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60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3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71.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分析与针对性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因,观察针对抗心肌抗体采取免疫学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入院治疗的DCM患者301例的病史、诊治过程、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1例中病毒阳性185例(占61.46%),抗心肌抗体阳性207例(68.77%),病毒感染与抗心肌抗体具有显著相关性。随访时间0.6~5.5(2.1±1.6)年,抗心肌线粒体腺嘌呤核苷酸异位酶抗体(抗ANT抗体)阳性患者(A组)治疗后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61.13±8.57)mm,LVEF为(42.65±11.45)%,平均心胸比(HTR)0.56±0.06;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抗β1-受体抗体)阳性患者(B组)治疗后LVEDd(61.85±6.48)mm,LVEF(41.75±10.87)%,HTR0.56±0.02;抗ANT抗体和抗β1-受体抗体均阳性患者(C组)治疗后LVEDd(63.48±8.82)mm,LVEF(39.39±7.95)%,HTR0.57±0.08。3组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均改善Ⅰ~Ⅱ级。结论: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是DCM的常见致病因素,针对抗ANT抗体早期使用地尔硫和针对抗β1-受体抗体使用美托洛尔治疗DCM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2.
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伴随着对心衰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深入而发展,从针对水钠潴留的利尿剂,针对血流动力学异常和(或)泵衰竭的扩血管药和(或)强心剂,针对神经-内分泌异常激活的神经激素拮抗剂,推动了心衰的治疗进展。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心衰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对心衰与炎症的认识,心衰时神经-内分泌与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拓宽了心衰治疗的新视野。本文就心衰的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开发和验证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的抗心肌抗体(AHA)检测试剂盒。方法:合成具有抗原决定簇的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运酶(ANT)、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肌球蛋白重链(MHC)、L-型钙通道(LCC)的多肽,制成相应的AHA检测试剂盒,用ELISA法检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患者(176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226例)、其他心脏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210例)血清中4种AHA,计算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并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抗ANT抗体、抗β1-AR抗体、抗MHC抗体、抗L-CC抗体在AVMC/DCM患者中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1.5%/90.3%、98.9%/97.3%、88.6%/94.7%、98.9%/98.7%,特异度分别为87.6%、74.3%、81.9%、63.3%;与临床诊断比较,kappa值分别为0.79/0.78、0.71/0.72、0.70/0.77、0.60/0.63,均P0.01。若同一份血清4种AHA均阳性诊断AVMC/DCM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1%/86.7%、91.9%/91.9%;与临床诊断比较,kappa值为0.73/0.79,P0.01。结论:此自主研发的AHA试剂盒检测AVMC/DCM结果与临床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作为AVMC/DCM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R)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自身抗体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1-01-2007-01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分泌科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71例,分为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117例[无症状心肌缺血77例,稳定性心绞痛3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9例],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254例。40例为正常对照组(来自本院体检中心)。以合成的α1R和AT1R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上述患者血清中抗α1R和AT1R自身抗体。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技术检测。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抗α1R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52%比10%,48%比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抗α1R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65%比44%,67%比39%,均P<0.01)。无症状心肌缺血组α1R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及OMI组(74%比45%、67%,均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及OMI组(84%比64%、44%,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收缩压(OR1.769,95%CI0.737~0.973)、抗α1R自身抗体阳性(OR1.537,95%CI1.325~1.886)及抗AT1R自身抗体阳性(OR2.017,95%CI2.013~2.019)。结论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可能与血清α1R和AT1R自身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75.
急性脑卒中:降压或不降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卒中时的降压问题是个临床上很棘手的问题,应当视卒中的性质、血压升高的程度等具体情况而决定是否降压和降压的速度和幅度。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压极度升高时,即当SBP≥200mmHg,和/或DBP≥120mmHg,和/或MAP≥125mmHg时(MAP=SBP 2DBP/3),  相似文献   
76.
厄贝沙坦对电压依赖性的Kv1.3和Kv1.5通道电流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厄贝沙坦对电压依赖性的Kv1.3和Kv1.5的阻断作用,探讨厄贝沙坦对此类通道的阻断可能具有的临床作用。方法使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表达于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的Kv1.3和Kv1.5钾通道电流,不同浓度厄贝沙坦灌流对其电流的影响。结果①厄贝沙坦浓度依赖性的阻断Kv1.3通道,阻断的IC50是2.46μmol/L,且阻断具有电压依赖性。②厄贝沙坦浓度依赖性的阻断Kv1.5通道,阻断的IC50是0.47μmol/L,且阻断具有显著的电压依赖性。结论厄贝沙坦阻断开放状态的Kv1.3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调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而对开放状态的Kv1.5的阻断可能是其具备减少心房颤动发生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7.
陈静  廖玉华  陈鹏  张锦 《山东医药》2006,46(4):19-20
目的探讨介导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自身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类型。方法体外诱导抗原特异性的辅助性T细胞(Th)分化,将分化成功的Th1、Th2及未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别过继转输给同源近交系大鼠(Th1组,Th2组。对照组)。观察受者大鼠的组织病理变化;同时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其心肌组织的白细胞介素(IL-6)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h1组大鼠发生了心肌特异性炎症,淋巴细胞浸润明显;且IL-6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Th1细胞介导AMI后心肌炎症反应;Th1细胞功能亢进可能是AMI后发生病理性自身免疫应答的重要机制之-。  相似文献   
78.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并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80年代以后,遗传因素与DCM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就DCM的免疫学和遗传学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抗L3T4单克隆抗体对线粒体腺苷酸转移酶 (adeninenucleotidetranslocator ,ANT)多肽诱导的小鼠心肌病是否有治疗作用。方法 :15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 3组 :①免疫应答组 (n =5 ) :予ANT多肽免疫诱导心肌病的产生 ;②免疫治疗组 (n =5 ) :先予ANT多肽免疫 ,喂养 3个月后再给予抗L3T4单抗进行治疗 ;③对照组 (n =5 ) :以不含ANT合成肽的空白免疫液免疫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ANT多肽抗体动态变化 ,实验结束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 ,计算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实验期半年。结果 :免疫应答组小鼠体内均有ANT抗自身抗体的产生 ,且抗体的光密度值 (A )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免疫治疗组小鼠经抗L3T4单抗治疗后自身抗体出现反应性下降 ,其A值与免疫应答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1) ;对照组抗体检测为阴性。病理结果显示 ,免疫应答组小鼠心肌组织出现弥漫性纤维化 ,心肌细胞线粒体和肌丝有明显损害 ,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免疫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略轻于免疫应答组 ,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介于免疫应答组和对照组之间 ;对照组心肌组织基本正常。结论 :ANT多肽可诱导小鼠产生抗AN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慢性压力超负荷下左心室心肌多聚二磷酸腺苷(ADP)核糖合成酶(PARP)活性、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0只、腹主动脉缩窄组(AC组)12只、腹主动脉缩窄加缬沙坦干预结扎组(Val组)12只.术后24周行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查,并取左心室心肌检测PARP活性.结果:与sham组比较,AC组PARP活性显著增强(P<0.01),左心室质量/体重(LVW/BW)显著升高(P<o.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P<o.05);与AC组比较,Val组PARP活性显著减弱(P<0.01),LVW/BW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缬沙坦可抑制压力负荷下心室肌PARP过度激活,并减轻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