"左升右降"与脾胃气机升降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人体气机阴阳升降相交中肝肺两脏的功能与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