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77篇
内科学   12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407篇
预防医学   166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92篇
中国医学   278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96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与高原缺氧的特殊地理环境及高脂、高蛋白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本文拟通过分析拉萨地区88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斑块的超声表现特征及其相关合并症发生的情况,探讨高原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探讨金洪元教授治疗肾系疾病临床用药规律,为学习和继承金洪元教授诊治肾病提供一些思路。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金洪元教授有关肾系疾病的论述及诊疗文献整理,结合临床收集病例,创建数据仓库,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挖掘金洪元教授诊治肾系疾病用药的规律。结果利用频次统计分析,对筛选出129例患者的处方进行分析,发现在治疗肾系疾病中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肾两虚最多(75次),其次为湿热下注(43次)、血瘀湿阻(33次);用药范围结果表明,最多为补虚药(394次),其次为清热药(307次)、止血药(304次)、利水渗湿药(264次);药物按功效归类,使用最多的是凉血(587次),其次为清热(534次)、解毒(484次)、补肾(346次)等。结论金洪元教授在肾系病的治疗中以滋肾解毒,益气健脾为法则,将中医客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辨病有机结合,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63.
目的 构建藏族医学(简称藏医)对治“年壬”方剂数据库,挖掘其方剂配伍规律和药性组合等隐形用药规律。方法 以《四部医典》《藏医临床札记》《秀多医学汇集》《零星方剂汇集》4部藏医文献中检索用于治疗“年壬”的方剂,在Python代码下构建数据库,运用Apriori算法、味性化味矢量结构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针对藏医方剂数据特点,以方名、组方、剂量、功效、出处、原文6个字段为核心建立了具有清洗、检索、导出等功能为一体的藏医对治“年壬”方剂数据库,数据库共收纳方剂7 602首,其中同时具有对治“年”病和“壬”病功效的方剂共有598首。配伍规律分析发现麝香、诃子、红花、穆库尔没药、铁棒锤、天竺黄、榜嘎等组方药物频次最高,药对中麝香-穆库尔没药、红花-天竺黄、麝香-诃子、麝香-铁棒锤等关联度最强,并在前十位关联中出现五味麝香丸的所有组方药味。对含高频组方药物的40首方剂进行药性分析,发现19首方剂苦味偏盛,其次为三臣散等9首方剂甘味偏盛,占比均>35%,甘味和苦味偏盛方剂合计占总方剂的70%;三化味中苦化味偏盛,十七效中以凉效、顿效、重效突出。结论 构建的藏医对治“年壬”方剂数据库可促进民族医药防治瘟疫研究的高质量发展;藏医治疗“年壬”以五味麝香丸的组方药味为核心,具有“凉-苦甘-苦化味-凉钝重”等为主的药性组合,主要对治“热锐轻-赤巴-热”等疾病特性,可为藏医药治疗瘟疫的方剂及其组方药物筛选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模型对肠的影响以及莱菔硫烷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缺血用药组和灌注用药组,制备RIRI 模型,缺血用药组大鼠在夹闭左侧 肾动脉后立即给予莱菔硫烷,灌注用药组大鼠为去除血管夹待肾脏恢复血液灌注后立即给予莱菔硫烷。肾缺血再 灌注24 h 后,取血、肾和肠。H-E 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肠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 中氧化应激时的生化指标的变化,实时定量RT-PCR 检测大鼠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表达水平,免 疫印迹检测大鼠肠组织SOD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H-E 染色显示模型组、缺血用药组和灌注用药组小肠组织 的形态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区别;模型组、缺血用药组、灌注用药组大鼠肠组织肌酐、尿素氮、丙二醛 含量、过氧化氢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缺血用药组、灌注用药组又低于模型组,缺血用药组又低于灌注用 药组;模型组、缺血用药组、灌注用药组大鼠肠组织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缺血用药组和灌注用 药组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缺血用药组又高于灌注用药组;RIRI 组、缺血用药组、灌注用药组大鼠肠组织 SOD mRNA表达、SOD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缺血用药组和灌注用药组明显高于模型组,但缺血 用药组和灌注用药组SOD mRNA表达、SOD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RIRI 可造成肠组织过氧化损伤,使肠 组织处于高度的氧化应激状态。RIRI 发生后,莱菔硫烷增强机体对ROS的清除作用,降低了肠组织的过氧化损 伤程度。缺血后即刻给予莱菔硫烷,与再灌注后给药相比,更能有效降低肠组织过氧化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65.
高原地区脂肪肝CT表现与发病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原特殊地理环境如缺氧、生活习惯等和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对平均海拔高度3500m的西藏昌都地区64例CT扫描诊断为脂肪肝的病例进行分祈。结果 64例CT扫描均见肝脏实质密度减低,肝脾密度倒置。根据肝脾密度CT值改变程度与病变范围:重度14例、中度26例、轻度24例,其中CT表现为弥漫型43例,节段型l4例,局灶型7例。44例饮酒史中超过l0年以上34例,CT表现均为弥漫型。少于l0年l0例,弥漫型8例、有2例节段型。饮酒史超过l0年又合伴肥胖的27例中脂肪肝改变,均为弥漫型CT改变。结论 高原缺氧与肝脂肪变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66.
【摘要】 目的 探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加载不同药物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DEB-TACE治疗15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载药微球加载吡柔比星(A组)、雷替曲塞(B组)、三氧化二砷(C组)各50例,随访46个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肝功能和AFP变化,评估术后1、3和6个月的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各组患者的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 治疗后1个月,3组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AFP≥400 μg/L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特别是C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治疗后3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AFP≥400 μg/L的例数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A、B、C 3组患者的ORR分别为86%、68%和84%,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3组患者的DCR分别为94%、88%和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的ORR分别为74%、44%和70%,A组与C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9);3组DCR分别为86%、66%和80%,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治疗后6个月,3组患者的ORR分别为54%、46%和48%,DCR分别为66%、66%和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的OS分别为32.5个月、22.1个月和24.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S分别为10.1个月、8.5个月和1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均为栓塞后综合征和骨髓抑制,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加载吡柔比星及三氧化二砷治疗HCC近期疗效优于雷替曲塞,加载不同药物对患者远期生存无显著影响,技术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67.
曲美他嗪与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华  藏伟  王广民 《山东医药》2004,44(34):40-41
曲美他嗪(TMZ)是抗心肌缺血新药;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扩张心脑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等作用。2001年10月至2003年8月,我们用两药治疗冠心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8.
【摘要】 目的:探讨Kümmell病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2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Kümmell病患者共7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现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与非渗漏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Kümmell病分期(Ⅰ/Ⅱ期)、症状持续时间、骨折部位(胸椎/腰椎)、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分布形态(团块样/海绵样)、椎体前壁高度丢失值、椎体前壁压缩程度、椎体楔形角、椎体前壁高度、椎体后壁高度和骨水泥体积分数。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与骨水泥渗漏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骨水泥体积分数对骨水泥渗漏的预测价值。结果:70例患者中出现骨水泥渗漏32例,渗漏率为45.7%。单因素分析显示,Kümmell病分期、椎体前壁压缩程度、椎体楔形角及骨水泥体积分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体前壁压缩程度(P=0.021)及骨水泥体积分数(P=0.032)是PKP治疗Kümmell病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骨水泥体积分数预测骨水泥渗漏最佳临界值为31.28%。结论:骨水泥体积分数及椎体前壁压缩程度是PKP治疗Kümmell病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时应保持骨水泥体积分数在31.28%以下。  相似文献   
969.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