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诱导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冉灌注模型后的形态学改变。以探讨BDNF诱导的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的可行性。方法以BDNF诱导或末诱导的MSCs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周及4周后。用患侧脑重量与对侧脑重量的比值来比较各组脑萎缩程度,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脑梗死灶边缘超微结构。结果移植诱导或未诱导MSCs的患侧脑/对侧脑重量比值均较未移植组高。但诱导组和未诱导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移植BDNF诱导或未诱导MSCs可显著减少腑梗死灶边缘神经元坏死和凋亡,移植BDNF诱导MSCs还可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结论BDNF诱导或未诱导的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可减轻脑萎缩程度,减少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坏死,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体外增殖和不同诱导剂对hMSC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hMSC,培养扩增。分别用参芪液、β-巯基乙醇(β-ME)和复合成分诱导剂体外定向诱导hMSC分化为神经元。于诱导后1,3和5h分别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样细胞和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并进行神经元样细胞定量分析。结果 加入3种诱导剂后,可使hMSC特异性的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阳性,GFAP阴性。神经分化的定量分析显示诱导后1,3和5h,参芪液诱导NSE,NFH阳性细胞分别为50.3%,63.5%,79.6%和46.5%,58.9%,77.5%。经β-ME诱导NSE,NFH阳性细胞分别为44.6%,60.9%,77.2%和43.7%,56.1%,75.6%。经复合成分诱导NSE,NFH阳性细胞分别为50.5%,62.3%,80.5%和45.1%,59.1%,78.8%。结论 hMSC可在体外扩增、传代,并能被不同诱导剂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建立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体外培养?纯化?扩增方法,并进行体外定向诱导条件下的多向分化潜能鉴定?【方法】 取3~18月雄性C57BL/6J小鼠(共48只)骨髓细胞,贴壁培养后,用免疫磁珠法纯化,观察纯化后的细胞形态,对3?10?20代的MSC进行细胞生长曲线绘制;并检测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的分化能力?【结果】 小鼠MSC在体外可以诱导成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MSC连续传代培养达30代以上,细胞的形态?抗原表达无改变,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结论】 该方法获得的MSC具有高度增殖?多向分化潜能?生物学特性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64.
<正> 患者男,23岁,12年前因两眼睑浮肿,高血压,肉眼血尿,被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治疗半月余,症状缓解出院。一直不规则服用中药治疗,至1991年6月始感乏力、头晕、食欲下降,于1991年10月因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全程肉眼血尿一周入院。体检:T 36.8℃,R 20次/分,P 90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了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血浆、脑脊液谷氨酸浓度的改变,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测定ALS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浆及脑脊液谷氨酸含量,比较两者的不同,并对不同病情ALS患者的谷氨酸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ALS患者血浆、脑脊液谷氨酸的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病情患者间的谷氨酸浓度也有区别,谷氨酸水平升高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关。结论 ALS患者血浆和脑脊液的谷氨酸水平较正常高,脑脊液谷氨酸浓度比血浆浓度敏感,临床病情越重,谷氨酸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66.
目的:改进体外成肌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取20只小鼠分4组,取股骨肌用肌块法进行成肌细胞原代培养,并重复利用肌块6次。对培养的成肌细胞进行生长状态观察及免疫的组化鉴定。结果:重复6次使用肌块培养的成肌细胞生长、分化良好;一次差速贴壁纯化后,经免疫组化方法鉴定,96%以上的细胞呈肌细胞特异抗体阳性反应。结论:重复肌块法培养成肌细胞,省略了重复组织获取、消化等烦琐步骤,培养效率明显提高,并可获得高纯度的成肌细胞。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鼠(dko鼠)的骨骼肌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获取4~5周龄C57BL/6鼠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3 d,以1.2×107个细胞/只静脉移植到7 Gy γ射线预处理的6只dko鼠(7~8周龄).8周后,检测移植鼠肌肉组织dystrophin蛋白表达、显微以及超微结构改变,并比较两组生存期.[结果]6只dko鼠骨髓干细胞移植8周后,约有7%骨骼肌肌纤维表达了dystrophin蛋白,骨骼肌组织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治疗组生存期有明显延长.[结论]静脉移植同种、同系鼠骨髓干细胞的dko鼠,8周之后,部分骨骼肌细胞有缺失蛋白的表达、其微观病理变化有了一定改善,生存期得到延长;提示干细胞移植治疗DMD有效.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BMP-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3~18月雄性C57BL/6J小鼠(共50只)的骨髓细胞, 分离贴壁培养后, 用免疫磁珠法纯化, 并鉴定为MSCs后, 再进行贴壁培养24 h后, 分别在成骨细胞诱导培养液中加入100 μg/L BMP-2和0.5 nmol/L FGF-2持续诱导7、 14、 21 d后, 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 Vonkossa染色以及茜素红染色, 并用递转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标志性基因(Runx2/cbfa1、 Alp、 collagen-1、 osteocalcin)的表达情况.结果:BMP-2刺激组的ALP活性以及钙化结节明显高于对照组, Runx2/cbfa1, ALP, collage-1, osteocalcin的mRNA呈高表达; FGF-2刺激组的ALP活性以及钙化结节也高于对照组, Runx2/cbfa1、 Alp、 collagen-1、 osteocalcin的mRNA表达量也高于对照组, 但不如BMP-2明显. 结论:BMP-2和 FGF-2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中神经元特异性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分别用BDNF和β-巯基乙醇(β-ME)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在诱导1 h、6 h、12 h及24 h后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estin、NSE、MAP-2及GFAP)的表达,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时点的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凋亡。 结果: 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β-ME和BDNF诱导的细胞均能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estin和NSE,不表达MAP-2;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GFAP也有较弱表达。β-ME组诱导12 h后nestin的表达转为阴性,NSE表达也减弱,而BDNF组直至24 h nestin和NSE表达才渐转阴性;BDNF诱导的细胞S期百分率均较同时点的β-ME组高,β-ME在诱导后12 h出现了凋亡峰,BDNF诱导组在观察的时点内均未出现凋亡峰。 结论: β-ME诱导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蛋白表达的减少与细胞凋亡在时间上一致,说明分化后细胞死亡的原因可能与凋亡有关;而BDNF诱导细胞的蛋白表达减少与细胞凋亡无关,提示BDNF诱导分化后的细胞死亡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或者BDNF可能有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骨髓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模型鼠(mdx鼠)后,骨骼肌中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以及病理、生理和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从而正确评价骨髓移植治疗DMD的疗效。 方法: 以正常C57鼠作为供者,以致死剂量放疗后的mdx鼠作为受者进行骨髓移植,在移植后4个月和6个月分别用荧光免疫组化法观察抗肌萎缩蛋白表达情况,用HE染色观察并计算骨骼肌细胞核中心移位纤维比例(CNF),同时进行mdx鼠腓肠肌电生理检查和运动功能检测。 结果: 骨髓移植后的mdx鼠骨骼肌细胞膜上有部分抗肌萎缩蛋白表达,CNF比例和肌肉湿重下降,mdx鼠的被动运动功能增强。 结论: 骨髓移植后,骨髓干细胞在mdx鼠体内的骨骼肌和骨髓中定居,并分化成可以表达抗肌萎缩蛋白的骨骼肌细胞,使mdx鼠病理、生理得到部分改善,最终导致了肌肉的运动功能的增强。说明骨髓移植治疗DMD是有一定价值的,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