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60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3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与血浆VEGF浓度以及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对1849例脑卒中患者和1798例对照者检测了VEGF基因启动子多态-460T/C、-116G/A和 405G/C的频率分布。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分析多态与脑卒中的独立相关性。ELISA法检测血浆VGEF浓度。结果:脑卒中组血浆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1±61.9)ng/L、(225±56.3)ng/L;P<0.01];VEGF基因多态-460T/C,-116G/A和 405G/C与血浆VEGF浓度不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119,P>0.05;r=0.173,P>0.05;r=0.144,P>0.05)。未发现VEGF基因多态与脑卒中的患病风险具有相关性。结论:脑卒中组血浆VEGF水平升高支持VEGF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但VEGF基因5'-调控区多态与脑卒中的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RNA干扰是近年来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是在培养HELA细胞中,体外化学合成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对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virus B3,CVB3)的影响,探讨RNA干扰的抗病毒效应与其应用前景。方法根据siRNA靶序列设计原则,设计了一段针对编码CVB3病毒VP4蛋白基因组的siRNA,并在体外通过化学合成形成siRNA。同时合成一段与CVB基因组序列无关的阴性对照siRNA。用CVB3感染培养HELA细胞,将其分为3组,即siRNA组(n=8),阴性siRNA组(n=8),病毒对照组(n=8),分别观察转染后第1天到第5天的细胞病变,并与未感染CVB3的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RT-PCR技术检测感染CVB3各组的病毒RNA片断,观察病毒RNA与内参GAPDH的OD比值;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CVB3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各组CVB3病毒5’端非编码区(5’UTR)RNA,siRNA组与阴性siRNA组和病毒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免疫荧光检测各组CVB3病毒蛋白也未见显著差异;细胞病理效应(cytophatic effects,CPE)各组问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本文选择针对编码CVB3病毒VP4蛋白基因组的siRNA未能抑制CVB3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24.
心力衰竭的抗细胞因子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 (心衰 )的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不确切。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在心衰过程中 ,细胞因子异常表达 ,并与持续激活的神经内分泌共同作用 ,促进了心衰的发生发展。神经激素 细胞因子系统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肌重塑 ,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 ,后者又进一步激活神经激素 细胞因子系统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阻断这一循环是心衰治疗的关键〔1〕。随着对神经内分泌在心衰过程中作用的认识 ,逐渐应用了神经激素拮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治疗心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心衰的病程进展得…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过程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的激活与核转位。方法 本文采用Western印迹、非同位素凝胶电泳(EMSA)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AngⅡ刺激大鼠主动脉VSMC前后,细胞中STAT1的活化状态与定位。结果 VSMC经AngⅡ干预后,胞内磷酸化的STAT1(P-STAT1)蛋白表达增加(P〈0.01),达峰后随时间梯度逐渐下降,AngⅡ干预15min后检测到胞核内有蛋白.DNA复合物形成。这一反应可被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阻滞剂Losartan以及Jak2抑制剂AC-490抑制(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也显示AngⅡ干预后P-STAT1主要在胞核内表达。结论AngⅡ可以通过和AT1受体结合,激活Jak/STAT通路,在AngⅡ介导的大鼠VSMC增殖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胞外肽段ATR12181主动免疫自发高血压大鼠(SHR)对大鼠心脏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与氯沙坦比较.方法根据大鼠AT1受体胞外肽段氨基酸序列设计ATR12181,合成纯化并与破伤风类毒素耦联.SHR随机分组(1)ATR12181组(n=7)给予ATR12181皮下注射,主动免疫6次;氯沙坦组(n=7)给予氯沙坦(10m·kg-1·d-1)灌胃;(2)对照组(n=7)皮下注射盐水.实验期间动态监测SHR的收缩压及血清抗体滴度.在第24周末,处死动物取心脏组织测量心脏体重比、左室体重比,对心肌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下形态观察,并检测心肌组织c-fos与AT1受体mRNA水平.结果20周末,ATR12181组抗ATR12181滴度达到3500±400,收缩压为(145.4±8.5)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197.0±7.7)mmHg,P<0.05];氯沙坦组收缩压为(139.3±17.2)mmHg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周末,ATR12181组与氯沙坦组的心脏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TR12181组与氯沙坦组左室体重比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TR12181组与氯沙坦组左室组织,心肌细胞肥大减轻,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间质增生不明显.电镜下ATR12181组与氯沙坦组超微病理变化也较对照组减轻;此外,ATR12181组c-fosmRNA与AT1受体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氯沙坦组c-fosmRNA与AT1受体mRNA水平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T1受体细胞外多肽片段ATR12181主动免疫SHR能够产生高滴度抗AT1受体的自身抗体,此抗体是阻滞性抗体,能够作用于AT1受体,使得血压下降;该抗体作用于心脏,能够减轻心肌的病理重塑;ATR12181主动免疫对SHR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亚于氯沙坦.  相似文献   
