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初步观察MR引导下非小细胞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可行性,并对有无磁场环境下剂量学差异进行分析。方法 前瞻性的入组3例SBRT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应用MR引导加速器放疗。治疗计划分别应用有磁场模型和无磁场模型进行优化和剂量计算,同时在常规加速器进行患者备用计划的制备。比较有无磁场模型剂量的分布差异。同时对靶区覆盖度、计划通过率、治疗时间进行描述,并比较常规加速器备用计划和有磁场模型下执行计划的复杂度等差异。结果 3例患者分次治疗时间为(36.67±6.11) min,在线自适应计划平均时间为(14.4±1.7) min,患者基本耐受。治疗前计划的γ通过率(3%/3mm)平均为98.9%,疗中在线计划γ通过率(3%/3mm)为98.5%,靶区覆盖度达99.1%,满足临床需求。有磁场情况下肺部低剂量区剂量略低于无磁场情况,但肋骨和皮肤剂量因磁场存在略高于无磁场计划。在线自适应计划的机器跳数略高于参考计划,常规加速器备用计划机器跳数在相同靶区覆盖度情况下明显低于MR加速器计划。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无不良反应,近期疗效均为部分缓解。结论 在考虑磁场影响情况下可获得满足临床需求的治疗计划,证明MR加速器引导的肺癌SBRT放疗具有可行性,但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流程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2.
尹勇  刘同海  卢洁  陈进琥  朱健 《山东医药》2008,48(41):15-17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精确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安装在直线加速器上的CBCT对患者实施治疗前的扫描,根据CBCT图像,测量其运动范围,确定个体化的肉眼肿瘤区(GTV)至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结果 通过使用CBCT,考虑肿瘤运动幅度,会造成GTY平均增加30.4 cm3,平均百分数为115.8%;而PTN平均减少40.2 cm3,平均百分数为39.4%.结论 利用CBCT图像,可以减小GTV外放边界,减少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降低放射性肺损伤指标V20、Dmea和脊髓最大受量,从而降低正常肺组织和脊髓的放射性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结合四维CT(four-dimension computed tomography,4D-CT)技术,应用自由变形模型(free form deformation,FFD)形变配准算法分析呼吸运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及其靶区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8-01-2011-08-30山东省肿瘤医院8例接受放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获得患者4D-CT的模拟定位图像,将4D-CT图像依据呼吸周期均分为CT0、CT10、CT20、CT30、CT40、CT50、CT60、CT70、CT80和CT9010套CT图像。以呼气末时相图像CT50为参考图像,其他9幅图像采用基于B样条的自由变形模型FFD算法与其配准。然后用差分位图、Hausdroff距离及互信息技术分析呼吸运动对肝脏及其肿瘤形态的影响。结果从一个完整呼吸周期10个时相的CT图像及差分位图可以看出,呼吸运动对正常肝脏及肿瘤靶区形态造成的影响,其中吸气末和呼气末的变化最大。基于B样条的多分辨率网格自由变形模型FFD形变配准算法,可有效实现不同CT图像间的形变配准。其将肝脏和肿瘤靶区配准前CT0与CT50的Hausdroff距离由0.091 4减小到0.043 2,平均减小了54.1%;互信息从0.789 0提高到0.814 0;平均提高了3.17%。结论呼吸运动造成的肝脏及其肿瘤靶区的形变是显著的,基于B样条的多分辨率网格自由变形模型FFD形变配准算法可有效实现4D-CT图像间的形变配准。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比较胸段食管癌3种放疗技术( 3D-CRT、IMRT、RapidArc)的剂量学特点,并分析3种技术的优劣及应用特点.方法 1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入组,依据CT图像,勾画靶区,针对患者的同一套CT图像的相同靶区分别制定3D-CRT、5野IMRT(IMRT5)、7野IMRT( IMRT7)、9野IMRT(IMRT9)、单弧Arc( Arc1)、双弧Arc( Arc2)共6套计划.PTV处方剂量为40 Gy分20次4周+19.6 Gy分14次7d.结果 3D-CRT计划各项靶区剂量学参数明显差于IMRT计划及RapidArc计划(t=5.77、3.52,P<0.05),6套计划的PTV V95(%)分别为:3D-CRT (91.55 ±2.90),IMRT5(96.66±1.05),IMRT7 (96.87±1.23),IMRT (96.81±1.16),Arcl (94.98±1.41),Arc2 (95.93±1.32).RapidArc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I)最好(t=3.76,10.01,P<0.05),IMRT计划的靶区均匀性(HI)最好(t =3.93、3.37,P<0.05).危及器官参数RapidArc与IMRT各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CRT和RapidArc计划的机器跳数明显少于IMRT计划,差异高达75%.