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1 毫秒
21.
掌腱膜桡侧挛缩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  
目的探讨掌腱膜桡侧挛缩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因掌腱膜桡侧挛缩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8例的病变均位于虎口和大鱼际区域,表现为皮肤纠集、结节和条索,很少影响拇指的活动范围。均手术切除局部的掌腱膜条索。7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1个月;1例失访。结果掌腱膜桡侧挛缩多与尺侧挛缩并发,手术治疗总体疗效较好,仅有1例复发。术后病理证实切除的组织为挛缩的掌腱膜。结论掌腱膜桡侧挛缩的发病部位集中于第一掌指关节的掌侧、大鱼际尺侧、虎口部位和大鱼际桡侧,未见累及指问关节,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2.
不稳定型的掌、指骨骨折,常选用骨折切开复位加内固定术。我们测量了9只尸手45指的掌、指骨骨髓腔的内径。根据测量数据,将冷冻干燥异体骨制备成大小不等的三棱骨栓备用,采用同种异体骨栓作掌指骨髓腔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3.
成向东  张云涛  张友乐 《中国骨伤》2004,17(12):710-710
不稳定型的掌、指骨骨折,常选用骨折切开复位加内固定术。我们测量了9只尸手45指的掌、指骨骨髓腔的内径。根据测量数据,将冷冻干燥异体骨制备成大小不等的三棱骨栓备用,采用同种异体骨栓作掌指骨髓腔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使用多种免疫抑制剂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轴突和髓鞘再生的影响。方法切断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并予以端端吻合,分组分别联合给予不同时间的甲基强地松龙、CsA和FK506(B组术后使用2 d的甲基强地松龙20 mg·kg~(-1)·d~(-1);C组在B组的基础上,术后使用2周的FK506,剂量为1 mg·kg~(-1)·d~(-1);D组在B组的基础上,术后使用4周的FK506,剂量同C组;E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后使用2周的CsA,剂量为2 mg-kg~(-1)·d~(-1);F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后使用4周的CsA,剂量同E组),对照组(A组)不给药,于术后1、2、4周取材坐骨神经,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Nf和S100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形态学观察,实验组较对照组神经吻合口远端的许旺细胞崩解不彻底,吻合口近端的神经轴突退变距离缩短,神经轴突生长速度更快,神经的再髓鞘化程度更高,早期即可见中央动脉形成。用药2周组与用药4周组在神经修复的组织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NF和S100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后,提示用药组神经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A组),而联合用药组(C、E组)的神经生长速度在2周内比单纯使用甲基强地松龙组(B组)更快。联合用药组(C、E组)S100阳性染色的数量在2周内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结论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以对神经吻合口远端的许旺细胞和神经吻合口近端的神经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短期用药就可以取得与长时间用药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5.
目的较全面地了解目前肌腱修复水平与现状,就肌腱修复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肌腱修复的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广泛查阅近几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我院500余例肌腱修复病例,就肌腱修复中发生的问题、肌腱缝合后早期功能练习、肌腱粘连与松解、肌腱缝合材料与方法、肌腱移植以及异体肌腱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肌腱愈合中肌腱存在内愈合与外愈合两种方式,加强肌腱的内愈合,减少外愈合,干预其愈合过程,可以减少肌腱粘连。通过选择合适的肌腱缝合材料与缝合方法,早期牵引支具的合理应用,可以降低肌腱的粘连的发生几率。肌腱粘连松解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以减少肌腱再粘连及断裂的发生。异体肌腱应用技术较为成熟,特别是多条肌腱移植以及分类肌腱移植滑膜与非滑膜肌腱、复合肌腱移植方面有优越性。结论通过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加强对肌腱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预防与避免不必要的技术失误,提高肌腱修复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26.
肌肉缺血挛缩原因诸多,而较常见的前臂肌肉缺血挛缩,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肌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肌肉变性、纤维化形成瘢痕,挛缩的肌肉失去弹性而影响功能。我们在经过8个月至一年的观察后,患肢功能不再改善,进行手术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针对其手术时机及方法进行探讨,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从1996年至1998年共收治本病患儿15例,男女比例为12:3,年龄6-13岁之间,平均年龄8.6岁,患肢左右手比例为7:8。病因:前臂或肱骨髁上骨折9例;前臂挤压伤6例,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前…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介绍切开复位局限性内固定与微型外固定架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掌指关节的Pilon骨折.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的方法恢复关节面平整度,用直径约0.8~1mm细克氏针进行不超关节的局限性固定,应用微型外固定架进行超关节的加强固定,并将关节间隙撑开约1~2mm.随访中指导患者早期进行手部功能锻炼.4~6周拆除外固定架,6~8周拔除内固定克氏针.通过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关节面的平整度,通过测量手指关节活动度和手指捏力进行手功能评定,结合患者主观感觉和主观满意度评分,综合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1.8个月(7.8~14.2个月).16例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6~8周.X线片示关节面平整度良好.患指总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MP+PIP+DIP)达到正常侧的80%~97%,手指捏力达正常侧75%以上.其中2例出现近指间关节伸直受限,分别为受限10°和20°.患者均没有明显的关节疼痛,均未发生针道感染,患者主观满意度良好.结论 切开复位局限内固定与微型外固定架相结合的方法是治疗掌指关节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外固定架在治疗中起到协助复位,加强固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囊和侧副韧带的挛缩、减轻关节粘连等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关节移植在手外科应用的可行性,为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相关的实验基础与临床经验.方法 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我们在异体关节移植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就关节移植的免疫学、组织学、低温生物学、骨端的固定与骨愈合、关节软骨的保护与再生进行实验研究与临床探讨.结果 实验研究证实骨组织、骨膜组织、骨髓组织均有免疫原性,其中以骨髓组织为主.经低温冷冻处理后可以降低组织的免疫原性,移植后供体与自体骨可很好愈合.移植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影响关节的营养与再生.在临床应用9例,中早期的结果是理性的,但一年以上的病例随访发现关节软骨发生退变,远期结果不甚理想.结论 实验研究与临床探索证实了在不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采用深低温冷冻处理异体关节移植,解决了关节骨移植免疫排斥的问题,骨端的可靠的内固定可以加速骨愈合并利于软骨的演变与再生,但随后软骨的退变与调控仍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结果(其中改良Bunnell法14例,Brand法4例).术后按疗效功能评定标准和Brand手功能评定标准,得出术后疗效的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18例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33%.结论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的适应证为单纯尺神经损伤者,其他复合性损伤术后疗效较差.同时应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止点缝合张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结果(其中改良Bunnell法14例,Brand法4例).术后按疗效功能评定标准和Brand手功能评定标准,得出术后疗效的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18例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33%.结论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的适应证为单纯尺神经损伤者,其他复合性损伤术后疗效较差.同时应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止点缝合张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