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最近从猪脑内分离得到的一种生物活性多肽,它由26个氨基酸组成。BNP与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ANP)在结构上有9个氨基酸不同,它们可能是来自不同的基因的表达产物,但都具有利钠、利尿和降血压作用。本文摘要报道应用高度灵敏和特异的BNP放免测定方法证明人脑组织和脑脊液(CSF)中存在BNP,并用高压液相层析法研究其分子形式的结果。 1、取不同量CSF进行RIA,结果表明CSF量越大,BNP—IR含量越高,且与BNP标准曲线平行。1份脑室液的BNP—IR含量为20.0Pg/ml,腰穿CSF的含量为14.4±1.0Pg/ml,脑室液含量高于腰穿CSF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260例哈萨克族分为3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100例。Ⅱ组为单纯高血压患者68例,Ⅲ组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组92例,对3组从心电图上测的QT间期、QTd及校正的QT(QTc)、校正的QTd(QTcd)进行分析。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组患者QT、QTd、QTc、QTc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高血压性心脏病QT、QTd、QTc、QTcd值均大于单纯性高血压病组。高血压心脏病组与单纯性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以上各项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QTd、QTcd值增大,且QTd、QTcd可作为评价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补体C3a对人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人巨噬细胞被补体c3a作用后,其凋亡率随补体C3a的作用浓度及时问的变化.结果 随着补体C3a作用浓度的增加,人巨噬细胞凋亡率下降;随着补体C3a作用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对人巨噬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有所增强.结论 补体C3a依浓度及时间依赖,抑制人巨噬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本实难采用langendorff豚鼠心脏观察了牛磺酸及Mg2+对缺血-再灌损伤心脏的保护作用。实验发现:1)10-4mol/L的牛磺酸不仅能减少豚鼠缺血-再灌心肌组织内MDA(丙二醛)的含量,而且能显著增加SOD(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力;2)15mmol/L的Mg2+能减少心肌组织中MDA的含量,但SOD的活力改变不明显。提示抗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半磺酸和Mg2+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结核杆菌检测基因芯片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结核杆菌检测基因芯片的制备技术。方法 制备和标记靶基因 ,用点样仪将靶基因点于玻片介质上 ,并经点样后处理制成基因芯片 ,用扫描仪测定处理前后芯片上荧光强度的变化 ,计算 DNA固定率 ,同时测定和比较两种不同玻片、不同点样液和三种不同点样后处理方法的 DNA固定率。结果 制备结核杆菌检测基因芯片 ,用醛基修饰玻片作为介质 ,用 DMSO溶液作为点样液 ,点样后芯片处理以水合 1小时再干燥 30分钟为佳。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结核杆菌检测基因芯片制备技术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的实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结核病依然是对人类健康具有极大威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而结核分枝杆菌能在巨噬细胞内长期存活是其引起结核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是在结核分枝杆菌进入宿主巨噬细胞后大量表达的一个存在于膜上的主要抗原蛋白。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于宿主巨噬细胞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其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主要寄生在宿主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小分子热休克蛋白( 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sHSPs) Hsp16.3是其在宿主巨噬细胞内生存繁殖所必需的蛋白质,已有研究表明Hsp16.3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潜伏感染关系密切,本研究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菌株Hsp16.3基因打靶载体,为进一步敲除结核分枝杆菌Hsp16.3基因( hspX,Rv2031C),并为研究Hsp16.3基因的功能及探讨结核病的防治提供可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screen differential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genes between Xinjiang clinical strains and H37Rv by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and to analyze the function of these specifically pathopoiesis genes. Methods Both M. tuberculosis Xinjiang clinical strains and H37Rv as tester and driver each other, most identical genome was drived whereas some distinctive genes was re-mained and enriched by utilization SSH technique. Meanwhile through inserting differential genes to E. coli all of sequences that we have cloned were determined by BLAST in GenBank. The function of differential genes between M. tuberculosis H37Rv and Xinjiang clinical strai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We cloned and analyzed six different DNA fragments that only existed in Xinjiang clinical strains. One is the fragment of a gene ceding monooxygenase, flavin-binding family identified by Glimmer2. One fragment belongs to acyl-transferase family protein. One for aminotransferase, class Ⅱ, acyl carrier protein. One fragment belongs to chromosomal replication initiator protein DNA and one for M. tuberculosis paralogous family 11-pyridoxamine 5'-phosphate oxidase-related. Meanwhile, we cloned ten DNA fragments only in H37Rv. Conclusion SSH technique can efficiently screen differential genes in M. tuberculosis in Xinjiang clinical strains. They are possible key genes that M. tuberculosis survive and fortify virulence in mal-environment as same as their ho-mogenic genes, such as enhanced adsorbability in wall-held protein, counteracted digestion by nitro-oxygen-ase, elevated composition capability in the acyhransferase, control chromosomal replication initiator protein, synthesized aminotransferase acyl cartier protein and pyridoxamine 5'-phosphate oxidase.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结核杆菌RV1737多肽免疫特性及在结核病中诊断鉴别能力,多肽抗原模拟干扰素γ(IFN-γ)释放实验(IGRA),刺激后潜伏结核感染(LTBI)组IFN-γ高于结核(TB)组(P<0.05),A+B+C联合组的灵敏度高于多肽A、B、C与融合D(P<0.05).同时多肽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结核IgG抗体,TB组有更好的反应性,多肽A的IgG抗体吸光度高于多肽B、C(P<0.05),组间绘制ROC,多肽A面积最大,联合A+B+C多肽,曲线面积升高且与单独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1737多肽有成为潜伏结核诊断候选抗原潜力.多肽抗原建立ELISA检测外周血结核IgG抗体可能成为血清学实验结核病筛选新抗原且多肽A效果较突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一种获取人CD14基因的简易方法,方法 利用CD14基因组成的特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取人CD14基因。结果 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中成功扩增出大小约1.1kb的人CD14基因,并且经基因序列测定表明,克隆的人CD14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