结论 对于胸段食管癌患者,采用IMRT或RapidArc技术可以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涵盖临床必需的治疗靶区.3D-CRT计划对降低正常组织低剂量散射区方面优势明显.RapidArc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与IMRT计划比较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应用变形配准功能评价肺癌患者放疗计划中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加剂量,并与经验计算剂量累加法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肺癌患者,放疗前制定了三维适形或调强治疗计划,放疗过程中重新行CT模拟,并重新设计相同的治疗计划.采用Mimvista软件,运用变形配准,分别在2次CT图像上进行剂量累加.采用经验计算剂量累加法,计算2次放疗计划的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加剂量,分别对两种方法的双侧肺组织、心脏及脊髓的受照剂量体积以及平均剂量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定位和复位图像采用相同的计划方式时,两种方法所得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积受照体积和剂量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右肺的平均剂量除外(t=2.98,P<0.05).结论 变形配准法可以准确评价肺癌患者多次放疗计划中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加剂量.肺癌患者的靶区变化不大并且采用相同的计划方式时,应用经验计算剂量累加法,可粗略评价肺和心脏等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  相似文献   
56.
同时推量加速调强放疗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同时推量加速调强放疗技术(SIB-IMART)治疗15例头颈部恶性肿瘤,肉眼靶区(GTV)的平均剂量为70Gy,临床靶区(CTV)的平均剂量为54Gy,脑干、脊髓及腮腺等正常组织的受量均在允许范围之内。结果 13例38天内完成治疗,2例因副作用而中断放疗;皮肤反应I级12例、Ⅱ级3例;粘膜反应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2例,咽部及食管I级10例、Ⅱ级3例、Ⅲ级2例;唾液腺副作用明显较传统放疗技术轻,15例中0级3例、I级10例、Ⅱ级2例;口干0级3例、I级9例、Ⅱ级3例,无重度或完全口干病例。放疗结束后疗效达CR者13例,PR者2例,无一例出现病情进展。认为SIB-IMART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安全可行,特别是肋腺可受到较好保护,且不同的靶区可以同时实现不同的剂量水平,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59.
介入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36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介入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分析我院1997年6月至1999年7月收治的36例原发性肝癌行介入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情况,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经肝动脉给予灌注化学药物治疗(TAI),CF300mg,5-FU 1000-1500mg,CDDP60-80mg,ADM60-80mg(或MMC10-20mg)。TAI后或2次TAI之间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割剂量视情况为5-8Gy,总次数5-8次不等,70%-90%的等剂量线包括靶区,立体定向放疗DT40-50Gy。结果:3个月后病变达CR9例,PR25例,NR1例,总有效率为94%。6个月后复查CT示:CR11例,PR24例,NR0例,PD1例,总有效率为97%。1年生存率为85%,2年生存率为68%。直径5cm以下癌灶完全缓解(CR)达91%(10/11),5cm以上者CR为1/25。10例患者AFP值在治疗后6个月内下降至正常,P<0.01。WHOⅠ、Ⅱ级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7%,急性胃肠道放射反应占54%。结论: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切介入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达到满意的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
在妊娠期间因乙状结肠扭转导致肠梗阻非常少见。全世界仅见73例文献报道。本文报道1例22岁沙特阿拉伯孕妇的复发性乙状结肠扭转,并进行文献回顾。尽管以往在另一所医疗机构有乙状结肠固定术的报道,但在分娩后施行乙状结肠切除术之前,结肠镜乙状结肠扭转复位术和直肠插管减压术多数是成功的。在本病例中,基于腹膜炎的有无与孕龄,作者提出了治疗方案的选择。在妊娠前3月,推荐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结肠镜乙状结肠扭转复位术和直肠插管减压术,妊娠中3月对复发病例实施乙状结肠切除术。在妊娠末3月,亦推荐采用非手术治疗,至胎儿发育成熟和分娩后可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