27.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42例CHF患者(CHF组)和16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 Treg/CD4 T细胞比例。结果:CHF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CD4 T细胞比例[(12.2±3.8)%]显著低于对照组[(16.3±5.2)%]。CD4 CD25 Treg/CD4 T比例在缺血性心脏病者[(12.6±4.1)%]与非缺血性心脏病者(12.0±3.7%)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者[(10.4±3.2)%]比例明显低于Ⅰ~Ⅱ级者[(13.3±3·8)%]。结论:CHF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减少,且与心功能有一定关系。CD4 CD25 Treg比例降低可能打破了外周免疫耐受,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途径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组织瘤细胞-1(THP-1)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泡沫细胞,测定TNF-α与细胞胆固醇流出的时间、浓度关系.然后给予饱和浓度的TNF-α刺激,随机将泡沫细胞分成对照组、TNF-α组、对甲苯磺酰L-苯丙氨酸甲基甲酮(N-α-tosyl-L-phenylalanine chloromethy ketone,TPCK)组及TPCK+TNF-α组,以RT-PCR法、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的表达.结果TNF-α抑制细胞胆固醇流出呈时间、浓度效应,在10.0 ng/ml时,TNF-α抑制胆固醇流出达到饱和效应.10.0 ng/ml TNF-α刺激后以时间依赖方式下调ABCA1表达.TPCK预孵育后可部分逆转TNF-α对ABCA1表达的下调.结论炎症因子TNF-α可通过抑制ABCA1的表达而减少细胞胆固醇的流出,核因子κB(NF-κB)激活抑制剂TPCK可逆转TNF-α的上述影响,提示TNF-α抑制ABCA1表达与NF-κB激活有关.TNF α/NF-κB信号途径可抑制泡沫细胞的胆固醇流出,从而加重细胞内胆固醇的蓄积。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 against α1-adrenergic receptor, α1-AAs)拟去甲肾上腺素的激动样效应及胞内信号分子活化机制。方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将收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清进行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ELISA检测其滴度后以1∶80刺激细胞,并设立不同的处理组。将α1-AAs刺激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后,经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方法分析胞内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κB, NF-κB) 信号分子激活及表达状况。结果:Western bltting显示α1-AAs刺激组中胞内核因子NF-κB (p50)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且可被α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和NF-κB拮抗剂PDTC明显抑制(P<0.05)。免疫荧光实验中,α1-AAs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α1-AAs+哌唑嗪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中α1-AAs能够致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NF-κB活化。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不同干预措施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现象的远期疗效。方法入选接受过PCI术无复流预防及治疗措施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7例STEMI患者,其中PCI术前采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患者34例(抽吸预防组),冠状动脉内及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患者34例(替罗非班预防组),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中应用替罗非班18例(替罗非班治疗组),应用替罗非班+血塞通18例(替罗非班+血塞通组),应用腺苷11例(腺苷组),应用维拉帕米12例(维拉帕米组)。随访及分析患者18个月及36个月时发生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抽吸预防组、替罗非班预防组、替罗非班治疗组、替罗非班+血塞通组、腺苷组、维拉帕米组六组127例患者随访18个月时,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5.9%、17.6%、33.3%、27.8%、45.4%、50.0%;MACE发生率分别为8.8%、29.4%、50.0%、38.9%、63.6%、66.7%。抽吸预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MACE发生率最低,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替罗非班预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总体MACEs发生率低于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替罗非班+血塞通治疗组、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四组47例患者随访36个月时,各组间MACE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重的STEMI患者,PCI术前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替罗非班、替罗非班联用血塞通、腺苷、维拉帕米几种药物治疗无复流现象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