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生大黄联合药用活性炭对高磷血症的血液透析患者血磷、钙磷乘积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126例经含钙的磷结合剂治疗后仍存在高磷血症的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治疗组予生大黄(80 mg/kg,每日2次,泡水150 m L,餐前口服)联合药用活性炭(1.5 g/次,每日3次,餐中口服);对照组予药用活性炭治疗(1.5 g/次,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两组患者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观察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退出12例,完成51例,对照组退出9例,完成54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2~8周血磷、钙磷乘积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4~8周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2周患者血磷、钙磷乘积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下降(P0.05)。两组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包括腹胀、腹泻、肛门坠胀和便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胃肠道反应中腹胀、便秘和总发生率均降低(χ2=6.815、7.011、7.077,P0.05)。结论高磷血症透析患者在继续原有磷结合剂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生大黄和药用活性炭能有效地降低血磷水平、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胃肠道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患李某,女,2岁,腹泻月余,粥样便 ,无粘液脓血。在村卫生室服用复方新诺明、黄连素等,注射青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18天后未见好转。因注射部位及肺部感染,于1997年5月10日入院治疗。粪便检查:脓细胞1-3/HP,降血(±);血分析查检:WBC13.3×10^9/l,n0.7、L0.19、M0.02、E0.03。查体可见皮癣、发癣、消瘦、营养差,  相似文献   
13.
巩建华  薛秀荣  马爱玲 《河北医学》2012,18(9):1334-1336
目的:结核性脑炎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也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病型.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生物性状的特珠性,致使本病在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同时早期诊断和及时抗痨治疗,对本病的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本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常规方案是根据临床(A)、脑脊液常规(B)、头颅CT(C)、神经系以外结核(D),一般都是采取综合的方法进行判断,依据数据多,所需时间长,对本病的疗效影响很大,探讨一种便于早期诊断、特异性高、操作简单的方法,是临床迫切解决的问题;据报道单独利用PCR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的核酸提高检出率,亦有检测结核杆菌原来提高检出率,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不理想.方法:自2008年至2010年间住院的脑膜炎的病人150例,在常规做脑脊液检查的同时,保留脑脊液标本,集中测定结核杆菌核酸和结核杆菌抗原结果.结果 两项试验同时阳性者占65%,核酸阳性而抗原阴者占20%,核酸阴性抗原阳性者占7.5%.结果:①说明两试验有相同的诊断份值,②说明,但阳性率还只能满足临床要求;③三种阳性模式总阳性率为92.5%,与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6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在常规保肝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0.5mg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12个月,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8.4%和76.5%;两组患者HBVDNA转阴;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显著提高抗肝纤维化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蜂螫伤中毒是内科急诊,多发于夏秋之际,病情危重,患者常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随着血液净化研究的日趋成熟,血液净化治疗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方式的选择尚无定论,且机制不明。本研究旨在验证蜂螫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II-6,TNF-α,IL-10浓度的变化,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串联血液灌流( hemoperfusion,HP)治疗对炎性细胞因子的清除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肾内科302例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尿路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1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0株占71.43%,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20.78%和19.48%,革兰阳性菌28株占18.18%,以粪肠球菌为主占9.74%,真菌16株占10.39%,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14%;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13.33%,粪肠球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低为20.00%。结论肾内科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应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封管液对预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对导管栓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医院维持性血透长期留置导管的尿毒症患者95例将其随机分成庆大霉素+肝素封管液(G+H液)组31例、高渗盐水+肝素封管液(S液)组33例和肝素封管液(H液)组31例,各组于置管当日和每次透析结束后进行封管,观察3组患者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同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G+H液组及S液组无导管感染生存率高于H液组(P<0.05),G+H液组及S液组无导管感染的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平均使用时间G+H液组为(232.5±195.4)d,S液组为(244.6±186.2)d,H液组为(227.9±184.1)d,3组导管平均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H液组、S液组、H液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2.3%、39.4%、38.7%,3组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庆大霉素+肝素封管液及高渗盐水+肝素封管液,用于血透长期留置导管封管能较肝素封管液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两者在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大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羟苯磺酸钙和大黄联合治疗)和对照组(羟苯磺酸钙治疗),每组各90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4、8周后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脂(TC、TG)及24 h尿蛋白定量(TP/24 h)变化.结...  相似文献   
19.
NF-κB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 mary nephritic syn-drome,PNS)发病机制中的意义,研究PN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NF-κB活性对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以28例确诊PNS的成人患者(PNS组)和2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抽血、提取PBMC并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两组的NF-κB活性吸光度(opticaldensity,OD)值及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8的浓度。再分别用NF-κB的特异性激动剂IL-1β和糜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甲苯磺基-L-苯乙胺酰氯甲基酮(N-tosyl-L-phenylanyl chloromethyl ketone,TPCK)进行干预后,分别检测两组的NF-κB活性吸光度和IL-8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NS组NF-κB活性及IL-8浓度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NF-κB活性的增强和抑制,IL-8的浓度也相应升高和降低,两者有直线相关关系(P〈0.05),而正常对照组无此相关关系。结论NF-κB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中有重要意义,可能是通过调节IL-8的浓度而发挥其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洪忠  巩建华 《齐鲁药事》2009,28(6):324-326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发生的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化学物质案件的特点,就如何通过加强药品监督抽验工作打击非法添加化学物质违法行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