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MYB转录因子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信号转导、生长发育和植物防御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为材料,设计特异引物,克隆了三七中1R-MYB转录因子PnMYB1R1基因,并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和纯化、亚细胞定位、转录活性分析、组织特异性分析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诱导表达分析。PnMYB1R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738 bp,编码245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27.0 kD。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PnMYB1R1包含1个保守的R3结构域,属于1R-MYB型转录因子中的TRF-like类蛋白。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nMYB1R1并在大肠杆菌BL21 (DE3)菌株中成功表达PnMYB1R1重组蛋白,纯化得到可溶性重组蛋白。亚细胞定位实验结果表明PnMYB1R1定位于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转录活性分析显示PnMYB1R1转录因子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nMYB1R1基因在三七主根中表达量最高,茎、叶次之,须根中表达量最低。盐、低温及干旱胁迫均能够影响主根、须根、茎、叶中PnMYB1R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2.
本文动态观察51例慢性胃病脾虚证患者血浆环核苷酸、~3H-TdR 淋巴细胞转化和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变化。cAMP 在脾虚证演化中起主导作用;cAMP 与 cGMP 并无互为消长的关系,阴阳学说的现代概念应建立在整体条件下神经体液调节的正负反馈基础上,而不能简单地把 cAMP 与 cGMP 作为这个学说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3.
84.
85.
多数学者认为胆结石的成因是胆汁郁滞、胆道感染和胆汁成分异常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探讨胆囊胆管解剖形态与排胆功能及结石形成的关系,对562例口服碘番酸胆囊造影的X 线摄片图象进行了分析,其中部分病例还作了胆囊排胆功能和对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缩胆效应的临床实验研究。这些资料提示:解剖形态不同的胆囊胆管,其缩胆、排胆和胆石发生率的差异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通过观察51例胆道排石汤、脂肪餐、吗啡、电针和胆囊收缩素对胆道运动影响的临床效应;制订由胆道排石汤、33%硫酸镁、0.5%稀盐酸和胆囊收缩素组成的"胆石症 CCK 总攻排石方案",经15例临床验证有良好的排石效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胃康复冲剂对慢性胃炎脾虚证胃黏膜癌前病变病理生理学的影响.方法:115例脾虚证胃黏膜存在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的患者,应用胃康复冲剂随证加减作为治疗组61例,应用胃苏冲剂作为对照组54例.治疗前后取61例治疗组患者胃黏膜和15例平素无临床症状的志愿献血者(健康对照组)的胃黏膜,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亚细胞超微结构分析,细胞核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分析,同步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仪、图像分析系统、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生物活性物质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的症状疗效和病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01.治疗组疗前的胃黏膜Zn、Cu、cAMP、SOD和3H-TdR LCT,均较健康对照组低;治疗后均有提高;血清LPO治疗后则随之降低.以上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结论:胃康复冲剂逆转脾虚证癌前病变IM和ATP是通过改善胃黏膜Zn、Cu、cAMP和SOD的水平,促进细胞分化,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氧自由基和LPO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8.
本文检测67例脾虚证胃病患者胃膜超微结构、肠化生亚型、DNA、cAMP、微量元素及其氧化物和^3H-TdR LcT。发现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率、非病灶处“背景病变”发生率随着脾气虚证于脾气滞证、良生胃病至胃癌的顺序递增,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胃粘膜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组织内DNA、cAMP,Zn,Cu,ZnO与CuO含量降低,而DNA含量异常增高时,有癌变倾向。  相似文献   
89.
六味地黄汤对生精障碍模型大鼠精子及其血清NO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生精障碍模型大鼠促进生精的作用及其对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用醋酸棉酚建造Wistar雄性大鼠生精障碍模型后,用分煎和合煎的六味地黄汤灌胃给药治疗,以市售六味地黄丸和甲基睾酮为对照,计数各组精子数量,观察各组精子的活力,测定大鼠血清NO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精子数量与六味地黄汤分煎组、六味地黄汤合煎组、市售六味地黄丸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治疗组、对照组的精子活力也显著优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血清NO水平与各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NO水平和精子数量、精子质量基本成正相关。结论:六味地黄汤对生精障碍大鼠有显著的促生精作用,同时可升高大鼠血清NO水平,显著提高大鼠精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90.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C)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温莪术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比较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研究了其对肺腺癌细胞SPC-A-1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SFC法温莪术挥发油中主要抗肿瘤活性物质莪术二酮、异莪术醇明显高于SD法;SFC法温莪术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在浓度为62.5μg/ml时,抑制率可达62.57%,而SD法温莪术挥发油在高浓度下才表现出较弱的抗肿瘤活性,当浓度为500μg/ml时,其抑制率仅为25.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