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中国医学   7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自《黄帝内经》出现以来两千余年的中医学发展过程发现,传统性是中医学的学术特征,整体性是中医学的理论特征,实验性是中医学的发展特征。1传统性是中医学的学术特征1.1医易同源,远出上古在中国现存的各种传统学术中,易学应算是最古老的一种,而中医学历史之悠久程度直与易学相比肩。据传,上古时代的三皇之一———伏羲氏,既是易学的鼻祖也是中医学的开山:他创立了先天八卦,此为易学的源泉;又创制了九针,此为针灸的起源。伏羲氏的臣子阴康氏发明了引舞疗法,此为后世导引气功、保健体育的滥觞。上古易学相传有三家:连山易、归藏易与周易。神农…  相似文献   
102.
《伤寒论》原文分析,既是本学科的重点,又是研读的难点。《伤寒论》大多数原文符合四要素、三要素、二要素的结构规律,四要素结构是《伤寒论》原文的基本结构。根据原文结构特征,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疾病的动态变化规律,详参病史、治疗史、体质、感邪等诸多因素,进行动态、系统、综合分析,把握病证发展趋势,从而确立正确的治疗方案与方法。其运用步骤为:明确结构与要素、解析原病与主症、分析病史治疗史、动态归纳现病证、结合病势议治疗。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观察四逆散对肝损害细胞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来研究四逆散的保肝作用。[方法]采用石胆酸灌胃造成肝损害,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肝组织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石胆酸灌胃能增强小鼠肝组织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四逆散能降低灌胃石胆酸小鼠肝组织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结论]四逆散对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bax蛋白的表达,减少肝细胞的凋亡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4.
阳明病的分类问题,受注家的学术思想影响,或以经证与腑证分类,或以热证与实证分类.张仲景于原文中并未提经腑两字,也未言热证、实证,实乃后世为便于归纳而有所阐发.明确阳明病的发病、性质、证候分类,对于理解<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正确指导临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5.
浅谈"传"经、"经尽"、"再经"、"过经"揭示的辨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伤寒论》中反映外感病发展的病机、病势且具有辨证意义的原文入手,探讨“传”经、“经尽”、“再经”、“过经”的内涵及辨证意义。结论:(1)“传”经,提示邪气波及或递转他经。前者指部分邪气内传他经;后者指邪气离表而尽转他经。(2)“经尽”,寓示病势转归的两种形式。一是指邪离本经而转入下一经的趋势,即“再经”;二是指邪气尽离本经而转愈的趋势,即“经不传”。(3)“过经”有两种情形:一为由表入里而病进;二为由阴转阳而病退。前者泛指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时的病性转变;后者指病由太阴转入阳明而转愈。  相似文献   
106.
目前为止 ,大多将伤寒的涵义分为广义和狭义 ,分别解释为“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和“感受寒邪 ,感而即发的外感病”。笔者于教学中 ,也多遵旨授业 ,不越雷池。然每于解惑之余 ,颇感确有细化的必要。《伤寒论》涉及“伤寒”二字的原文有 98处。其内涵既有广义、狭义的不同 ,又有泛指、特指的区别 ;既有专论病证者 ,又有兼论证候转变者。其不同层面的内涵 ,仅以广、狭区分 ,恐难明经旨。本文试从常规内涵和特殊指代的两个视角 ,做如下探讨 ,不当之处 ,望同道指正。1 常规内涵“伤寒”既有泛指一切外感疾病总称的广义内涵 ,又有专指感寒而发类外…  相似文献   
107.
后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有不少条文涉及针灸疗法,其针灸经络学术思想,是构成仲景辨证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与《伤寒论》的其它部分一样,其理论体系导源于《内经》,并有极大的发展和提高。笔者拟就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斧正。1六经分证与经络《伤寒论》之六经仅取《内经》之名称,用以分证的六经辨证体系已成为辨证之纲领,论治的准则,其意义远远超出《内经》“六经”之名称。《热论》云:“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伤寒一日,太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伤寒论》…  相似文献   
108.
《伤寒论》课程是高等中医药教育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既是中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也是中医临床技能的提高课.2003-201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共出版发行了7种版本《伤寒论》规划教材,适用于本科及长学制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文章通过对其系统、全面的研究,发现各版教材均具有以"三基""五性"为主要指...  相似文献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