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37篇
  2篇
中国医学   9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31.
目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PGC-1α)是一种重要的核受体辅助激活因子,参与调节肝糖分解、糖异生以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在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平衡和糖脂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PGC-1αmRNA在OLETF大鼠肝脏、骨骼肌、脂肪和胰腺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PGC-1α在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①实验动物模型建立:从第8周开始喂养OLETF和LETO大鼠10%蔗糖水,每周测体质量,于第14、18、22、28周时进行OGTT并测定大鼠血脂值。OLETF大鼠在第18周时全部成为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建立成功。②第8周和28周分别取LETO和OLETF大鼠肝脏、骨骼肌、脂肪和胰腺组织,提取总RNA,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组织中PGC-1αmRNA的表达量。结果①OLETF大鼠体质量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随周龄增加逐渐增加,从14周起高于同周龄LETO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空腹和糖负荷后胰岛素浓度从22周起OLETF大鼠高于同周龄LETO大鼠。②第8周时,OLETF大鼠肝脏、骨骼肌、脂肪和胰腺组织PGC-1αmRNA的表达与LETO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第28周时,与LETO大鼠相比,OLETF大鼠PGC-1αmRNA在肝脏(0.040±0.006vs0.074±0.003,P=0.029)和胰腺(0.659±0.299vs1.610±0.091,P=0.029)中表达明显下降,而在骨骼肌(0.192±0.065vs0.104±0.012,P=0.029)中表达则明显增加。在脂肪组织(0.055±0.036vs0.161±0.124,P=0.100)中表达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LETF大鼠28周时表现出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的病理变化,PGC-1αmRNA在肝脏、胰腺和脂肪组织表达减少,骨骼肌组织表达增加,可能是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状态下的一种代偿性反应,提示PGC-1αmRNA在组织内表达变化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和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槿枝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β-谷甾醇(2)、香草醛(3)、syriacusin A(4)、hibiscolactone(5)、莨菪亭(6)、臭矢菜素C(7)、反式丁烯二酸(8)、山柰酚(9)、槲皮素(10)、胡萝卜苷(11)、壬二酸(12)、丁二酸(13)、芦丁(14)。结论 化合物7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8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非手术疗法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0 例纳入观察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 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进行中医辨证后予以自拟中药方内服外熨,对照组口服钙尔奇、肌注鲑鱼降钙素,均治疗2月后对比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当,但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提升,但治疗组提升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非手术疗法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有较好疗效,但辨证使用中医药内服外熨能更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预防伤后便秘、腹胀等.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质γ-氨基丁酸A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s,GABAAR)在脑缺血不同时段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探讨其在急性脑缺血中变化的意义。方法:6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6 h组、12 h组、24 h组3、d组、7 d组1、4 d组(均为手术组),假手术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至规定时间点取大脑组织,行HE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损伤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判断神经元阳性表达的强弱;用形态分析系统检测各组GABAAR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各手术组GABAAR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缺血6 h其表达既有降低,至12 h降至最低。而假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缺血可引起GABAAR表达下调,致使其对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抑制作用减弱,这种下调和减弱程度与脑缺血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提示GABAAR在缺血性脑损伤中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减缓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程,同时GABAAR作为脑内最主要的一种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受体,除通过其配体门控性Cl-通道介导的效应对抗"兴奋毒性"作用外,G...  相似文献   
35.
见血封喉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见血封喉树叶(Antiaris toxicaria Lesc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萃取法、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见血封喉树叶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壬二酸(1)、丁二酸(2)、香草酸(3)。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36.
动态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与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7.
<正>今年5月在英国伯明翰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年会上,NICE发布了2型糖尿病预防的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NICE应英国卫生部要求制定的预防2型糖尿病的公共健康指南,是指南制定小组在充分综合现有的文献证据、经济模型、专家意见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棕榈酸培养INS-1细胞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和胰岛素分泌能力的关系. 方法 INS-1细胞在50、100、400 μmol/L棕榈酸培养4、8、12、24、48 h检测PGC-1α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增殖活力、Bcl-2蛋白、基础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结果 50 μmol/L棕榈酸培养时,INS-1细胞PGC-1α mRNA48 h有增多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 h细胞增殖活力降低,24、48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l-2蛋白表达无变化;48 h基础及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量增加.100μmol/L棕榈酸培养时,INS-1细胞PGC-1α mRNA 24 h表达增加,48 h蛋白表达增加;8、12、24 h细胞增殖活力降低,48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l-2蛋白表达无变化;基础及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量增加.400 μmol/L棕榈酸培养时,INS-1细胞PGC-1α mRNA 12 h表达增加,24 h后PGC-1α蛋白表达进行性增加;8h起细胞增殖活力降低;24 h起Bcl-2蛋白表达减少;48 h基础胰岛素分泌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降低. 结论 轻、中度高脂培养条件下INS-1细胞PGC-1α表达轻度增加,与细胞增殖活力改变和胰岛素分泌能力增加相关,重度高脂培养条件下INS-1细胞PGC-1α表达增加,与细胞增殖活力减低、抗凋亡减少和胰岛素分泌能力受损相关,提示PGC-1α可能参与棕榈酸对INS-1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改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引起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新生儿皮肤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皮肤感染的206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胎膜早破与无胎膜早破病史者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分别为4.19%、2.09%;产程延长者与产程正常者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分别为6.46%、2.09%;分娩方式为剖宫产者与阴道分娩者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分别为2.99%、0.69%;羊水性质正常与异常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分别为1.73%、6.72%;有窒息与无窒息的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分别为11.11%、2.2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单、双、3、5人病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60%、1.24%、2.05%、3.55%,单人病室与双人病室、双人病室与3人病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人病室与单人、双人、3人病室,单人病室与3人病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受到分娩方式、产程、是否存在围产期合并症以及病室人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功能状态。方法分析5523例患者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的结果,根据WHO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糖代谢正常(NGT)组、单纯空腹血糖升高(IFG)组、单纯糖耐量减低(IGT)组、空腹血糖升高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结果(1)HOMA-IR:IFG、IGT、IFG+IGT和T2DM组比NGT组分别增加41%、19%、47%和69%(P〈0.01)。(2)校正IR影响后,IFG、IGT、IFG+IGT和T2DM组比NGT组HOMA-β分别下降54%、19%、55%和68%,△I30/△G30分别下降47%、40%、63%和82%(P〈0.001);IFG、IFG+IGT和T2DM组AUCI比NGT组分别下降27%、26%和30%(P〈0.01)。结论(1)从IGT、IFG、IFG+IGT到T2DM发展过程中IR程度逐渐加重,胰岛β细胞早时相分泌和基础分泌功能逐渐衰竭,晚时相分泌代偿能力功能减弱,总体分泌功能逐渐减退。(2)从NGT、IGT、IFG、IFG+IGT到T2DM的糖代谢异常发生发展过程反映了胰岛β细胞早时相、基础和整体分泌功能逐渐衰退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