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6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可降低致死率.借助在体和无创等优势,现代生物医学影像技术能为肿瘤诊疗提供大量有价值的结构和功能信息.由于肿瘤是一种多因素的发展型疾病,并且每种成像模态也都存在自身缺陷,单一时间点、单一模态的医学影像检查,无法揭示其本质、发生和发展过程.不同模态医学图像信息融合,可以实现信息互补和交叉验证,是揭示肿瘤机理、实现早期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各模态成像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从配准、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方法和肿瘤诊疗中融合应用等3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并指出了未来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
背景:目前对模拟失重的研究大多数只局限于对动脉系统的影响,对静脉系统的影响有待研究。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家兔股静脉壁超微结构及血管重塑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像完全随机对照研究。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材料:实验于2000—12/2001—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完成。24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体质量2.0~2.5kg。干预:建立头低位(-20&;#176;)倾斜的模拟失重家兔模型。24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10d组、模拟失重21d组,每组8只。用透射电镜观察兔股静脉壁的超微结构。主要观察指标:电镜下观察静脉血管壁内皮细胞、线粒体、内弹力板、平滑肌层的变化及变性情况。结果:实验组家兔股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器减少,线粒体溶解、消失;空泡变性增多并可见吞噬体;内弹力板变薄且有断裂;平滑肌层变薄,部分平滑肌细胞有变性,间质增多。模拟失重21d组较模拟失重10d组变化更明显。结论:在模拟失重影响下,家兔股静脉壁结构发生血管重塑性变化,呈萎缩性改变,模拟失重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93.
失重∕模拟失重与血管重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中航天员不可避免地处于失重环境中,重力的消失将引起人体生理系统的明显变化,血管重塑是失重或模拟失重下机体心血管系统所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本文回顾近年来有关失重/模拟失重对机体血管重塑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血管重塑概念的产生、发展,扼要论述了近年来有关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失重/模拟失重对心血管系统重塑的影响及其机理,提出血管重塑对研究飞行后立位耐力的下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由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主办的全国第六次航空航天医学学术会议将于 2 0 0 2年 6月 2 6~2 9日在浙江宁波市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应征论文 2 1 9篇 ,经专家评审组采用双向多重盲法 (作者与审者间双盲、审者间互盲 )审稿方式初选后 ,再集中会审 ,充分保证了公平、优质地录选稿件。最终录用 1 2 9篇 ,其中英语专题会交流 9篇 ,大会交流 1 7篇 ,专题会交流 1 0 3篇。现将这次会议入选论文以摘要形式在本刊预先发表。为了方便检索与学术交流 ,我们在每篇摘要前加了顺序编号 ,并标注了关键词 ;英语专题会交流论文摘要以中英文对照形式刊发 ;中文摘要加注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GustiloⅡ型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3例GustiloⅡ型尺桡骨骨折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清创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按Anderson标准予以评价。结果本组病例获15~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全部病例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8~4.0个月,平均3.3个月。未发生深部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按Anderson标准评价,优11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对GustiloⅡ型尺桡骨骨折进行一期锁定钢板手术内固定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获得骨折端良好的固定,减少血运的破坏,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了解成都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和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成都市农村居民饮水健康的主要问题。方法描述2010-2016年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和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010-2016年,监测水样总合格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枯水期合格率较丰水期高,不合格指标以总大肠菌群、氯酸盐、浑浊度、二氧化氯和游离余氯为主;与饮用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5种介水传染病中,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及阿米巴性痢疾、甲肝、伤寒和副伤寒,近7年无霍乱病例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与水样总合格率有负相关,甲肝、细菌及阿米巴性痢疾与水样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有负相关,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与水样消毒剂余量指标合格率有负相关,水样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水样消毒剂余量合格率都和水样总合格率有正相关,而水样消毒剂余量合格率和水样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之间也有正相关。结论成都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良好,介水传染病维持在较低水平可控状态,目前成都市农村集中式供水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微生物指标超标。要进一步降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提高水质微生物合格率是关键切入点,建议政府、环保和供水单位等相关部门在合理选择并做好水源地防护工作的同时,重视制水安全、完善制水工艺、确保制水关键环节专人专岗以及水厂水质检测工作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97.
1病例资料39岁女性,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眩晕,体格检查未见小脑阳性体征。CT检查发现右侧小脑直径约2.5 cm低密度影,边界欠清,内可见点状钙化高密度影(图1A)。MRI检查发现右侧小脑半球内见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图1B~D)。甲状腺、乳腺、妇科彩色超声多普勒筛查未见异常。术前考虑Lhermitte-Duclos病(Lhermitte-Duclos disease,LDD)。采取枕下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术中见脑压稍高,肿瘤直径约3 cm,位于皮层下,灰白色,质软,部分与脑组织有界限,肿瘤上界可见大量供瘤血管,此处血供丰富,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术后病理诊断LDD(WHO分级Ⅰ级)。术后3个月复查头部MRI显示肿瘤完全切除(图1E),随访半年,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98.
目的:通过3D-CT影像学分析,探讨小儿发育性髋脱位(DDH)髋臼的病理学改变。方法:收集44例6个月~14岁的DDH患儿的髋关节二维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病变后髋臼的变化情况。结果:髋臼上缘缺陷在全脱位组主要为Ⅲ型、Ⅳ型,Ⅳ型达100%;半脱位组Ⅳ型比例降至92%;发育不良组主要是Ⅰ、Ⅱ型,没有Ⅳ型。全脱位组坐骨凸起率为100%,髂骨凸起率约82%,发育不良组无髂骨凸起现象。髋臼窝中、重度畸形主要分布在全脱位组和半脱位组。髋臼中心厚度除婴幼儿组外均增加,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髋臼指数、髋臼横径和髋臼前倾角与同龄组的正常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髋脱位程度增加,髋臼上缘缺陷严重,坐骨厚度增加明显,坐骨和髂骨凸起导致髋臼窝中、重度畸形。  相似文献   
99.
目的总结分析成都市首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今后科学应对类似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采集并检测病例、相关环境等标本,分析可能的感染来源、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结果病例发病前10天内有禽类接触史,其标本经检测为H9N2禽流感病毒阳性;病例长期患有慢性疾病,此次发病后进展较快,经积极治疗无效后死亡;其居住环境、家中剩余鸡肉和周边市场检出H9禽流感阳性。结论该病例感染来源为周边市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的鸡;对严重基础疾病者,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可导致重症或诱发死亡。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了解成都市公众、医生和密切接触者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及态度,为今后成都市麻风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的方法抽取1 692人进行问卷调查方式,了解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和态度。 结果 1 563名公众,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为52.46%;95名医生,知晓率89.47%;34名密切接触者,知晓率76.47%。公众不歧视麻风病人者977人,占62.51%。公众获得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宣传活动、电视和宣传材料。 结论 成都市公众麻风病防治知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少数人群存在歧视和害怕,应采取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加强宣传,以达到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